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八角笼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2023-07-28 15:11 作者:咕德鹦鹉咛-  | 我要投稿



《八角笼中》的英译名叫做Never Say Never。我非专业,又不爱好,没有资格妄作评价,只是觉得有些遗憾。因为八角笼中这个名字实在妙哉,简单质朴,却把整个影片的故事串在一处,也成为令我大感意外的镜头语言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其实用这句李白的诗来开头不合时宜。但是王凤隔着电脑屏幕举起酒杯朗诵将进酒的时候,镜头跟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从热闹的办公室摇到坐在车里借酒浇愁的向腾辉,还有寂寞明月照亮的空荡楼宇里孤身一人捶打沙袋的苏木,我奇异地感觉到一种纵使前途莫测,而仍心有壮志的冲动。四川本是钟灵毓秀之地,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和明月几时有终年恋恋不舍的缠绵故土,是桃李春风一杯酒生命最后流落的茫茫归途。我的祖辈同样来自蜀地,而我那生于斯长于斯的挚友双双匆匆与我们挥别之后,偶尔也会流露些许克制的思念。像当时使我耳目一新的《爱情神话》通篇使用上海话一样,这部片子的几乎所有人物从头至尾都使用了四川话。四川的文化底蕴,那种能够孕育出磐石蒲苇一样坚韧的气氛跃然浮动,血脉中流淌的不屈意志像磅礴流淌的高原大河,倾泻落下,永不言败。

 

大约这才呼应上开头题名旁边缀着的红色英文:

 

NEVER SAY NEVER。

 

才走出影院我就同哥哥讲,说他的故事情节简单至极,导演不是那种令人回味三日还有心意的细节怪兽,也不是那种巧舌如簧,把叙诡和欺诈展现得淋漓尽致,事后反转让人拍案叫绝的类型。他只是非常简单地讲了一个故事,起因、经过、结果、转折、高潮,然后戛然而止,只用几行字把未来做个交代。他的叙事同样如此,很多事仅仅只用一笔带过,甚至不给画面,只是旁白,不会费尽心思去说明一切前因后果。这种讲述更像一个中年男人沧桑历尽,坐在桌上,酒过三巡,残羹冷炙,他忽然打开话匣子,不管小辈已经打起哈欠,而主人意欲收拾碗盘。他就把他的前半生絮絮道来,再大的风浪都已平息,唯余追忆。

 

说起叙事,就先说叙事。我起先以为又是一种回忆录式的谈话,直到格斗孤儿事件爆发,向腾辉本人再进派出所,故事顺利继续,这是一种平铺直叙与回忆插叙的交错使用,好处是不显刻板单调。此外,很多故事的细节,用平淡冷静的方式讲出,再想起来就更有一种平凡生活的大起大伏从来不会加入戏剧冲突的滤镜,它就是这样发生,人再去经历,除非刻意挖掘,否则并不会真的有人把它视作多么至关重要。向腾辉金牌尿检阳性后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母亲失智而终日以为儿子仍然在外,姐姐与他决裂,仅仅用了短短数分钟就讲完。他坐在伏案算账的母亲身边泪流满面,仅这一个镜头就充满了张力。有的事情不用字字句句全部讲出,大约就是这个道理。这里还有一个细节,他母亲算账时说“桑棚卖了”,而向腾辉终于从舆论中勉强抽身,给学校的孩子送物资的时候王凤挽留他,他说“我和我姐一起开了个蚕丝厂”,就这么两句台词,一是说明他们家的祖业,二是透露出他的姐姐和他不知是否算是尽释前嫌,至少已经握手言和。还有马虎和苏木带向腾辉回家,先说我没有家,之后还是把人带回去。地上只有两个女孩在玩闹,苏木的姐姐瘫痪在床。这里两人的对话来回之间颇有深意。马虎对来人态度恶劣,苏木的姐姐说是“送洋芋的”;再让他们“把门关上”,先问“是不是他们又惹事了”,马上跟上“你别看我这样,我能做点手工,只要你不为难孩子,钱我想办法赔你”。这几句对话加上后来苏木说姐姐瘫痪是因为难产落下病根,串起了一个贫困的家庭为了生活努力挣扎的链条:失去父母受到性侵的女孩,医疗条件不发达只能被迫生产不知生父的孩子,且因不能得到及时救治下肢瘫痪;没有耕地,半大男孩为了维持生计在郊外小路设卡抢劫;经济来源不稳定,顶梁柱姐姐迫于无奈只能用身体交换。任怎么看都是赤裸的人间悲剧,但是影片处理痛苦的手法相当高明,就是使用最简单的方式,不多说,不渲染,不拔高,用所有人熟悉的那种方式娓娓道来,却点到为止,留给旁人去抿。其中有几分苦涩几分辛酸,便不一而同了。贫穷催生苦难,苦难迫人沉沦,道理简单,无需多言。

 

再说音乐。影片的音乐在杜比全景声加持下显出一种独有的粗粝颗粒感。音乐本身并非十分出彩到第一时间吸引人关注,但是,它和情节的结合相当优秀,充分完成了影片配乐在衬托铺垫情节情绪上的重大使命。音乐的情绪与情节的走向高度一致,且不过分夺目,又恰到好处。主题曲亦然。莫西子诗本来就擅长在音乐中加入民族语言,这又与我长年保持的观点一致,即由于听感的陌生造就的神秘,人们总会格外觉得异族语言十分动听。宁静的,进行平和的片尾曲,俨然一种风暴止息,而希望延续的生命力喷涌而出。

 

又讲人物。我在动笔之前看到很多评论说人物太平太单薄,其实不然。这又是导演镜头语言和编剧台词语言的另一种高效结合。以面呈体,从小处生大处,至少每个人物都是立体的。没有人是纯粹的正面,也没有人是纯粹的反派,大家都很复杂,都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平头百姓。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的王凤这个角色,在帮助向腾辉一行人从小混混手中脱逃后对向腾辉说:“辉哥,我总算是转过弯来了。我趁早做我擅长的事,你也趁早做你擅长的事。”这是他在整部电影里我个人认为最好的一句台词。他义无反顾成为向腾辉身边的得力助手,从开始到结尾,虽然不是时时待在向腾辉身边,也会自作主张说“我都和王三才讲好了,砂石场卖给他,他还让我当总经理”,但是向腾辉与CJ俱乐部交涉失败之后,也是他第一时间开车把人带到医院。还有孩子们和向腾辉从最早做坏事被抓要栽赃他的报复性无赖,到后来不分你我以干爹相待,这两个情节分别出现在影片不是那么头的头和不是那么尾的尾,中间经历种种波折,因此情绪铺垫也到位。马虎这个人的形象立刻也就因此丰满起来:仗义、知恩、勇猛,他心里永远记挂着他的亡父,但感念向腾辉对他的恩德,也因此给最后密集的戏剧冲突做好了前言。他不是一个忘恩负义之徒,在采访时对向腾辉严加指控必然要有端倪。还有请求向腾辉不要在一周年店庆上让他丢面子的李老板,在腾辉俱乐部出事之后带着种种无奈把责任撇得一干二净;天福莼汁粉的老板时刻心里都在算计,临到了时还把当年被举报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事全盘甩到墙倒众人推的向腾辉身上。虽然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人物和角色的丰满和立体性,但是这种立体性不能光靠营造,需要自然。流露出的立体和堆砌出的立体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纵然人物确有脸谱化之嫌,但是,绝对不能算上单薄。

 

还说镜头语言。这是我最感意外和惊喜的地方。王宝强从一个憨厚老实的喜剧性人物,到亲自去领金扫帚奖,到如今已经能够娴熟地使用各种技术来构造故事,实在是让人感慨。他使用了大量的镜头来描述“笼”这个意象。而笼子又不必真是铁笼。走不出的大山,永远里外相隔的会见室,不能释怀的冠军旧事,大雨中铺天盖地蜂拥而来的代表舆论的记者,重操旧业的马虎,哪一个不是厚重的难以逃脱的笼呢?八角笼中,八角笼中,本来以为故事应该全放在格斗较量那种血腥残忍的八角笼上,但是不然,桎梏人的笼子不在台上,而在心中。王宝强反复利用仰拍,把各种人物隔着铁丝或者玻璃,或者只是空气,笼里笼外,都是困境。另一个非常惊艳我的地方就是在从医院出来之后拥堵的车流之中,忽然走出一队川剧变脸。这时驾驶室也成为一个笼,脸谱在旁人脸上变,光影在向腾辉脸上幻,这是他决定走到幕前的关键时刻。乌合之众人云亦云,只敢高居一旁指指点点,却没有人是真的会去设身处地,软弱但膨胀,只会欺凌却不敢迎战。人性善恶在此激烈碰撞,真的真相与杜撰真相什么更能服众,这是所有人必须面对但不一定能够深入思考的问题。此外,事情解决之后,苏木和马虎在简单对话两句之后,隔着会见室的玻璃铁丝网沉默对坐,有长达数十秒乃至数分钟一言不发只是流泪的镜头,这也是结尾出彩的点睛之笔。不论其他,至少在这个时间这两人的演技能够算是可圈可点。苏木最终的比赛也是很多人认为美中不足的处理,说实话从看到比赛开始我就知道他在影片的处理中一定会赢。我想说的是在所有非在场观赛的人视角中全是彩色画面,而拍摄出来呈现给观众的是黑白,个中是否有什么深意我暂且不去深究,但是这个处理为他的胜利补上了一些来之不易的沉重和夺冠之后众人欢庆的喜悦。

 

向腾辉最后还是把他临阵磨枪学会抽的雪茄变成不可割舍的爱好。他点燃火,深吸一口,转身离开了赛场。我们很难说清一个背影究竟能够蕴含怎样的千言万语,然而这是我最喜欢的处理方式,在我自己的游戏习作中我也经常使用这种手法来结尾。即,把故事推向最高潮后寂寥地戛然而止,所有的后续全部都轻描淡写几句交代,从此各过各的人生,大家自去保重。

 

苏木说,小时候你问过我一句话,对你来说,格斗是什么?现在我可以回答你了,格斗就是我们的出路。

 

他们的出路,你我的出路,我也身在笼中,而我也要搏个前途。不论我的成败,那时但愿我能够笑着唏嘘: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八角笼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