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坡县美食杂记

2023-04-30 14:38 作者:神婆爱吃  | 我要投稿

本文删减版《新加坡美食记》

原刊于《深圳航空》

2023年5月刊


[ Singapore ]

坡 县

熟识“新加坡”的旅行者,

通常会亲昵喊她“坡县”,

就像喊爱人小名那样。


单从国土面积上说,确实小,相当于上海市的徐家汇区。可是这却是一个汇合百家文、流传千国语、容纳千种教的地方,多元文化也在餐桌上细巧共生,这让我迷恋不已。



早年来新加坡,我曾误会随意一家咖椰土司、拉茶、肉骨茶、海南鸡饭、辣椒螃蟹、叻沙、沙爹、乌打、炒粿条、咖喱鱼头就是“坡县”美食版图的全部缩影。那些脍炙人口的街边好味道,确实已经蕴含了东南亚各国的滋味,而真正的新加坡味远远不止这些。


于我而言,新加坡的美味就像东南亚的一颗钻石,镶嵌在多国文化之中。她的华丽出场,绝不容许用胶水去粘贴在任意一种确定的文化土壤中,而是用八爪设计,保持她每一面的通透,包容地承托起她,这才能呈现她炫彩夺目的每一面。



这次来,这枚钻石异彩非凡。就像知名餐厅Zén接新加坡地气的设计,一楼小吃,二楼主菜,三楼甜品。我们俯瞰整个新加坡的美食,也是天与地逐级相连,层次丰富。


三年后,第一次出国的目的地就是坡县,我应邀“亚洲50最佳餐厅”来到新加坡圣淘沙参加发布盛典。本年度“亚洲50最佳餐厅”榜单涵盖来自亚洲19个城市的餐厅,包括7间新上榜餐厅。



让我欣喜的是,中国内地共有四间餐厅入选本年度“亚洲50 最佳餐厅”名单,包括北京一间新上榜餐厅。上海高级素食餐厅福和慧以及Da Vittorio分别名列第18位以及第34位。主打北欧精致餐饮的Refer首次荣登榜单并名列第50位,是北京唯一上榜的餐厅。



深圳Ensue名列第31位,而其充满热情活力的年轻女侍酒师Della Tang更赢得2023年度 “Beronia 亚洲最佳侍酒师”( Beronia Asia's Best Sommelier Award)殊荣。



新加坡及曼谷都以总数9间上榜餐厅在榜单中名列前茅,成绩斐然。离开新加坡仅仅两小时飞机旅程的泰国曼谷餐厅LE DU荣登2023年度“亚洲50 最佳餐厅”榜首之位。我的美食家朋友们,到了新加坡就甘之如饴,列了满满的探店行程。


我跟7年前随我去曼谷拍摄LE DU美食纪录片的好友们说,天呐,真是掐指一算!


传统新加坡路边美味:

从白天吃到晚上的“流水席”


新加坡的中国城,是华人来必打卡的。任美食轮回,尝试五光十色的岭南新派美味后,中国游客在这里依然能找到昔日的快乐。


做好周密计划,完全值得到那附近逛吃一个“流水席”式的N餐,比如早餐我有节制得吃下怀念的钊记油鸡面后,还可以吃一碗That餐厅Angus Chow主厨亲自料理的新派小面。


那是有gold dust的Omakase级别出品,我在市井氛围里吃到,觉得惊艳。



饭后故地重游,我来新加坡第一老牌咖啡馆消食,觉得亲切。


传统新加坡手冲咖啡,我个人总结下来是类似丝袜奶茶工艺的,要煮、要丝网过滤、要拉。


之外,关键是豆子不一样。这里的新鲜咖啡豆是新加坡传统sugar glazed,旧时天气炎热的状况下咖啡豆保存很难,糖衣是保证咖啡口感的特殊南洋古老智慧。不过这样的豆烘焙容易产生过度的美拉德反应。


于是,我们能想象,为什么新加坡手冲要这么复杂的工序,出品还要加炼乳之类的调味。这种独特味道,却是出了新加坡,难以复制的记忆。


进入牛车水这栋美食大厦,才发现可以找到很多种版本的海南鸡饭。多吃几家,甚至能意外发现这道“身在新加坡心在中国”著名鸡料理的跨国线索。


我最后发现融合广州做鸡术(选1.6-1.8公斤的小公鸡,不能全熟、须冰浸)与海南鸡味(斑斓叶、南姜、香茅)的“海南鸡饭”才是全场口味冠军。


这里的小吃琳琅满目,牛车水其实是新加坡华人(主要广州、福建)与部分马来印尼族裔(多少有点中式fusion)小吃的殿堂。这里也有售卖正宗的潮汕美味,饭后一碗娘惹甜品Chendol也让马来人喜欢。


新加坡美食的异域文化推陈出新,究其原因,其实在于历史上的大胆融合。我晚上去新加坡旅游局朋友推荐的文化餐厅Candlenut。在英式老建筑里享受Rojak的菜式,Rojak在马来语里本来就有融合的意思。


这样的体验对我来说是难得的,一碗米饭拌桌上各种菜,我边吃边学习娘惹菜的印尼分支文化,对自己说:就当吃博物馆。


餐厅那些菜名,比如:Otah Otah、Bubur Cha Cha、Pumpkin Ondeh-Onden…我喜欢听印度裔的服务生多念一遍。这样似乎每一口精心搅拌的米饭咬起来都带节奏,会香。


新加坡夜宵也热闹,大佬们喜欢去KEK吃海鲜。我找到一个更小众去处,叫happy seafood village,翻译成中文是笑哈哈海鲜,里面就像高朋满座的新加坡夜间动物园。


老板是个“特殊宠物”爱好者,他餐厅里有动画片里的大嘴鸟,还有“鲨鱼嘴”、花里胡哨的魔鬼鱼…我问老板,都能吃吗?他说,那个“鲨鱼嘴”的蛋据说有剧毒。我说,哦,怪不得那个大嘴鸟看起来那么与世无争。


笑哈哈老板清哥同时也是槟城海鲜楼的老板,就是靠一碗沙巴鱼汤底的叻沙名震新加坡,虾膏香浓。我觉得是迄今为止吃过的叻沙之最,怪不连名厨叶宝荣师傅都推荐!





我对这里别具一格的臭豆、五花肉、新加坡炒面流连忘返,想想什么都有了,就少了著名甜品“榴莲”!



深夜,“笑哈哈海鲜”这条街上有个水果店叫“榴莲男孩”,那里的榴莲越小越贵。懂行的当地人买个A级榴莲,还嫌不够小。当地老饕只吃小的,未开裂的。我拿正宗猫山王当夜宵甜品的机会其实真不多,那标志性焦糖香,让人深陷在后半夜棉花糖一样的甜膘里,不愿自拔。



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有“变态”经历,到了新加坡,早饭和夜宵都是榴莲。我拿登机牌时候被告诫不能带榴莲,违禁。我好想深深哈一口气说,带肚子里可以吧?新马泰的那些小孩子,不爱吃饭,以前就被家长骗猫山王榴莲过米饭,现在一定也觉得我干得好,直接!


炙手可热的新加坡潮流味:

一位难求的新派料理


做事,方法很重要。烧烤fine dinning见过吗?我也是这次来新加坡才见识。我想闻名遐迩的伦敦设计大牛Emma Maxwell当时接Burnt Ends case时,肯定知道这种店一听就很难做砸。


我点了主厨精选菜单,一想这里的鸡尾酒一向风评出色,就特地点了一杯Yume Ume开胃。


这cocktail日文翻译是夢梅,三得利梅酒加了六金酒和紫苏,清风般开胃。


今晚crissini and taramasalata对我来说咸了一点,虽然chives,sour cream和onion的味道和脆饼在一起咬,喉咙里挺泉水叮咚的。喝酒的时候感觉自己有点渴。


菜单亮点不少,比如鸡的梅花肉部位(脖子背后)单独烧烤,饺子是扁而脆的,牛骨髓做鳗鱼和酸面包夹心,芒果奶油配新加坡炸面包,starter和petit four都有巧妙烟熏呼应…这些都促成了美好记忆。


这炭火是主打,也有亮眼生食。熟成A5和牛卷,顶上加海胆,简简单单就是一道同样特别难砸的甘甜出品。有人说堆砌,那我只能建议,花一样钱换便宜点的食材?


除了Burnt Ends,还有一家店令我对目前新加坡餐饮年轻一代厨师的水准充满期待!


当Seroja餐厅29岁的主厨Kevin把一张结合马、泰、印、新、菲和越南文化的菜单如行云流水铺陈在我的舌尖与眼前,这让我发觉,新加坡的美食与以往相比,有了飞跃!



主厨对家乡马来西亚地域性食材十分珍惜,马来Chemor出产的巧克力豆,本地原始部落只能通过物物交换得的野米,像松露似的难以种植的原生种榴莲蜜…他都不厌其烦地用到菜单里。


这里出品的凉拌面特别。我喜欢他对Galangal(良姜)的精妙运用,和罗望子在一起,激发出马来顶级Selangor青蟹的独一份鲜甜。


虽然新加坡这里的糖份有缤纷选择,比如桌上的Bahulu是用棕榈糖做的天然酵母小蛋糕,他完全不屑于重复用甘蔗糖。



面条是槟榔叶汁做的,微妙草香里有苦中回甘,与之前多香料青蟹酱汁混合在一处,我完全没有走进大部分这种菜系的窒息调香室的感觉。反而有置身在原始森林的舒畅。



最后,谁能想到,搭配这道是一道茉莉花鸭汤,鲜咸与甜美同时倍增!


新加坡的正统西餐:

艺术馆街区里的舌尖之美


从新加坡回国一路马不停蹄,但我心里还在回味那家国家美术馆里的意大利米其林一星Art di Daniele Sperindio。



那周围其实有不少高级西餐,是新加坡富人区。主厨Daniele是个十足热爱故土的料理家,同时在新加坡传播意大利之美。



开胃酒,好友Lin帮我挑了支Franciacorta,这酒非Prosecco也非Cava,她之于意大利,就像香槟之于法国。



前菜金枪鱼中脂挞这么普遍的东西,被主厨做成一个意大利小花园,守旧,却不落俗套。



作为意大利人最执拗的部分:意面,花开两枝,一个走颜,一个走实力。前者是蔬果天然汁做成的彩虹色,后者每公斤面粉用32个蛋黄制成,蛤蜊和鱼汤让酱汁浓郁鲜美。



我喜欢手工佛卡恰蘸芝士泡沫的热那亚肉酱。主厨说这佛卡恰的意大利名字是把碗擦干净的意思,那种柔软细腻感,真的让我如法做了洗碗工。



个人建议就着他家的菌菇汤喝,那是一种叫hen-of-the-wood(树中鸡)的菌菇,浸在能改善睡眠的卡瓦茶里。木质香气纯净,不争不抢。



当然,拿他家任何面包去蘸柠檬橄榄油,都觉得过瘾。



这里的羊肉是主厨的春意之选,他是从山海间得来灵感,把海藻作为外衣,包裹羊肉与斑斓叶做的水鲜慕斯,这不就是意大利版本的“鱼羊鲜”吗?旁边的白芦笋加了一薄层斑兰叶巧克力。两边,动物和植物的甘甜各自精彩。



还有一道我喜欢的主菜,组成是撒丁岛鲈鱼、莫桑比克虾、小洋蓟和皇家鱼子酱,关键薄荷酱味道让人唇齿生风,味型别致。


甜品部分,主厨连petit four都能从意大利北部点心做到南部,baci di dama、amaretti morbidi、occhi di bue…依次排。



主甜品就更不得了!有樱桃酒的意大利传统那不勒斯饼干被主厨解构,水牛乳冰淇淋就仿佛是原来黄油馅,但完全没有卡路里焦虑。1605年,在意大利摩德纳诞生的Acetaia Giusti 巴萨米克黑醋,成就这亦新亦旧点心的神奇。



饭后,餐厅送了我一张梦寐以求的礼物:减肥&大开眼界券,那是艺术馆里的展览门票。



在新加坡,美味确实也是多元的艺术。


🍌

神 婆 问

你 五 一 准 备 去 哪 ?




“阁下,

压迫是一种会上瘾的习惯。

有人告诉我,

就像是做爱一样

——第二次总是会更加容易。”

——1956年10月,

李光耀对新加坡政客大卫·马歇尔(David Marshall)如是说。


Food Bless You!

《风味人间》顾问

《神一样的餐桌》主人

《食野中国》《人间值得369》制片人




坡县美食杂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