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乡村发展,悟费老精神 ——江村乡村振兴中的发展变化
继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后,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在新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我国文化建设强基固本、壮骨铸魂。
为传承和创新费老精神,助力乡村新发展。乡“江”本色实践团队走访苏州市吴江区开弦弓村(江村),走访当地群众乡贤,切身处地去感悟江村七十余年发展变化,学习当地新农村基层干部躬耕乡土的事迹,传承再挖掘费老故事。
由现有的资料可知,费孝通先生曾对开弦弓村当地进行多次实地调研,探索出的一条苏南乡镇发展新道路,对开弦弓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团队来到了位于村子中央的费孝通纪念馆。

在纪念馆内,看着陈列的老照片,听着讲解员讲解着那段难忘的乡村振兴之路,从费老二十六次访问江村考察村民生活,撰写《江村经济》一书使江村成为中外学界了解中国农村的重要窗口,到从农桑蚕丝生产加工到产业革命,村办产业“三起三落”的百年变迁。

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个年代基层干部躬耕乡土,志在富民的红色精神,正是这些在乡村振兴中涌现出的红色精神,让广大干部纷纷无私投入到基层一线的工作中去,努力改善人民生活,让原本落后贫瘠的乡村逐渐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参观后,我们来到了开弦弓村村委会,在这里见到了本次调研活动的采访对象——七都镇党委书记蔡建忠书记。蔡书记见证了江村的过去并引领着江村未来的发展。团队提前就已经做好了细致的访谈大纲,在融洽的氛围中,蔡书记向我们讲述了费老和江村割舍不断的渊源和江村的发展历史,在深情并茂的讲述中,让团队成员真切地感受到了乡村振兴中红色精神发挥的重要作用。

从上世纪默默无闻的鱼蚕之乡,到如今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成为中外学者了解和研究中国农村的窗口。这背后不仅是一代代村支书的宵衣旰食,更是一辈又一辈的江村青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发展传承先辈的红色精神,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各类产业,让今日的江村发展欣欣向荣。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红色文化不曾断续,一代又一代青年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调研使我们在实践中深刻意识到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红色产业到红色故事,从基层干部红色精神的引领到广大青年传承弘扬。广大青年更应该行动起来,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