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礼泉县西页沟村:航拍宇文士及墓(唐昭陵陪葬墓)

2022-04-02 09:57 作者:申威隆l关中拍客  | 我要投稿

在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西页沟村南约100米处,南北向的道路东侧,有一座唐代古墓冢。在这座墓冢的前方,曾经竖立着一块石碑,表面很多字模糊不清。后来,经过专家考证,判断此碑为宇文士及碑。因此,这座墓应该就是宇文士及墓——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2021年5月9日上午,我和家人前往唐太宗昭陵,专门拍摄这里的陪葬墓冢。中午1点左右,我们自东向西,来到西页沟村。在道路西端的尽头朝南拐,沿着一条崎岖的土路向前,离开村庄以后,大约100米处,便可以看到宇文士及墓的封土。

这座墓冢位于田野之中,周围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也没竖立任何文物保护标志,所以一般人根本不会知道这是谁的墓葬。正值夏季,草木茂盛,很难看清楚封土的原貌。封土破坏严重,外观呈圆锥形,残存高度约8米,底部直径约20米。


随后,我操作自己的无人机对宇文士及墓进行航拍。无人机从路边升起来,环绕墓冢飞行一圈儿,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周围的环境一览无余。

向北望去,村庄后方,大约800米处,有一片气势恢宏的工厂。在六座高耸的圆柱体建筑上,写着“中国海螺水泥”几个红色的大字;向南望去,视野开阔,周围是田野和村庄,看不见一座高大的建筑。



在墓冢的上方,朝西北边望去,群山连绵起伏,可以看到唐太宗李世民昭陵所在的九嵕山主峰。这里位于昭陵主峰东南大约7公里处,远离陪葬墓的核心区域,在陪葬墓区的东部边缘。

在宇文士及墓东南约100米处,可以看到唐俭墓残存的封土,树木遮挡视线,不容易被发现。在唐俭墓的西南侧,还有唐嘉会墓和薛赜墓,因为这两座墓的封土被毁,所以在地面上看不到任何痕迹。



宇文士及(?—642),本姓破野头,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人。隋朝左卫大将军宇文述之子,前妻南阳公主,继娶寿光县主。武德二年(619),归顺高祖李渊,拜上仪同三司。后来,跟随秦王李世民征战四方,颇有功劳,拜中书侍郎,封郢国公。

武德八年(625),成为宰相,兼任天策府司马。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令,后官拜凉州都督,历任蒲州刺史,迁右卫大将军、殿中监。贞观十六年(642)十月,因病去世,追赠左卫大将军、凉州都督,谥号为“纵”,陪葬昭陵。



如今,在昭陵博物馆的石刻陈列室内,宇文士及碑、崔敦礼碑、长乐公主碑摆放在一起。宇文士及碑位于最左侧,竖立于贞观十六年(642),高度295厘米,下部宽104厘米,厚度32厘米。碑额中间有四行,每行写有四个字,字迹已经看不清楚,只剩下十六个界格。碑文正书33行,中部以上,无法辨别。

据说,此碑原本矗立在宇文士及墓前,从底座上脱落,碑身稍向后仰,下部埋入土中。因此,上半部分风雨侵蚀严重,下半部分保存相对较好。清朝末年,日本人大谷光瑞将此碑挖掘出来,日本人内藤虎考证文字,判断此碑为宇文士及碑。民国时期,罗振玉将此碑的录文收入《昭陵碑录补》之中。后来,宇文士及碑消失。

20世纪30年代,张继等人发现崔敦礼碑,看到碑上有“副郢国公宇文士及往妫州”等文字,所以误将这块崔敦礼碑判断为宇文士及碑。1952年冬季,陕西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在东页沟南发掘出宇文士及碑,于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馆收藏。


礼泉县西页沟村:航拍宇文士及墓(唐昭陵陪葬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