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6、《道德经》逐章评注:十七章

2023-06-24 12:11 作者:喜欢读论语  | 我要投稿

      太上(1),不知有之(2);其次,亲而誉之(3);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4)。悠兮(5),其贵言(6)。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7)。”

【注释】

(1)太上:最好的、至上的、第一流的。这里指最好的政治。

(2)不知有之:(人民)不知道有君主的存在。

(3)其次,亲而誉之:比这次一等的,(人民)亲近而且赞扬君主。以上几句表现出老子的政治理想,便是统治者行“无为而治”而使老百姓自由满足、心目中根本没有权威的压力与威胁,也就是说政权的威慑力完全消解,大家生活在安闲自适的氛围中。

(4)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统治者的)诚信不足,才会演变成(老百姓)不信任他的事情。

(5)悠兮:悠闲的样子。

(6)贵言:以言为贵。意思是不轻易发号施令。

(7)自然:事物本来的样子,这里有遵循事物本来的样子的意思。

点评:

       这一章紧承前一章而来,由于客观事物的演变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能够遵循这种必然性而治理国家,那就是最好的政治,人民根本意识不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的政治,人民亲近君王、赞扬君王;再次一等的,人民害怕统治者;更次一等的,人民轻侮统治者。老子指出如此分出等次的根本原因,就是统治者的诚信问题,诚信程度如何,就可以看出老百姓对他信任程度如何。(最好的统治者)是悠闲自如的,因为他是遵循事物的客观必然性来治理国家的,用不着轻易发号施令。说到最后,老子表达的重点还是落在治理国家必须遵循国家的客观实际的基础之上。

 


26、《道德经》逐章评注:十七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