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涨粉,主播竟能做到这程度
在2021进入倒计时的日子里,我已经提前选出本人年度爱恨交织游戏——《涨粉二维码》。
它表面是个玩梗RPG,玩家扮演的阴郁青年安尘白日里做着普通的新媒体编辑,晚上却化名小安yasuya穿着女装进行直播,苦于好友的耀眼和自己的落魄,在某一日收到“引流助手”的推送后,开始收集二维码代币为自己涨粉。但实际上它既悬疑又冒险,不仅要和狂热粉丝斗智斗勇,仔细品味甚至还有点克苏鲁,某些场景放在跑团replay中也毫不违和。

丑话说在前头,整个游戏的完整体验过程大约在五小时左右,实际上我自己打完花费了数十个小时。当然其中有我解密耗时过长、断断续续玩需要重新熟悉操作等原因,但更多时间是浪费在寻找、卡顿甚至是闪退上。
首先游戏是需要在场景中不断收集信息的,需要反复按空格或Enter键去试探。看得出制作人在细节上非常用心,每个场景几乎都有四五处可以探索的地方,信息会分成好几句来交代,也就是同一处少则按空格三四次,多则数十次。这些信息多数是繁杂、无意义或不可名状的,却又掺杂着极少数后期解密需要用到的词句。游戏时我一直淹没在这样的大海捞针里,机械又麻木地按着空格,试图从大量垃圾信息里试图寻找一些可回收垃圾信息。

如果仅仅是多次按键倒也不怕,可难上加难的是按键后的延迟和卡顿。在不断按空格的过程中,我常常遇到信息没弹出来,或者好不容易看完这条信息,又直接加载到开头,需要重新再看一遍的情况;每次出门和进门的场景切换更是会有一两秒的黑屏,端的是身心俱疲。
基础操作已经不够流畅了,获取重要道具二维码代币更是反人类。第一步需要按X键打开手机,接着移动方向键至引流助手,按空格进入后再次选择扫描二维码,一共三步。虽然有些麻烦,但这不是难点,难的是怎么找到并对准二维码。

拼出验证码兑换二维码、折叠海报露出二维码、移动投影仪照出二维码、评论并跳上台阶够到二维码等等,每一个小游戏都称得上精巧,但配上语焉不详的说明、频繁延迟的按键和五花斑斓的画面,好几次我都晕到必须吃药才能坚持下去。好不容易弄出二维码,又因为对准判定的精密,来回移动多次尝试才能扫上,到后来几乎分不清我会先疯还是游戏里的安尘先疯,只能感慨非常有沉浸感了。

然而延迟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时刻,绝对是后期与粉丝的追逐战。如果说小游戏的延迟可以强行忍住慢慢摸索,但追逐战的结果将真真切切地影响到结局的走向。这么关键的节点,场景切换(A键)的拉胯一度让我产生“累了毁灭吧”的焦躁感,以至于最后选择束手就擒。


但是,如果你能坚持看到这里的话,我还是想说,这是一个“偏科”的好游戏。
有道是太阳底下无新事,游戏剧情也如此。仅以我自己为例,刚开始得知“我”是个籍籍无名甚至有些嫉妒朋友的小主播时,就已经预料到后续大概率将会在流量和本心之间做些取舍。可真正玩过《涨粉二维码》后,我仍要感慨它在人物和氛围塑造上的不落窠臼。
事实上,如果说我对游戏最深刻的印象,并不是从始至终的延迟,也不是多次弃游的崩溃,而是不落窠臼的“非人感”氛围塑造。这种非人感并不是被早已脸谱化的神明或疯批催生而出,而是由颠三倒四的语句、似是而非的概念、光怪陆离的画面,以及打破第四面墙的二维码等共同组成的。

就拿开局来说,发博与粉丝互动的方式很容易让玩家直接代入小主播身份,但女声逐字念出“大家的眼睛就是我的眼睛,大家的耳朵也可以是我的耳朵”的效果,活脱脱一个非常雀跃地想要分享新发现,却对人类语言和行为认知模糊的人外娘,让人感觉她哪天一时兴起,真会做出夺走他人眼睛或耳朵的事情。因为正常人很难想到用这样的比喻去表达“互联网共享”的。

而随着玩法的展开,游戏中出现了二维码收集系统,每收集到五个二维码代币,便可以兑换一次涨粉服务。这里涉及了“信息力”的新概念,我将之理解为“收集并理解信息的能力”。游戏设定中,安尘是以自己的信息力去支付获取流量的代价,信息力透支后会改变视觉状态,在特殊视觉状态中,会提升对网络元素的认知辨识等级,这有助于快速找到隐藏的二维码。

但有一说一,这样的环境反过来加剧了“非人感”,总觉得下一秒就会被KP骰一个san check。
我瞠目结舌地望着墙上忽隐忽现的黑色方块,不,那不是色块,而是一团不规则的、纠缠在一起的黑线。黑,来自深渊的黑,不可名状的黑,我的瞳孔因惊惧而放大,视线却不知为何无法从那处离开,有一瞬间我仿佛看见无数扭曲的黑蛇正从深不见底的黑暗中涌出,翻滚着吞噬周围仅存的白格。我很确信这种东西远超过人类认知,至少我竭尽全力也无法从这堆混乱的黑线中看出它的本质。哦该死,我的大脑因无法理解面前的事物而开始胀痛,胃部也隐隐有痉挛的前兆,我应该立刻逃走,理智这么告诉我。
但真的就到此为止了吗?这或许是仅有的机会去发掘真相了,我突然意识到。在肾上腺素的过度分泌下,我颤抖着往前走了两步,试图用手去触碰这团黑线。是的,我必须这么做。
咦,没有意想中的冰冷与粘稠,什么事情都没发生?
不,那位伟大的神确实被唤醒了,因为此刻一个低沉的声音直接从脑海中炸起,“燔祭的羔羊在哪?”祂在问。
那之后,我的意识便不再清醒。
醒醒,那是系统在提示,此处没有可收集二维码(当然你没对准就另说了)。

玩家如果用手机扫描这些二维码,获得的信息内容甚至会根据剧情发展而变化。如当安尘刚开始了解该功能时,收集到的二维码内容便是:信息来源者极力探寻着融入当前世界的方案,希望不再发出不和谐之音,摆脱『群体中特异者』的身份。跻身于氛围之中即可扩大受众范围,迎合大众的喜好即可提升受欢迎的程度。综上,已接收到信息来源者的心中发出呼喊——『即使是这样的世界请也让我融入其中吧』。
而当“我”选择向现实回归,收集到二维码内容则变成了:信息来源者『AC-编号0208』在逐渐失真的信息世界中,正尝试实感的重组。该个体已然下定决心,愿握住『真实』,离开当下所处的信息层。我只能说太meta了,在玩家观察之外,有另一种生物或系统,早已默默记录下主角的信息。

结局的设置更是非人哉。我首先选择了努力回归现实世界,但因为被狂热粉丝抓住了,所以打出的是NE【指尖的洪流】,在一片“成为真实的自己也会有人喜欢”的和和美美后,突然画面一变,一群程序员正操作着什么,说“那就给他植入这个结局吧”。那一刻我有被震撼到,现实和游戏,游戏里的现实与游戏里的虚幻,界限被无限模糊了。
如若在关键处选择不回归现实,安尘将长久沉沦在【梦境的泥淖】,借助信息力换取的流量成为当红主播。虽然与预设的“正确”偏差太多,但安尘终于变成了被无数人追捧、爱慕与依赖的小安yasuya。当他,不,应该是她,愉悦又迷离地对着镜头说着,“既然现实中的我无可救药——那么,请你爱上完全虚构的我吧。”你很难去思考,如果一种快乐本身是虚无缥缈的,但获得的人却发自内心认为是一种坚不可摧的真实,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快乐呢?反正制作人认为,这是个求仁得仁的HE。

除了主角部分的剧情出彩,其他配角也塑造得有血有肉。鱼小星,这个爆红一时又很快黑料缠身的女主播,反而成为我打通结局后最喜爱的角色。我承认,开始我仅仅以为她是BE的某种暗喻,同样是主播,同一个经纪人和公司,同样签下了信息力合约,起初借助流量获得一切,最终又被流量毁掉一切。基于这样的猜测,我对她的态度是既不屑又可惜的,可实际上,她并不是人设中的傻白甜妹子,也只是想利用流量挣脱自己的原生家庭,并且不管在哪条结局线,都非常勇敢理智,即使毫无理由的谩骂不曾停歇,也始终坚定着要不断向前。“至少我的选择是,让她作为自己,畅快淋漓地活下去”。

总之,这是一个各种意义上都出人意料的游戏。如果能接受开头提到的操作卡顿等问题,又偏好主题深刻的剧情,《涨粉二维码》还是值得一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