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昭明传奇》第四部 三界归心(2022修改版)第二十章 包拯寿辰(上)

2022-03-03 09:59 作者:昭然慕-明泽  | 我要投稿


      本章主要写包大人的四十大寿,其中穿插部分案情,以及小展在天界的生活,所以内容比较多,我尽量分两部分更新,但也可能分上、中、下三部分。下次是否能揭晓小展给包大人的礼物,我也不清楚。

      小展的插图,我和“心唯一昭”妹妹已经准备了好几张,无奈没有一张适合下文的情节,所以,这半章没有小展的配图,大家自行脑补一个帅气的小展吧😊

      承蒙贵人指教,令我发觉一处情节的不妥:御赐的“七宝象牙折扇”过于奢华,不利于包青天的人设。

      因此,我对相关内容做了修改,并且加粗了字体。



第二十章 包拯寿辰(上)

宋仁宗钦赐贺礼  御马监甄选神驹


展昭出离瑶池圣境,腾云回到瑜华宝殿,见小狮王正在花园追逐蜻蜓,于是接过司膳监送来的新鲜鹿肉,亲手喂它吃饱。旋即步入白玉凉亭,一边用早膳,一边看着小狮王躺在碧草丛中沐浴朝阳。

钟义见子衿带领一众宫娥退下,即刻手捧托盘,躬身走到展昭面前。

展昭看到盘中的糕点,诧异道:“桃花酥?”

“是,殿下!”钟义道:“这是奴婢亲手做的,请殿下品尝。”

展昭拿起一块糕点,端详着嵌在里面的花瓣,问道:“你怎知我在人间的时候,最喜欢桃花酥?”

钟义本想找个托词,可是思来想去,终究不敢欺瞒,于是对他道:“是小顺子告诉奴婢的。”

展昭垂眸一笑,尝了一口糕点,端起茶盏,轻抿了一口道:“你的手艺很好。”

钟义喜道:“谢殿下夸奖!”

展昭见他虽为掌事太监,却是衣着简洁,身上没有一件饰物,遂将腰间的紫玉香囊取下来道:“这个你拿去,带在身上吧。”

钟义万没料到,展昭会把玉帝钦赐的宝物转赠给他,顿时感觉受宠若惊,慌忙放下托盘,跪下叩头道:“谢殿下厚赏!”

展昭眸光和暖,望着他道:“你在我身边虽然只有短短数日,但我看得出,你心地醇厚,不睦虚荣……”

听到展昭的赞许,钟义在感动之余,也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当即向他坦言道:“奴婢资质愚钝,不敢贪慕高位,只求能和小顺子一样,追随殿下左右。”

展昭缓缓侧目,看向盘中的糕点道:“桃花酥之所以美味,并非因为它香甜可口,而是因为它出自忠伯之手。”眸光不禁一远道:“忠伯是我在人间的老管家,是他从小照顾我长大。”回眸看向钟义道:“小顺子之所以能做我的亲随,并非因为他是瑜华殿的总管,而是因为他是多年以来,与我同生死、共患难的好兄弟。”

“殿下……”钟义此刻终于明白,即便小顺子永远离开,他在展昭心中,也无人能够替代。

展昭见他黯然低头,亲手扶起他道:“等小顺子回来,希望你和他也能成为好兄弟,好朋友!”

看到展昭眸中温暖的鼓励,钟义紧抿双唇,用力点了点头。

展昭拍拍他的肩,转身走向殿门,经过草丛之时,含笑微微侧目,给了小狮王一个眼神。

小狮王一跃而起,“噌”地蹿出草丛,坏笑着向葛琛跑去。


王朝、马汉巡罢街市,一进府衙,就径直走到后院的马厩,支开马夫和院中的杂役,进了存放草料的茅屋。

马汉走到一个角落,搬开上面的草料,俯身敲敲地上的隔板,回头问王朝道:“是这儿吗?”

王朝心中暗笑,脸上却是一本正经道:“没错!”

马汉掀开隔板,取出下面的酒坛,眼里满是欣喜。

“快!打开看看!”王朝催促他道。

马汉笑道:“这酒一定很香!”不料一掀盖子,一股臭气直冲鼻腔,呛得他咳嗽两声,连忙别过头去。

“怎么回事?”王朝捏着鼻子问道。

马汉拧眉走出茅屋,站在阳光下,看着坛里混浊的酒汁,郁闷地噘起嘴道:“这是庐州有名的好酒,泡酒的药材也是先生亲手帮咱们放进去的,怎么……怎么没过多久就臭了呢?”

“都怪你!”王朝在他身后,笑着埋怨他道:“把酒埋在哪儿不好,非要埋在马厩。”

“马厩怎么了?我是埋在草料下面,又不是埋在马粪下面!”马汉理直气壮地道。

王朝无奈地叹口气道:“本想跟你一起泡坛好酒,给大人过寿。”嫌弃地看着坛子道:“现在可好,这酒比马粪还臭,怎么送给大人?”

“马粪……”马汉仔细一看,发现坛口似乎有些污迹,好像干了的马粪,举起坛子一看,底部根本没有‘庐州酒坊’的印记,抬头再看王朝,见他满脸写着得意,登时恍然大悟,气得指着他道:“你把酒给换了!”

“你才看出来啊!”王朝笑得弯下腰道:“跟了大人这么久,脑子还这么不灵光。”

“什么!我脑子不灵光?”马汉两眼冒火,看向腐臭的酒坛道:“我的手可灵光!”说着,双手一扬,把酒泼向王朝。


一手提着红漆食盒,吕敬秋跟在赵阔身后,进入开封府大牢。

赵承责看到他们,萎靡的精神立时一阵,兴奋地喊道:“父王!”

赵阔走到近前,见他满身灰尘,把手伸入牢门,掸去他肩上的杂草道:“承泽,你受苦了!再忍耐几天,父王很快就带你出去。”

“忍耐几天?”赵承责一脸失落道:“要忍到什么时候?”

“小王爷别急。”吕敬秋压低了声音道:“柳道长已经答应王爷救您出去了。”

“柳玄通?”赵承责蹙眉道:“他打算怎么救我?用法术带我出去?”

“胡说!”赵阔见他口无遮拦,顿时沉下脸色,义正词严地道:“为父是要帮你洗清罪责,让你堂堂正正地走出开封府。”

对面牢中的李雄听得仰天大笑,对身旁的李浩道:“这种人卑鄙无耻,连江湖上人人唾骂的采花贼都不如,还想堂堂正正地走出开封府?”

李浩撇嘴笑道:“依我看,就连包大人的狗头铡,他都不配!”

“大胆!”赵阔怒道:“你们是什么人,竟敢辱骂皇亲?”

“王爷息怒!”牢头赶忙上来打圆场道:“王爷身份尊贵,何必跟囚犯计较?”

赵承责指着李氏兄弟骂道:“疯子!”听到“咯咯”的傻笑声,指着隔壁的陈安道:“这牢里全是疯子!”

“小王爷,别理会他们。”吕敬秋从食盒里端出一碗热粥道:“您在牢里受委屈了,喝碗人参粥吧,这是王妃亲自下厨给您煮的。”

赵承责早就受够了难以下咽的牢饭,接过香喷喷的热粥,就迫不及待喝了起来。

“慢点,慢点儿喝。”赵阔上前一步,凑近他耳边道:“柳玄通给的解药已经融在粥里了,半个月内,蛊毒都不会发作。”

赵承责长出了一口气,把空碗交给吕敬秋道:“我被关在这里,已经够倒霉了,要是蛊毒再发作,还不如一头撞死!”忽然想起一事,对赵阔道:“昨天我关进来的时候,公孙策就看出我中了毒,还开了方子,命人煎药给我。”

“哦?”赵阔心中喜道:“公孙策若能帮承泽解毒,我就不必再受制于柳玄通了。”忙问赵承责道:“喝了公孙策的药,你感觉如何?”

“没什么感觉。”赵承责道:“除非蛊毒发作,否则,我也不知这药管不管用?”

“无论怎样,他的药,你都要继续喝。”赵阔道:“公孙策医术精湛,即使不能为你解毒,也能帮你缓解毒性。”

赵承责冷哼一声道:“自从我把妖血泼在展昭手上,开封府的人见了我,个个咬牙切齿,跟要吃人一样,公孙策怎会好心救我?”

“是啊,王爷。”吕敬秋担忧地道:“万一公孙策在药中下毒,意图谋害小王爷……”

赵阔摆手道:“公孙策是皇上钦封的五品主簿,而且为人正直,岂会杀人害命?”

“王爷说的是,”吕敬秋躬身低头,眼中泛出诡异的笑容道:“是属下多虑了。”


开封府附近的街巷里,坐落着一间雅致的私塾,其中的夫子林宣不仅善于教化学子,而且性情和善,时常为百姓代写书信。

此刻,张龙、赵虎正在林宣的书房,请他代写寿联。

年少的灰衣书童为三人奉茶之后,便回到桌前,继续为林宣研墨。

林宣手执毛笔,看着写好的寿联,满意地点点头,刚刚读出上联,便听张龙道:“不好,不好!这几个字,我听都听不懂,包大人一看就知道不是我们写的。”

“本来也不是咱们写的!”赵虎白他一眼道:“咱们肚子里那点儿墨水,哪写得出什么对联?”

书童捂嘴笑道:“两位大人要是会写对联,就不用找我们夫子代笔了。”

“放肆!”林宣举起笔杆,敲向他的头顶道:“在两位大人面前,不得无礼!”

“没事,没事!”张龙笑道:“我们俩都没上过私塾,直到进了开封府,才跟公孙先生学着读书写字。”

林宣笑容诚恳道:“两位大人亲和仁义,武功高强,协助包大人把汴梁治理得井井有条,至于读过多少书,根本不重要。”

听到他的赞誉,赵虎想到包拯的官声,顿时有了主意:“这样吧,不管寿联里写些什么,只要夫子把祝寿的意思和百姓对包大人的爱戴都写进去就行了。”

“好!”林宣凝思片刻,取来一张新纸,便要下笔。

“慢着!”张龙按住笔杆,叮嘱他道:“一定要一笔一画,把字写得清清楚楚,千万别学公孙先生写什么‘行书’。”

“没错!”赵虎道:“公孙先生的行书,简直就像是画符!”

“难怪在府里找不到你们,”门外忽然传来公孙策的声音道:“原来你们在这里褒贬我的行书。”

张龙二人吃了一惊,见他走进门来,尴尬笑道:“先……先生……”

林宣连忙起身,恭敬拱手道:“晚生见过公孙先生!”

“林夫子。”公孙策笑容儒雅,对他微一颔首,转眸看向张龙二人道:“你们不是说,要亲手写幅对联,给大人贺寿吗?”

赵虎看看张龙,笑着挠挠脑袋道:“我们想了好几天,把头都想破了,连个上联都没写出来。”

张龙道:“我们实在没办法,又不好意思求先生帮忙,只好来找林夫子了。”认真向他保证道:“等夫子写好对联,我们一定亲手抄下来。”

公孙策笑着摇摇头道:“那就有劳林夫子了。”


迈步跨出开封府门,赵阔俯身坐入大轿,一行二十余人渐渐消失在转弯的巷口。

在六十名御林军的护卫之下,八贤王手持圣旨,乘辇而来,带着仁宗御赐的寿礼,撩袍踏入府衙大门。

包拯接到禀报,连忙出门相迎,将他请入花厅。

叩头谢恩之后,包拯双手接下圣旨,起身交给王朝,命他供入明堂,随即拱手对八贤王道:“辛苦王爷了。”

八贤王笑道:“你我乃是多年好友,何况今日是你四十整寿,皇上赐你的贺礼,本王岂能不亲自来送?”走到上位落座,吩咐身旁的太监把两个锦盒放在桌上,指向其中较小的一个道:“这是太后最珍爱的一颗南珠,赐你作为寿礼,寓意福寿吉祥。”说着,掀开盒盖。但见此珠洁白无暇,光华夺目,实乃当世之极品。

包拯不料此物竟是太后所赐,神色颇为诧异。

八贤王道:“当年若不是你,为太后昭雪沉冤,太后焉能安然回朝,与皇上母子相认?这份恩情,太后一直铭记于心。”

包拯拱手道:“为太后昭雪,是臣的本分。”

八贤王点点头,掀开另一个锦盒,取出其中的金漆镂雕折扇道:“此物乃是皇上所赐。”扬手递向他道:“你自己打开看看。”

包拯双手接过,恭敬打开折扇,只见扇面薄如卵膜,坚洁如玉,竟是御用的澄心堂纸。看到纸上的画作,更是不由惊道:“这是皇上御笔?”

“不错!”八贤王道:“正面的青天朗日,是皇上亲手所画;背面的题字,也是皇上亲笔所书。”

包拯看罢正面,继而翻转折扇,惊见背面赫然写着四个大字——忠正公直。

八贤王向上拱手道:“皇上自继位以来,曾施行多项德政,其中最引以为傲的,便是慧眼识人,任用了你这忠君爱民、公正刚直的‘包青天’。”


《昭明传奇》第四部 三界归心(2022修改版)第二十章 包拯寿辰(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