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戏界的寒冬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情报姬
与第一弹社区
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审核丨Louis 文丨Min_Ale
风声鹤唳。
游戏界一片哀嚎。
这段时间对游戏厂商们来说十分痛苦。
游戏版本号放宽的消息还没等到,新的限制又接连不断。

教育部、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等8个部门8月30日联合发布,《全面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新闻出版总署将实施全额在线游戏控制,控制新的在线游戏在线操作数量。
简单说就是,市面上游戏太多,需要控制。
虽然还没有具体措施,但恐慌写在了股市的脸上:超过60家游戏股应声下跌,网易和腾讯两大游戏巨头也一样。

截至收盘,腾讯美国股票ADR下跌6.95%,为两周以来的最低点。
网易收盘下跌7.19%,为2016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百分之几听起来不是很多,但乘以他们那几百上千亿的身价..

A股和香港股市游戏股也遭遇全线挫折。
根据“游戏茶馆”的计算,仅8月31日,前十大游戏厂商累计损失1722亿元,整个行业的市值蒸发超过2000亿。
游戏行业迎来了寒冬

游戏版号停发已久
今年3月,由于游戏审批主管部门的调整,国内网络游戏版号的备案和审批已被冻结。

版号这个东西有什么用?
自从2016年7月,相关部门将手游纳入版号审批范围之后,无论是端游、页游或是手游,想合规发布上线,必须要有游戏版号
否则新游戏只能公测、内侧,但无法开启充值端口,简而言之,游戏版号成为扼住游戏企业喉咙的关卡。
没有版号就没法充钱。

本来18年手游市场应该迎来一波新的爆发期,却意外的卡在了这里。
截止目前,有多达6000款游戏在排队。
无论是大厂还有中小游戏公司,想要新游戏上线,只能等。

公司需要运营,员工得发工资。
大公司还能扛得住,小公司可就难以御寒了。
但是即使扛得住,一波又一波的打击让大公司也吃不消。


姬友们一定没忘记怪猎下架事件——腾讯在8月份上线的没拿到版号的《怪物猎人》,但仅三天就折戟沉沙。


TapTap因为“非法出版”被要求停止运营,整改三个月的事情还历历在目。

大厂倒是有个叫“绿色通道”的捷径,打个比方就是过冬的粮食。
而版号问题对小厂的冲击却是致命的。
这只是开始。
为了“挽救近视”,教育部将对网络游戏实施总量调控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没等到版号的信息,新的要求又下来了:加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上面又制定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并已经过经国务院审批。

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关系。
但方案中的一段话让游戏业如堕冰窖:

控制游戏总量。今年小厂的出路越来越窄,出海避难成了部分游戏公司的救命稻草。

在我们印象中,如此严厉的政策似乎是第一次。

未来的游戏征税可能提升到35%
有时总是世事难料,第三板斧好像又要出动。

最近几天,投资圈、游戏圈的微信群传播着另一个引发恐慌的消息:有关部门计划对国内游戏业推出“35%的游戏专项税”。

实际上这则消息并非完全靠谱,它没有解释“35%游戏专项税”开征的理由、征收方式(按利润还是按流水)。而且与现有税法、高新科技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存在明显冲突部分的处置方式。

看起来消息可能是假的,但并不值得庆幸——市场的恐慌是真的。

寒冬已至,但非绝境
主流对游戏的看法仍然是矛盾而两级的。
人民日报三评游戏,新华社两批其害,上面都产生了两种声音。

电子竞技既上了亚运会,又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转播。

一方面,越来越庞大的游戏用户市场和经济规模让主流文化重新审视其价值,而另一方面,游戏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在深深阻碍这种娱乐方式与打麻将、看电视平起平坐。
而姬更倾向于认为,这一系列的政策管控是对行业的整顿洗牌,而非一刀切断。

对游戏界自身来说,危机也是机遇——在如此严酷的竞争环境下,高品质、高质量、健康合规的游戏才能生存下来,粗制滥造终将会被淘汰。
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游戏界不会轻易消亡,但这场寒冬能持续多久,只能静观其变了。

【往期推荐】
网络人肉搜索闹剧背后,
“脑残粉”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2.6分!B站评价最差的3部国产动画,
真是用脚做出来的吗?
十一年后,依旧是世界第一公主殿下。
(微信关注 情报姬 回复“热点文章”第一时间获取更多二次元新闻时评哦~让你瓜吃个够!)
情报姬粉丝群:4569767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