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篇文章,孩子又在啃指甲!
出门丢个垃圾,进屋,孩子飞快将手放下
读完一篇文章,抬眼,孩子小手留在嘴角逛个社交媒体,定睛一瞧嘿!又在啃指甲!这动作熟练得一看就是个啃指甲专业户!

▲图片来源:网络
累觉不爱,各种方法都用尽了包括但不限于说教、威胁、苦甲水......孩子仍岿然不动,照啃不误

▲图片来源:网络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孩子不啃指甲呢?今天重庆佑佑宝贝妇儿医院就来说说这个事~
01孩子为什么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不良习惯,多见于3~6岁儿童,男女均可发病。多数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咬指甲行为可自行消失,少数顽固者可持续到成人。
口欲期需求未被满足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0-1岁的孩子在用嘴巴认识世界,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吃手或用嘴啃咬其他东西不卫生,就强行进行阻止。孩子在这个阶段没有得到满足,则会导致“口欲期滞留”;之后可能会表现为沉溺于与口腔相关的活动,如:啃咬某些物品、咬人,甚至在成年之后沉溺于吃、喝、抽烟等行为。
孩子处于焦虑、紧张、压力大的状态
当孩子感觉生活环境不够安全,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亲子关系不佳时,孩子的情绪无法通过合理的途径充分地表达或发泄,出现如啃指甲、扯头发等不良行为习惯。孩子通过这种退行行为去发泄压力,甚至有些孩子开始出现尿床的行为;
模仿他人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在判断能力不太成熟完善时,很容易出现对于好的或不好行为的模仿。有些孩子因觉得好玩而模仿别人结巴,却导致自己结巴;而啃指甲也会因模仿而养成习惯。
02咬指甲有什么不良影响?
伤害指甲
经常咬指甲对指甲肯定是有伤害的,在咬指甲的时候,会让指甲变得很丑,指甲表面、甲床会变得凹凸不平,甚至会出现棱纹。
对于一些指甲容易受伤的人来说,还会造成指甲甲板嵌入到了指甲的周围组织中,造成指甲红肿、疼痛甚至会引起感染。同时,还会形成倒刺甚至甲沟炎。
口腔问题
孩子的手每天都在接触不同的东西,容易粘上大量的细菌和病毒。指甲又是孩子手上最脏而又最难以清洗的部位。所以,当孩子咬指甲时,指甲上的病菌等微生物就会进入口腔,引发口腔中的各种疾病,如牙龈肿痛,牙龈出血,口腔溃疡等。
肠道疾病
咬指甲时,指缝间的细菌进入口腔,顺着我们的食道进入肠、胃等,而肠道是一个供细菌生长的温床,细菌和病毒也在孩子的肠道中大量繁衍,导致孩子身体出现不适,严重时可能出现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
心理问题
孩子咬指甲,其实就是对自身一些负面情绪的释放,比如焦虑,不安和孤独。孩子的不良情绪没有得到舒缓,同时,孩子内心也会因为咬指甲出现自卑敏感的心理,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情绪行为问题。
03家长应该怎么办?
不用过分在意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不用过分在意宝贝啃指甲的行为,啃指甲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安慰行为,如果家长过分关注,会强化孩子啃指甲的行为;
适当忽视孩子啃指甲行为
不要着急纠正孩子咬指甲的行为,同时还要忽视这个现象。平时也应对给孩子心理上的关注和躯体的接触,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焦虑的因素。多陪伴孩子参加一些娱乐活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用正面的方式转移孩子对啃咬指甲的注意力;
耐心陪伴孩子
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万不可采用体罚或大声训斥等方式,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来,这些行为都会让孩子产生紧张的情绪,加重啃咬指甲的习惯。
培养良好习惯,传递护甲理念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常修剪指甲;对大一点的孩子,可通过讲道理告诉他们咬指甲的危害。
如果发现孩子的各种行为问题没有改善甚至越来越严重时,要及时到专科医院心理门诊就诊。
当然,佑佑宝贝也为孩子提供专业沙盘治疗服务,为孩子提供服务:
1) 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
2) 提升儿童的创造力;
3) 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心理;
4) 让儿童发泄不良情绪和宣泄自己的攻击行为;
5) 训练孩子注意力;
6)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7) 让孩子内心世界达到整合,促进身心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