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DAAD和ADDA
ADDA,指的是AD转换接着DA转换,即模拟信号转为数字,接着再从数字转回模拟。还有一个概念叫DAAD,则是数字信号先转为模拟(DA),接着再把模拟转数字(AD)。初一看到这样的概念,很多人会觉得是脱裤子放屁吧。然而事实又不是这样。
先举一个关于CD抓轨的事例。我们知道CD可以用精确的抓轨软件比方EAC、dBPoweramp等一个比特都不错地抓为数字文件。它和CD从data层面完全相同,区别只是记录的方式和媒介而已。这个过程不涉及DA转换,是D-D。
然后CD还有一个“办法”可以转为数字文件,那就是把CD用一台高档的CD机播放,将其播放时的模拟输出接到一个AD转换器(或数字录音机),转为数字文件。这种方式叫DAAD(CD机DA后再AD记录下来)。
这样获得的音乐文件,是不准确的。和抓轨所得的文件完全不同。抓轨的文件是100%精确的,而DAAD得到的文件,完全不精确。然而,好玩的是,如果播放用的CD机很高级,这样DAAD后的文件,会很好听,而且明显带上CD机的风格、韵味。相比之下,D-D抓轨的文件,听感会直白。
如果你朋友有一台高档CD机,是你喜欢的风格,把CD借给他播放和录制(比如用索尼D50数字录音机或带有AD功能的声卡),得到的文件,会比抓轨更好听。虽然,一点都不精确。
ADDA呢,也举一个例子。现在有很多有源音箱或D类功放,内部是数字处理的,模拟信号进去后第一步就会AD变为数字。于是就有两种形式:数字信号直接进去,或模拟信号进去。下图的法国帝瓦雷放大器就是如此,模拟输入口和数字输入口都有。
下图的金瑯A6M有源音箱也是如此,模拟信号进去先AD,再进行电子分频。现在大把有源音箱是这样的流程。
不少发烧友觉得,反正它内部是数字的,模拟信号进去也会转数字,所以直接数字信号进去更“直接”更准确(跳过AD转换)。因此,声音会更好?
但实际听感不是这样的。如果我们有一台高档的CD机,模拟输出信号接进去,对比CD转盘的数字信号进去,往往前者是更好听的。虽然模拟信号进去要经过ADDA,信号路径长,但 …… 往往就是好听。当然,要接好的CD机。如果接一台低档CD机的模拟信号,那不会好听。
举的两个例子都说明了,DAAD或ADDA,并不一定是脱裤子放屁,而且,往往可以更好听。当然好听的关键是要用高档的音源来播放。如果用差劲的音源来玩DAAD或ADDA,都只会更难听。
当然,这是从“好听”这个纬度来说的。如果是从“数据准确性”这个纬度,那么D-D(抓轨)或者一步的DA(数字信号进D类放大器)肯定是更准确、环节最少的。
于是,在这里,数据准确性和好听产生了矛盾。Hi-Fi音响的魅力和好玩就在这里。当然绝大多数人还是会用抓轨的办法来获得音轨,但是,有机会的话,试试用高档CD机的模拟输出录制wav,那是很好玩的。还有,如果有高档的CD机,用它的模拟输出给有源音箱(或帝瓦雷等D类功放),会比接数字信号明显更好听!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