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观察笔记》by她与灯

读到这首诗,忽然想到最近看的一本小说《东厂观察笔记》by她与灯。高考后就没再看过什么新的小说,这本是第一本也是我看过最年轻的一本,幸而写得好,不算辜负了兴致。
埋头在故纸堆里的女历史博士杨婉穿越到明朝,遇见了自己的研究对象,一个明史中恶名昭著的太监。男主邓瑛作为明朝传统士人形象,因连坐被处以极刑,却依然苟延残喘在他投入了心血的宫城中,以独特的方式维持前后朝间微妙的平衡。
这本书清新脱俗之处在于,作者没有让女主向古代灌输平等思想妄图否定现实,也没有让女主逃避现实,而是让她作为一个学者、观察者,用现代人的视角来看五百年前的清流宦官之争。
封建吃人,来自另外一个时代的文明何尝不会杀人。
杨婉庆幸历史是线性的,没有人像她这样可以回头,也没有人能够提前预知后世,人们都活在当下的平衡里,所以才不会觉得,自己是被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碾死的那一个。
因此,杨婉决定尊重邓瑛。
故纸堆里的人不能说话,但邓瑛有杨婉。五千年后的今天,有人为了他的名节投入一场又一场的口诛笔伐;五千年前的大明,依旧有人有勇气为他在笔墨中再战一场。杨婉说:“我不仅要做你的身后名,还要做身前名。” 于是,人们终于看见士人从没弯下的脊梁。
如果名节便任由后人评说,但史实永远无法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此时的因连着彼时的种种果,彼时的果又溯回当时的因,没有人逃得开。儒家不参因果,但“济天下”何尝不是所求?“以一人渡天下人”又何尝不是以身饲虎、割肉喂鹰?
我以文心发誓愿,成丈夫,做栋梁,不使为民者死,为国者亡。

阿霁碎碎念:手痒重回副业写一小段书评,随手而为写得不好,诸君看看便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