【艾了书记】《夺冠》-尊严和年华

这篇不是读书笔记,是对电影《夺冠(女排)》的观后感。看之前以为会无聊,说实话,像这样的电影很容易就拍成了纪录片,而且会容易假大空,但是这部电影的很多细节处理和女排精神的表达让我收到了不小的触动。

夺冠,需要无数的训练
下意识怎么来的,训练来的,不是一般的训练,而是千百万次,上亿次,不断重复的训练…
影片最初,郎平作为一名还无法上场的队员被安排特训深蹲一百公斤,一百公斤就是200斤,这个重量即便对于混迹过健身房一段时间的小伙子来说,也是需要做一番准备和训练的。对于大长腿的女排运动员挑战性更大,而且电影中的郎平是在一天训练,又在一组负重下蹲后马上进行的一百公斤深蹲,这种强度没有些毅力是太难承受了。

注意到另一个细节是一名队员训练后手上还插着木地板上的木刺,那样的训练环境还不如现在一些高中体育馆。可在当时的国力水平下 “我们条件不行,只能靠拼命的努力才能追上别人” ,这才有老一辈女排拼了命的练习,连大年三十都还在训练的场景,也只有这样艰难的训练才能在球场上争取一点微弱的优势,获得冠军。


夺冠,才有尊严
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等有一天,我们的内心强大了,我们就不会把赢作为比赛的唯一价值。
看电影的时候也在想,这样的强度的训练,人的身体是很难承受的,后面的身体肯定会留下很多的伤痕一身的伤病。这些人毫无顾忌毫无吝惜燃烧自己的身体,为了一个冠军值吗?
但是转念又想,那个年代中国和中国人在国际的地位和遭受的歧视是现在难以体会到的,刚刚开放的中国一穷二白,老一辈的女排不断拼命练习,为的就是那个冠军,而且必须是冠军,为什么,就是因为当时的国家太弱了,内心是不强大的,内心不够强大,就太渴望,太需要这样的胜利来证明自己,证明中国人是有能力的。国力的弱势只能期冀于其他方面展示自己,希望国外会重视你,不把你看扁。女排获胜,美国队海曼来和郎平交谈证实了只有强大了,用实力夺冠了,别人才会尊重你,正视你,这种尊重不可能求来,只能靠的实力去挣,只有赢了,才有尊严,赢了,才能站到台上。

女排拼命训练的画面,其实是正是几代中国人艰苦奋斗的缩影,浓缩了数不清的委屈和泪水,可就是靠着这种不屈不饶乃至献出生命的拼搏,才换取了的现在的强盛,让中国能够在国际上有更多的话语,更高的地位。这种尊严是挣来的,是用汗水和血泪换来的。

夺冠,绽放年华
你们应该打出你们自己的排球,你们应该振作起来,放心的去打,放开了打,豁出去打,我和你们在一起。
如今中国国力强盛,内心强大了,训练环境也达到先进水平,但我们这一代依然需要拼了劲去闯去奋斗。不过多了些享受其中的乐趣,在拼搏对路上可以享受到运动的快乐、胜利的喜悦和站上领奖台的光荣。
看到后面的时候在想,如今还要这么拼是为什么,经历日复一日的辛苦又单调的训练就是为了夺冠吗?

除了夺冠后经济和名誉上的收获之外,我觉得还有不负年华的心愿。当我们说时光短暂,要珍惜时间的时候,这个概念其实是有些虚的,时间不需要你珍惜,躺着也是一天,学习也是一天,时间不会在乎你在做什么,他只是在默默的流逝,无论人们心理想着如何珍惜,时间也不会停留哪怕一下。所谓的珍惜时间,就要用尽全力不留遗憾的去做,爱了就大胆爱,练了就全身心去练,有目标了就全力奔跑,这样当回过头来,就能微笑着看到自己的成长,不后悔自己浪费了年华。

最后,关于这部电影,对于一个普通的观影人,电影的表达手法和是否还原了历史真相并不十分重要。这不是纪录片,是一部电影,电影就是要讲故事的,整部片子的演员们演的很认真,故事讲得能感人,这就够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