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布莱尔 中国的政策将使未来的供应链系统和贸易系统更加完善
2023年11月6日,由商务部和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主办,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共同承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分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会上,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AGTO)首席经济学家大卫·布莱尔发表以下观点:
我认为未来的供应链系统和贸易系统可能跟过去五年前、十年前都不太一样了。我觉得它本可以比之前的体系更好更完善,我们认为中国的政策能够让这种情况改善,比方说共同繁荣、共同富裕的倡议很重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也很重要,因为它提供的基础设施对任何供应链都意义非凡。在此我想讲主要六点问题。
其中一点,韧性和短期经济效率是不一样的,韧性意味着某种冗余,意味着我们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供应链、生产商,多个进出口和产品,美国在90年代所建立起来的金融体系非常反对韧性,罗斯福总统在新政期间也同样设立了类似的金融体系、银行体系,他们不希望有韧性,他们仅仅关注于短期盈利、短期利润,他们也会越来越冒险,这对供应链带来巨大影响。我们先看一下金融行业的案例。
我们看到美国银行在2000年初期的时候,他们说永远不会进入到次贷市场,但是在2007年的时候他们收购美国全国金融公司(Countywide),这是一家规模很大的次贷公司。美国银行在金融危机期间受到了重大影响,于是就屈服进入次贷市场,确实获得了短期利益,但是长期来看是灾难性后果。我们经常谈到丰田生产系统,丰田生产系统有很多部分,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它究竟要不要长期投资员工,比如为员工提供终身的劳动合同,可以激发他们更多的创新性。
美国公司说我们就要这种恰恰好的库存,就尽可能把生产外包,这样子我们不需要给工人支付医疗、加班、保险等费用,但是仅依赖于刚刚好的库存,意味着如果整个供应链出现一点点问题就会出现重大的断裂,我认为政府特别是美国政府必须要去更改自己的金融体系,更改自己的激励因素,因为目前的体系是非韧性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垄断。美国经济当中几乎每个行业都存在着集中和垄断,会导致不平等加剧和极高的利润回报率,但是仅仅回报给几家公司,并没有给美国经济带来实质性的增长。自1979年以来,真实中位工资已经没有什么实质增长了,过去几年甚至有下跌,因为工资上涨赶不上通胀速度。这不仅仅在谈论公平性,如果想要可持续经济发展,人们的工资收入必须上升,这样他们才能去消费。而且工资上涨就意味着企业升级,如果没有真实工资的上涨,那么维持GDP增长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财务方面的政策,比如说刺激贷款等等。
第三个问题是目前有很多政治因素在干扰供应链。最近在美国有很多法庭案件,发现FBI还有其他联邦政府机构一直支持谷歌、推特和其他大公司肆意妄为,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国家安全,这都是政治原因。如果您是非美国公民,您怎么相信这些大公司呢?这意味着整个系统当中缺乏韧性、缺乏信任。
第四点问题就是美元。美元对于整个金融体系来说都是非常中心的,奠定着全球供应链的基础。但是美元的使用已经被武器化了,已经被当作是一种政治工具来使用,这是很危险的。美元应该是被人们所信任的,但是现在很多国家都是尽可能远离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我们日思夜想究竟该怎么应对美元带来的风险呢?谁会去替代它呢?
第五点问题是真实薪资。美国的真实薪资一直停滞不前,甚至下跌了,这一情况甚至持续了40多年,政治家在其中要负起责任,我们的政策也是其背后的原因,很多政策在设计之初就是让美国工资有上限,这在可持续性方面要画问号,我们目前也没有发现未来十年可能在这方面有变化的迹象。
最后一点是中国国内的供应链,我们发现中国做了大量投资,不仅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方面上做了投资,同时在过去20年,国内也做了很多投资,我们去中国任何一个村镇,其道路条件都非常好,有4G、5G信号,有互联互通,我想现在中国已经到了收获的时刻了。从基建当中去收获,我们看到了中国已经建立起了巨大网络,他们可以去借助中国的活力去发展自己,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个优势呢?比如教育、医疗等领域可以借助基建和投资。同时我们可以创建起一个可持续的金融体系,让这些小企业也可以获得贷款,能够正常运营公司,我认为金融系统是其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的。
另外一点就是国有企业,我并不反对国企,我认为他们有的时候绩效可能更好甚至比一些大型的私有企业更加公平。但是,作为供应链的一部分,它们很可能并没有办法及时获得回报,不能及时拿到回款。中国其实有能力建立起很强大供应链,我们有很多供应链,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制造商,我们可以以此应对垄断,可以创造更有韧性、更公平的体系。
我们看到美国的产业聚集,是因为目前的市场玩家做得好,背后的原因是政治游说,政治操作,美国政府没有办法真正实施《反托拉斯法》《反垄断法》,包括刑法的惩罚,其执行都不够,我们看到很多出现法定案件的时候,判决又不执行。此外,寡头在美国也是很常见的。
我们希望《反垄断法》的实施可以更加强有力,很多时候垄断的情况是因为出现了经济规模,其实我认为这只是一个理由,是用来保护垄断的,是给垄断找了一个借口。我认为谷歌在2000年可能比现在更好,那时候它是很好的搜索引擎,因为它比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更便捷实用,之所以现在依旧这么强大,不是因为它做得好,而是因为它压制了这些竞争对手,我们看到美国的很多行业都是如出一辙。中国政府也是在打压垄断,中国做的很好,我们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政策变化,建立起更加有韧性的全球供应链。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商务部和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主办,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共同承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分论坛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