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枷锁20》——无趣的生活与重燃希望
菲利普经历了对成为神职人员的志向破灭和友谊破裂的打击后,连他以前最喜欢的阅读,学习也不感兴趣了,干什么也提不起兴致。这里有一句话很感同身受“每天早晨想想一天的日子多么无聊,连起床都没有精神。”我现在的状态就好像是这样,对生活没有热情了,干什么都没意思,不喜欢吃饭不喜欢睡觉不喜欢呆着,看电视或看书也没有内心充盈的感觉,这很可怕。我觉得人还是不能太限制自己的物质需求,就像前段时间为了省钱而省钱,每天吃很少,整天关心在钱这个数字上,但是这么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很没有意思。导致我现在对于吃饭提不起兴趣,甚至形成了过于关心账单的习惯而对于花一点钱就有负罪感,我还是希望回到以前的我,这样太没劲了我应该把精力花在精神需求上,同时相应的物质也应该满足自己,起码要做到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否则连现在都过不去还何谈以后。
菲利普他厌倦了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的状态,不是不对,只是讨厌被束缚。所以有时候就能理解学生为什么会不想读书,不想费脑子,不想被管,渴望自由,虽然就算是离开学校也可能是无聊地看手机或者发呆的状态,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心理状态和意志力上达不到,因为其实他连现在都厌烦去过,更何况远远的未来。对于心理的调整是整个一生都在做的事情,而且循环往复。在我理解来说,对于一个未成年人来说,见过的世界很少,对于自己的掌控能力也有限,所以真的很难做到光靠自己一个人能把这个弯转过来。
菲利普现在仅靠临摹画画这一点乐趣来放松心情了,好在有玻金斯校长。
玻金斯校长的两次谈话
第一次谈话较为严肃,整个以表达失望和责问的基调为主,拿出监护人,校长,和菲利普自己对他的期望三个角度来作为敲入点,但因为菲利普觉得自己已经没有未来了所以并没有产生好的效果。
1.“想和你谈谈。”比较不严肃的开头表现对菲利普的关心。
2.“你是怎么了?”以问话开始,先让菲利普自己心理上过一遍自己的状态,并且让他知道老师也已经看出来了
3.自己对菲利普的失望,定性总结:懒惰懈怠不学习不思进取。直接了当说出找他的原因。让菲利普表态回话。
4.“你只想说这个”对于菲利普的抱歉,并不是直接接受,而是启发他说更多自己为什么变成这样的原因。
5.“成绩单”对于菲利普不愿多说原因,拿出有结果的成绩单吓唬菲利普还有家长的监督。但收养菲利普的凯利夫妇也并不关心在意这方面,并没有达到警示的效果。
6.“再次表达失望,提出以前他的优秀表现,以后对他的当班长的期望,而现在就这种状态是不能得到未来的奖励的”菲利普被触动了他不想被人看不起。
7.“奖学金”以菲利普的再远一点的未来为他敲警钟。但这点没有打击到他,因为他的志向已经被扑灭了。
第二次谈话,是两个普通人之间的交谈。不再说菲利普的糟糕和具象的理想,而是重点意识到“现在自己想法的改变,将会影响以后的人生。”菲利普对校长既感激又羞愧,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再这样下去了,
菲利普觉得自己不想再当牧师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不想奉献,而是因为他接触到的牧师也是在浑浑噩噩的过日子,整日无所事事。所以前几章提到的菲利普觉得自己没有当牧师的能力有可能也是一种反讽。他有了另外一个冲破自己枷锁的愿望:去外面看看。
确实,当眼下的环境已经无法再去汲取生活的养分的时候,去另外一些地方去走走,了解不一样的日子,重新激活自己的内心是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