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进入第八年的ART021:如何做好“拉动内需”之局?

2020-11-15 15:41 作者:ART梦空间建飞  | 我要投稿


第八届ART021现场,上海展览中心,2020.11.12-11.15

日,第八届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后简称ART021)于上海展览中心拉开帷幕,作为上海标志性的艺博会品牌之一,本届ART021汇聚了来自18个国家、43个城市的114家画廊。从数量上看,在今年经济大环境趋于收紧的态势下,ART021仍有23家新入场画廊,保持了与往年基本持平的扩张速度。

第八届ART021现场,上海展览中心,2020.11.12-11.15

早前,ART021联合创始人应青蓝在接受artnet新闻的采访时,曾将今年的展会定义为“鸡尾酒式博览会”:为适应新形势,主办方在展会架构上进行了相应调整,催生了一些新方法,如首次上线的PLATFORM线上平台,以及针对国内画廊的线上拍卖。

第八届ART021的自我革新:特殊时期催生的“鸡尾酒式博览会”

第八届ART021现场,上海展览中心,2020.11.12-11.15

与此同时,线下部分的人气也依然高涨:VIP预览时间开始后,3号门前迅速排起长队。不过,由于主办方在展览开始前数日便发出通知,可以提前完成移动端电子认证,因而整体入场流程还是相对便捷的。

第八届ART021现场,上海展览中心,2020.11.12-11.15

精心筹备的美术馆级别个展

在每年最受关注的主画廊单元,今年ART021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多家画廊选择带来美术馆级别的重磅作品,并以个展形式对于艺术家进行兼具学术研究意义与商业推广效果的展示。

高古轩带来的贾蔼力个展是许多藏家在还未入场时就最为期待的几个项目之一。开展后,高古轩展位迅速聚集起人流,成为人气极旺的展位。如果熟悉贾蔼力,会发现这批新作与以往充满速度感和戏剧性的作品风格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艺术家开始画“山”——这个题材源于他对历史和文化本源的关注,绘画外还增加了玻璃——这位已经在市场上颇为成功的艺术家解释说,此举是希望寻找一些新鲜感,让自己去繁从简、返璞归真,并找寻回最开始绘画的畅快感。

贾蔼力:在图像形成之前

贾蔼力表示,自己在创作这些作品时心是平静的,这种情绪显然也充分传达到了ART021的展厅中。另一方面,这批作品的市场反响也比较积极:其价位从最小幅纸本作品的6万美金至数十、数百万美金不等。截止采访当时,已有两件作品被购买,多件被预定。

常青画廊在ART021的“个展战略”已稳定延续到第三年,前两年的主人公分别是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和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展位面积虽然不大,但选取的都是国际顶级艺术家最经典的作品,这显示出画廊对于“用艺术本身说话”这件事有绝对的信心。今年,常青带来与画廊渊源颇深的艺术家陈箴,虽然他旅居海外多年,但早期有许多大型装置被重要亚洲藏家收藏,在国内藏家中的基础较为扎实。

因而,画廊挑选数件博物馆级别的重磅作品,时间跨度在上世纪的最后十年(也是艺术家生命的最后十年):2000年的《水晶体内景观(Coq)》是陈箴创作顶峰的最重要作品,融合了艺术家对于身体最深刻的理解与领悟,价格为120万欧元;展位左右两侧的装置《祭坛-红色、白色、黑色》与《重量》也都在数十万欧元的价格区间。总体而言,几件作品在VIP首日关注度都很高。

常青画廊展位,第八届ART021现场,2020

白立方画廊在一层展厅中颇显沉稳,整体的灰色调让往来观众无法不注意到它的存在:画廊呈现的是上海本地艺术家秦一峰的个展展位,本次的展位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艺术家去年在香港白立方的展览“负读·读负”的延续。自2010年以来,秦一峰发展起“负片”系列,总体创作方法是用照相机将立体物象处理成平面,把空间感压缩到极致,从而把画面从透视、明暗、光影的对比中解放出来。展位核心位置展出的一组大型作品《三联》的拍摄对象仍然是艺术家长期关注与钟爱的明式素工家具,但物质性消解得更加彻底,显示出艺术家创作演进的明确线索。为使在场对艺术家了解程度不一的观众能够快速找到切入点,白立方画廊在展位外墙上播放艺术家阐述观念的视频,同时,展位内设置的多个“镜头式放大镜”也引来许多观众排队尝试。

秦一峰:无限的休止符,作为精神风景的平面

白立方画廊展位,第八届ART021现场,2020

在一层中央大厅蓝筹画廊林立的环境中,一家名为朴门间的机构却给观众营造了一个可以驻足休憩的“迷你空间”,极简的布展风格和大块的留白区域稀释了紧密的人流。朴门间源于广州,经营风格近似独立文化商店,而在这次的ART021现场带来了日本艺术家津田久美惠(Kumie Tsuda)的个展,对人与自然共生的相同时空进行探索和提问。从具有肌理一般的陶瓷胚体、五彩釉料、到相机中隐晦莫辨的场景,作品的媒介颇具多元性。艺术家塑造的这些似人非人的陶瓷精灵形象,彷佛在精心设计的基座上呼吸和交流,唤醒观众对自然的某种动态记忆。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雕塑专业的津田久美惠,在创作中运用了日本传统草木染提取颜料的工艺,也选择了并未专业学习过的釉和陶。利用了釉的不确定性这一特质,艺术家将作品最终效果的决定权交给自然。

朴门间展位,第八届ART021现场,2020

全阵容展示 更多购藏选择

与往年同时参与两场艺博会的战略不同,卓纳画廊今年只在ART021带来了一批风格多元、媒介丰富的艺术家作品,其中不乏多件近年来的新作,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ÿs)、爱丽丝·尼尔(Alice Neel)、尼奥·劳赫(Neo Rauch)、罗斯·怀利(Rose Wylie)等也都是藏家熟知的名字。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正在卓纳画廊香港空间举办大中华地区首次个展的知名艺术家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也在本次ART021中呈现了一件油画,画面人物是英国启蒙运动的核心领导者约翰·罗宾逊,图伊曼斯用手机拍下了这位历史人物肖像画的原作,并以此为基础创作了展位上呈现的这件作品。

卓纳画廊展位,第八届ART021现场,2020

阿尔敏·莱希画廊(Almine Rech)的展位集结了多位国内外艺术家的创作,色彩格外缤纷耀眼。包括乔·安多(Joe Andoe)、约翰·M·阿姆利德(John M Armleder)、陶德·比恩维努(Todd Bienvenu)、马蒂亚斯·比泽尔(Matthias Bitzer)、布莱恩·加尔文(Brian Calvin)、彼得·哈雷(Peter Halley)、黄宇兴、莉莉·基米尔(Leelee Kimmel)、马库斯·吕佩尔兹(Markus Lüpertz)、鲁道夫·波兰斯基(Rudolf Polanszky)、肯尼·沙尔夫(Kenny Scharf)、沃恩·斯班(Vaughn Spann)、菲利斯·斯蒂芬斯(Phyllis Stephens)以及特西奇与米尔(Tursic & Mille)等,具象的人物肖像与色彩板块及几何图形并置,呈现了多元的主题与素材。另外,展位外墙一件窗形装置将整体的空间感全部打开,这件作品来自去年同期于PRADA荣宅举办个展“后窗”的艺术家李青,通过信息传播和集体记忆对日常空间和图像中的围观政治进行捕捉和表现,他的创作体现了中国艺术在国际语境之下,对于身份问题的观察。

透过“后窗”观察时光流转,艺术家李青:我不是一个给出答案的人

在贝浩登展位的一侧独立墙面上,倪有鱼的“金色水冲画”系列作品十分吸睛——梵高、蒙克、马格里特等等西方艺术史中的重要作品分别被艺术家以东方图式解读和再现。“水冲绘画”是倪有鱼2009年前后开始的实验——利用不同流量,不同力量的水流对不同风干程度的丙烯颜料进行切割和洗刷,这种方法既可控又不可控,做加法的同时又在做减法,流水有时候像刷子,有时候又像刻刀,结合画笔在画布上打磨出一种类似于“历史风化”的斑驳痕迹。而该系列的全新画册《余晖》也将伴随着ART021举办发布与签售活动。除此之外,马克·莱登的《黑牦牛(#147)》前也围满了观众,不同于往年贝浩登选择带来艺博会的马克·莱登——更具糖果色彩的“超灵动物”——这件作品远看“黑乎乎”一片,但眼神中的情感张力反而被更加凸显。

贝浩登画廊展位,第八届ART021现场,2020

拉动内需

本土艺术家比例增大

作为国内最重要的本土博览会之一,ART021将今年的战略定位拉动国内内需,吸引更多国内藏家入场,并展示国内当代艺术的更多面貌。因而,也有不少画廊选择带来“全中国阵容”,或以中国艺术家的创作为主打,此举为更多艺术家展示作品提供了更为充分的空间,同时也有更多年轻艺术家拥有了进入重要展会亮相的机会。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在本次ART021中交出的艺术家名单无论从年龄层或地域上来看都极为丰富,也便于让潜在的新入场藏家对画廊整体阵容进行全面了解:既有陈丹青这类已经在国内文化界具有相当地位的中坚艺术家,也有陈彧君、陈彧凡、秦琦这类基本功扎实、市场稳定的青年艺术家,甚至不乏1995年出生、毕业不久的艺术家李尔维;同时基于画廊多年来在泰国曼谷的耕耘,奇蒂·纳罗德(Kitti Narod)和诗丽宛·扎纳胡塔卡克(Sriwan Janehuttakamkit)亦展现了东南亚当代艺术家别具一格的风貌。此外,在今年ART021的BEYOND公共展览项目中,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将此前在画廊北京空间举行个展的艺术家蔡磊和黎薇的作品带到上海现场,黎薇“逢展必红”的仿真人《Once Upon A Time》也再次成为了入场观众的必经打卡点。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位,第八届ART021现场,2020

BEYOND公共展览项目中展出的黎薇作品,第八届ART021现场,2020

没顶画廊的展位上,多件年轻艺术家的创作与徐震®的新作并置:陆平原带来标志性的漫画风格作品《“Look! I’m Picasso!”-2010-1》与致敬河原温的布面丙烯绘画;蒲英玮的《中国资本:梦境,热土,星际殖民》则融合了多个极具社会指代意味的象征;刘娃与王梓全的作品虽然均为影像,但却显示出截然不同的创作路径。当然,展位中最吸睛的作品仍然是徐震®的《交流(明快的,柔软的,清新的)》和“熊猫座椅”《太保》,这些融入卡通形象的多媒介创作秉承了艺术家一贯的高辨识度,因而也得到了在场多位藏家的关注。

没顶画廊展位,第八届ART021现场,2020

仁庐本次带来了杨振中、张培力、陈彧君和厉槟源的明星级作品。作为一个独特的实验性平台,仁庐致力于与当代艺术家合作,并孵化具有挑战性的作品。其中,展位上杨振中的雕塑作品与现在其正在仁庐空间展出的个展《现形》接轨,展现了艺术家运用最新机器人雕刻技术所进行的创作,既呈现了技术的魅力和无限可能性,又反映了艺术家对于它凌驾或压到人类能力的反思。张培力的玛瑙雕塑作品也通过使用尖端的工业及医学技术,实现艺术家“自我”和“个人肖像”的独特表达。不仅如此,仁庐也参与了本次艺博会的公共展览项目,历槟源的《谣言》和《房间》两件作品亮相于该环节,追溯了艺术家近年的装置作品及行为艺术,继续了其用身体来探索所处空间和物质环境的创作概念。

厉槟源:奋力与冷静之间

仁庐展位,第八届ART021现场,2020

量子画廊携艺术家张钊瀛、孙大堂和李翔伟三位风格迥异的艺术家参展,作品媒介包括油画、拼贴和影像。空间在两面展强上,突出呈现了张钊瀛的两个油画系列作品,在以“新世界”为主题的系列作品中,艺术家幻想了科技飞速发展背景下的芸芸众生,以及未来元素所挟裹的“荒诞”内核。张钊瀛的作品中的“剧场性”也跃然于布面,营造了一场剧场般的画面空间,艺术家如同导演进行编排,引导观众探索画面人物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李翔伟的影像作品《自由猪》利用真实和虚构交织的影像语言,用具有其个人风格的黑色幽默叙述了极力追求自由的个体身份。他创作于2020年的“红眼病”数码拼贴系列,将我们熟知的卡通形象与网络删帖中常出现的感叹号相结合,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下的新语境。

量子画廊展位,第八届ART021现场,2020

新单元 新收效

作为ART021的首次尝试,线上单元PLATFROM呈现了33家画廊带来的精选作品,不乏卡斯明画廊(KASMIN)、Salon 94、SA+、大未来林舍(LIN & LIN GALLERY)、奥佩拉画廊(Opera Gallery)、Tanka Bonakdar Gallery等位于全球多地的机构,于线下展会开幕前数日便开放了线上预览。其中,卡斯明画廊(KASMIN)呈现一系列现代主义大师及当代重要艺术家作品,参展艺术家包括康斯坦丁·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伊恩·达文波特(Ian Davenport)、罗伯特·印第安纳(Robert Indiana)、亚力克斯·卡茨(Alex Katz)、莱兰(Les Lalanne)、罗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Motherwell)、詹姆斯·奈尔斯(James Nares)、洛克西·潘恩(Roxy Paine)及马克·莱登(Mark Ryden)。布朗库西经典风格的作品《少女的风姿》是艺术家为传奇女性南希·库纳德塑造的肖像,将艺术家对于材料属性的探索及绝对形式的追求展现无遗。

另外,今年ART021也在特别项目单元中释放出一些即将进行的重要项目的信息:如永乐文化的“中国现当代艺术·重要文献特展”,超过1200平的展位上,梳理了从20世纪早期油画板块到当代艺术板块的众多重要节点性艺术家——包括赵无极、吴冠中、刘小东、曾梵志等人一些珍贵作品。富艺斯与保利拍卖将在金秋首度合作的消息在早前已受到诸多业内人士的关注,在本届ART021上,双方也联合呈献了“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艺术和设计”香港秋拍的上海预展。富艺斯与保利在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各自具有不同区域的优势与影响力,两大拍卖行将通过此次空前的合作,各施所长,增强并拓展彼此的全球业务。

疫情之下 艺博会何为

行走在今年的ART021现场,不难发现其中的不少元素致力于关切今年疫情形势下的时代背景。在人类生存面临危机之际,“艺术何为”是2020年全球范围内艺术界的一大论题。

保时捷公共艺术疗愈特展《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第八届ART021现场,2020

在疫情与隔离之下,艺术家群体更加敏锐感知到其对于生命与日长生活的深刻而细微影响。如何尊重生命、慰藉心灵?如何更好地与自我、亲人及自然共处?如何在加速的虚拟化之下保持真实?2020年艺术家们的新作品中多多少少会带着这样的思考。保时捷公共艺术疗愈特展《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正是这种思维下触发的项目:当人们经历了居家隔离、旅行禁令、社交距离、远程办公等一系列体验后,群体与个人情绪因疫情被放大,习以为常的跨国界交易、移动出行甚至是基本的人际交流和联系也因疫情而彻底改变,人们开始重新反思和审视这种“新境”。展览中,两位武汉艺术家的作品——龚剑的《二向箔》系列、郑达的《数据池》虽然媒介不一,但都是对时间和空间关系的探讨;刘建华、陆平原、马海蛟、王欣的作品或是提出对社会和环境问题的担忧,或是探究艺术作为治愈渠道的潜力,或是重新思考人与自然和宇宙之间的关系,让行走在展馆中买买买的人们难得的安静下来片刻,感到一种共情。

文丨Yutong Yu & Yi Zhang & Siyu Li


进入第八年的ART021:如何做好“拉动内需”之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