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社交新风 | 弱联系和轻社交

2023-06-12 15:04 作者:咬文嚼字杂志社  | 我要投稿

◎徐默凡

互联网各种社交软件的兴起,开拓了一个在线交际的新领域。在微信、微博、QQ的好友名单里,往往存在成百上千个网络“好友”,他们不像真实世界中的好友,有紧密的联系和频繁互动,而是一些偶有交集而汇聚起来的人群,比如远房亲戚、乡里乡亲、小区邻居、朋友的朋友等等。这些因为特殊原因而沟通过一两次的角色,在以前会很快消失在人群中不留踪迹,但在互联网时代,他们往往还会继续活跃在“元宇宙”中,通过时常发布的生活状态出现在你的视野中,从“点头之交”变成所谓的“点赞之交”。

我们把这样的人际关系称为“弱联系”,这样的社交活动称为“轻社交”。“弱联系”的意思就是没有私交,不会私聊,但是真正有需要的时候还可以马上找到。“弱联系”虽弱,也需要日常维护,这时候“轻社交”就登场了。所谓“轻社交”,就是不加重对方的时间负担和精神压力,兴致来了互动一下,随性而发,尽兴而止,轻松随意就好。刷朋友圈的时候,互相点个赞,如果特别有感受,那么也可以留言交流几句。对负面情况真心慰问,对正面情况积极夸赞,但不要询问个人隐私,用同理和共情增加心灵共振,如此就好。如果要更进一步,那么根据相互了解的情况,发现特别适合对方阅读的文章或者资讯,也可以转发一下,但对话轮次不宜过多,交流频次不能过密。逢年过节的时候,如果有特别的创意,也可以发一两次个性化的祝福,但是群发的大众化表情包还是算了,增加对方的回复负担,比不发还要糟糕。

通过“轻社交”维持的“弱联系”有什么作用呢?它们编织了一张轻薄但覆盖面极大的交流网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错综复杂的信息社会。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但有些事情咨询专家太隆重,网络搜索不可靠,这就最适合通过“弱联系”来解决了。比如要咨询某家医院的就诊情况,百度搜索跳出来的都是广告,打问讯电话也没个准信,但只要找到熟悉这家医院的网友就可以详细介绍预约步骤和注意事项。再比如要了解某个地段的房价水平,网上的数据可以相差两倍三倍,中介也是信口报价,但是住在附近甚至刚在这里买过房的网友就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类似这样求助的事情都是对方所熟悉、所擅长的,做起来不用太费事,但对你的帮助却很大。

弱联系的咨询方式可以点对点进行,直接给熟悉情况的好友发消息,更常见的则是以求助“万能的票圈”的方式公开进行。这种方式可以触及更多的信源,也减少了点对点求助时会欠人情的心理负担。掌握相关资讯的热心人抽空回复,多个信源也可以相互补充相互验证。需要了解相关答案的其他朋友也可以在评论中“蹲一个回复”,形成一个大家帮大家的热闹场面。

除了信息交流,“弱联系”和“轻社交”还能帮我们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平时的“轻社交”有效填充了闲暇时间,在观赏别人生活的同时满足了社会交往的本能需求。到了有需要的时候,对求助者来说,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而且感受到别人的关心和支持;对施助者来说,举手之劳带来由衷感谢,会体验到被别人需要的愉悦。

互联互通,互帮互助,“弱联系”和“轻社交”正在打造一种全新的社交格局。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3年第6期《社交新风》栏目。)


社交新风 | 弱联系和轻社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