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随记】学生质疑英雄人物怎么处理?

2023-08-16 21:56 作者:希洛と藤屋や  | 我要投稿

主题:小学语文教学机智 王崧舟老师在谈及他的教学经验时,曾经说过一个情形。当时他正在讲授《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在播放了《打击侵略者》片段后,他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悟。很多学生都表示要崇敬邱少云这种视死如归、意志如钢的态度,并赞许他有一种直面死亡、超越死亡的精神。 可正在这时,有一名学生大声回答道:“邱少云,你真是个傻瓜!” 全班愕然了。数十个目光聚焦到王老师身上。 Q:假如你是王老师,该怎么处理才合适? 先卖个关子,我们来想象几种教师可能出现的应答。 1.青铜段位的回答:“傻瓜?你才是傻瓜,给我坐下!” 一个完全没有任何教育意识的回答。不难看出,老师的情绪完全处于失控状态。老师并没有想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而是下意识的去反击学生的观点,来维护自己的权威。这种老师是缺乏教学机智的。有时候新手教师对于自己情绪管理的能力比较有限,对于自己的教学设计是缺乏变通性的,这使得他们遇到教学突发情况时会非常的慌张,担心下面自己能会丧失自己课堂的主导权,害怕自己没有经验,处理不好。这样一来,这样的对抗式回答其实是出于自己的担心害怕。而学生收到了指责,自然也不会好受,课堂氛围便滑入低谷。 2.黄金段位的回答:“这位同学,我们不如下课再谈。” 可能在教资教招的考试中会有人这么答。他们认为叫学生我们下课再聊,之后在下课中我们再跟他具体的分析如何理解邱少云这个人物。并且在后面的过程中把学生的思想调整过来以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分享。如此的教学方式看似非常合理,非常完美,然而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这恰恰是难以做到的。这里老师有维护课堂的意识,也能控制好情绪,但其实这样做并不能及时控制课堂氛围。学生有了问题没被解决,而教师这样做其实有些逃避的意味,并不一定能控制好课堂秩序。学生可能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老师又该怎么继续呢? 3.铂金段位的回答:“邱少云这样做可以保证……,从而起到……的价值” 很理性的回答。没错,有学生可能会讲一套自己认为对的逻辑,实际上这从理论上来说根本行不通,这时候教师可能会这样的回答。而教师回答理性,这恰恰是他的缺点。因为我们要明白,学生这时候并不一定听得进这些道理。而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小学生主要依赖的是感性思维,而不是理性思维。我们上来就丢很多道理,一方面让人感觉在说教,另一方面这实际上还是在和学生硬刚,课堂还是一种对抗的模式,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4.钻石段位的回答:“你说的可能有道理,但你想想,邱少云是不一样的,他是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自我,有一种伟大的爱国情怀” 这里老师从精神角度入手去回应,希望学生能理解邱少云的内在精神美。他要让学生知道,你这么想并不是没道理,但邱少云是不一样的,他并不这样想,邱少云的心中是一种国家情怀,是为了祖国而努力献身的精神。虽然说这可能会缓和气氛,但是这个回答依然存在一个关键问题。教师一开始肯定学生的回答,好像是尊重学生了,但是后面画风一转,说“但是邱少云不是这样的人”,就好像说:“你这样想也正常,所以你不是英雄,你的想法太庸俗,英雄才不是像你这样嘞。”这隐含着对学生有了一个批评甚至嘲讽。学生就会感觉自己的想法并没有足够被尊重。虽然教师表面上好像有一定开放性,但实际上并没有沿着学生的这个思想继续进行下去,而是把它打断而继续自己的想法。这实际上是一种硬往自己道路引的方法。 那谈了这么多,到底王老师最后是如何处理的呢? 其实回答并不复杂,他提问那位孩子: “

孩子,你不希望邱少云死,是吗?

” 王老师刻意放慢了自己的声音,并且使声音变得低沉。学生默默点点头。 老师接着说:“

我理解你的心情

,将心比心,当时候,在如此的战场上,谁想死啊,谁不希望自己能好好活着?相信邱少云内心也有相似的想法,我要活下去,回到祖国的怀抱中。” 此时王老师话锋一转,说道,“但是,作为一种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此时他也清楚自己的危险境地,他也知道这样做意味着牺牲,因为他做出这样决定的同时,还有另外一种声音也在呼唤他。大家听,另一种更加坚定的声音在对他说……” 这里老师打住了,他在等待学生能够体会到这种“坚定的声音”。随后学生陆续举起了手。 “他可能听到有这样一个声音对他自己说,邱少云,你可不能动啊,你一动,身边的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都被暴露了。” 台下一片掌声。 这段回应高明在哪里?我认为关键是两点。 第一,情感陶冶。老师全程都是以一种学生式的感性思维去谈问题的。他没有解释邱少云如果那样做怎么不好,因为即使有理也没多大用,这偏离了课题。老师抓住学生的心,就是要从能触动学生的地方入手,感化人心。 第二,积极肯定。前面的案例遇到这类问题,下意识觉得学生的观点和我们主流价值观是水火不相容的,因此我要纠正他,宣扬我的观点。而王老师高明之处在于,他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共性信息:学生之所以问出这个问题,恰恰就是因为他不希望看到邱少云死。通过这点,老师发现了这个孩子非常关心他人,他有一种人道主义的情怀。这是一般老师所看不到的。 我们可以看到,王崧舟老师既从感性的思维去看待学生,还照顾到了我们学生的个性,能挖掘其内在善良的出发点。这个回答值得学习。

【读书随记】学生质疑英雄人物怎么处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