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行明学中医15】心和手少阴心经、小肠和手太阳小肠经

2023-07-30 10:15 作者:行明-从行中明  | 我要投稿

大家好,这里是行明学中医,我是行明。人体的经络巡行,9点到11点巳时,足太阴脾经之后是11点到下午1点午时的手少阴心经心经内连到心脏,从胸部两侧走到两手小指。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心脏属阴火,小肠属阳火,心是君主之官,正常来讲心脏不受病,病会在心包膜上。心藏神,从神的角度来说,心的正中会常有一滴血,伤心伤到这滴血则会伤神。失神会莫名的发笑。心主喜,恐能胜喜,所以惊吓可以治疗喜悦过度,典型的案例是范进中举。肾主恐,肾是水,心是火,五行角度也是水在克火。从中医角度心脏也管体重和腰围,因为心脏产生热力,热气进到小肠,脂肪是在小肠燃烧和分解的,所以体重体型追到根源也和心脏强弱有关。心脏也和睡眠有关,按照气血流注的时间,晚上11点到1点睡不好是胆的问题,凌晨1点到3点睡不好是肝的问题。整完都睡不好,就要想到心脏的问题,心气过强,或者心气过弱都会睡不好。


下面是手少阴心经的重点和常用穴位。

少海穴,是大穴,是心经的合穴,心脏其华在面。面红,心跳过强可以用。

通里穴,络穴,可以用在原络治疗,治心悸。

阴郄穴,郄穴,心经上病症的消炎用。

神门穴,常用,治失眠,惊悸,情志病,心神不守。

少府穴,心经荣穴,是心脏病急救大穴。也是手解穴,上半身出血这个穴位可以解。心和小肠表里,也可以管少腹,阴痛阴痒。

心和小肠相表里,心脏问题可以在小肠经治,小肠问题可以在心脏上治。只处理一条经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要想到他的表经或里经。

这就是手少阴心经的重点和常用穴位。


11点到下午1点午时的手少阴心经,之后是下午1点到3点的手太阳小肠经。心经内连到心脏,从胸部两侧走到两手小指。小肠经从两手小指通过手臂外侧,绕过肩胛骨向上走到两只耳朵前方。

经常性的下午1-3点感觉疲惫打瞌睡,就要考虑到小肠经。时辰问题的病症,用小肠经的荣穴,前谷穴,日常用可以按揉。

内经讲,小肠,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属阳火,心脏是阴火,心和小肠为表里,心脏的热力进入小肠,让小肠有热力和动力。

我们吃下的水谷在胃液和胃壁肌肉消化后进入到小肠,在胰液、胆汁、小肠液和小肠运动的作用下,把水谷化为精微,被人体吸收。小肠是消化管道中最长的部分,小肠黏膜有许多褶皱和大量的绒毛,使小肠有巨大的吸收面积,小肠黏膜表面积达到200平米左右。食物在小肠停留一般是3到8个小时。


下面是小肠经重点和常用穴位。

少泽穴,井穴,小指指甲外,下针放血用。

前谷穴,荣穴,常用在孕妇奶水不足,从名称可以看出类比自然的规则,山谷可以导水出来。

后溪穴,主督脉,脊椎骨痛,在小肠经的肩项痛都可以用。

养老穴,是郄穴,老年人眼睛不好,白内障,视物不明可以用。养老穴透间使穴,治手肘不能扭毛巾,不能转筋。

支正穴,小肠经的络穴。治疣。

这里有3个奇穴,小臂骨头上方是小肠经,骨头下方是三个奇穴,叫肠关、肝关和心关。

肠关,可以治肠子痉挛,小腹痛。

肝关,治肝脏所在的肋骨的一圈痛,用对称治疗法。

心关,治心脏病痛。

小海穴,是合穴,治身上生疣。

肩贞穴,臑俞穴,帮助辩证,这两个穴位是疼痛部位的时候,用对称治疗找,一周内的痛找对侧小海穴,一周以上的痛找后溪穴。在肩胛骨位置的疼痛都在小肠经上找治疗的穴位。

肩外俞,治项强。

天窗穴,可针可灸,治喉咙问题。

天容穴,治甲状腺肿瘤硬块。这两个穴位位置在脖子,生手针刺有风险,病症轻微时自己居家操作可以用手按揉。

颧髎穴,上牙痛,偶尔用。

听宫穴,常用,治耳朵化脓,发炎,耳鸣,这个穴位在张嘴时才能摸到。


(视频及本文内容基于倪海厦老师的人纪针灸,总结的要点笔记。)   

【行明学中医15】心和手少阴心经、小肠和手太阳小肠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