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系列之乱世有佳人-费雯丽
她的著名片子我基本都看过,小时候看了乱世佳人原著就去借那部电影看,一下就被彻底惊艳了,不仅是因为这样的美貌,还有和原著和契合程度达到了200%,自此便记住了这个独特的名字,也把她的片子一部部买来看了。
早年经历
费雯丽1913年11月5日出生在印度,老爸是银行经纪人,小时候就对演戏产生了兴趣,1931年全家回到英国后便正式进入学校学习,还早早成为了舞台剧演员。还在戏院里认识了她的真爱,同为演员的劳伦斯奥利弗。30年代末,玛格丽特米歇尔的《乱世佳人》
主要作品
影坛神话乱世佳人



她最著名的角色无疑是《乱世佳人》里的斯嘉丽。演技上费雯丽在有限的片长(虽然比其他奥斯卡女主时间都长)里表现出了女主斯嘉丽个性的所有面,独立坚强,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家园的热爱,最后夕阳之下念叨家园的一幕已成永恒,她的斯嘉丽堪称电影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女角色之一。她和盖博场下关系倒是相当的不好,费雯丽拍吻戏还故意吃大蒜惹他光火,不少人都反映她在片场相当的”麻烦“,除了思念奥利弗外,自己很敬业对其他人的要求都很高,在片场早到晚归竭尽全力拍好片子。
该年奥斯卡感言她也是说的很好的,不像其他几位第一次拿都激动的只能简短来一段
Ladies and gentlemen, please forgive me if my words are inadequate in thanking you for your very great kindness. If I were to mention all those who have shown me such wonderful generosity through "Gone with the Wind" I should have to entertain you with an oration as long as "Gone with the Wind" itself. So if I may, I should like to devote my thanks on this occasion to that composite figure of energy, courage, and very great kindness, in whom all points of "Gone with the Wind" meet -- Mr. David Selznick.
老实说这部片子固然是影史神话,但对比原著是挺粗糙的,很多时代的矛盾都没反应出来纯粹的爱情片,但是主角的选择不能再好了,真正是从书里走出来的一样。甚至有人怀疑玛格丽特米歇尔是不是就是照着盖博写的男主角。
依靠这部片子,她不仅一飞冲天成为好莱坞的顶级演员,还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座影后。接下来的影坛生涯里,她又用自己精湛的演技和出众的美丽给予了观众一个又一个经典角色。

汉密尔顿夫人





1941年的《汉密尔顿夫人》是劳伦斯奥利弗和费雯丽合作的片子里评价最高的,讲的是拿破仑战争时期纳尔逊子爵和情妇汉密尔顿夫人的不伦之恋。费雯丽在里面的扮相非常亮丽相比贵妇更像一位公主,几乎可以说是她扮相最美的一部片子了。演的也没话说,把汉密尔顿夫人诠释成一个无比热情对爱情无比执着,又能为国出力不畏艰险的贵妇。她现实里也是这么热烈的爱着这个男人。


但是劳伦斯奥利弗的表演和扮相却不是那么的出众,俩人之间的化学反应显然不像在片外那样好。这片子在二战时期上映,除了主角的爱情外还意图鼓舞英国军民齐心抗战,因此片子后面有一段很长的海战,纳尔逊子爵最后也是为国捐躯,当时的大英首相丘吉尔也对这部片子有很高的评价,不幸的就是二战里是大英盟友的法国人和他们最伟大的军事家拿破仑躺着中枪。汉密尔顿夫人最后成为一个游荡街头的弃妇,讲完了故事别人问然后呢她说”没有然后“。
魂断蓝桥



《魂断蓝桥》是费雯丽在中国最有名的片子了。她当时是希望去演劳伦斯奥利弗的《傲慢与偏见》的,但是没有选中她,为了积攒和劳伦斯奥利弗的百老汇表演经费才出演。
以前写过帖子评论,这里粘帖下
小时候看蛮触动,现在再看可以理解为啥在美国的反响一般了。这部片子情节上的确不是多出彩,更多是靠演员支撑起来的,每个人的演绎都很真实又符合角色。尤其是费雯丽,正因为她玛拉这个角色才显得如此动人和悲情,身上的种种缺陷也叫人不忍心去指责,没有她这部片子恐怕就失败了。
玛拉这个角色身上有太多茶花女的影子,特别是因为出身的关系存在自卑(正好男主也是罗伯特泰勒演的),不相信自己同时也造成了不相信爱人,最终酿成悲剧。同时更要命的是为人非常的感性理想化,不为生计考虑太多。整个故事与其说是命运,不如说是性格造就的悲剧,相比茶花女的确是遭到了男方家人的压力,这里罗伊的家庭算得上是很好了,他的母亲这么宽厚得知真相也没有火冒三丈反而有所自责。一开始如果玛拉能让罗伊知道自己的问题援助下,也不至于要两个女孩去卖身,可她连花都不肯卖掉去换生计。同时如果能和他母亲好好说清楚去查证,也不会到后来无法自拔的地步。包括罗伊回来后,实际也没到无法回头的地步。即便她真的把真话相告,罗伊是不会真的嫌弃她的,他这样的人反而会更多自责自己没有照顾好玛拉,就像他母亲一样。最后玛拉的自杀,还是无法跨过自己内心的坎,而不是真的无法为人所接受。她本人固然很悲情,但我觉得也让罗伊还有朋友凯蒂遭受了更大的伤痛,怎么说都不太应该。她这个角色过于感性了,有时候不是那么在乎现实和别人的感受。不过经过了最善于演绎这种感性脆弱角色的费雯丽的美丽气质演技诠释,就化为了叫人只能怜惜和难过的女神,即便坠入风尘也难掩脱俗,而且故事和人都非常符合东方审美。

罗伯特泰勒和费雯丽的CP虽然看着很美好,但这两个角色的爱情并没有让现在的我很感冒,因为黄金时代更好的爱情,类似的才子佳人看多了。真正让我触动的更多还是凯蒂这个角色,简直是个完美的好女孩,好朋友。正直善良也没有玛拉那么感性和脆弱,为玛拉出头丢掉了工作,之后又全心全意照顾她甚至牺牲了自己的身体和名节,在玛拉要嫁人时候也没有嫉恨,反而给的是祝福和忠告,自己继续住在那种地方还帮助罗伊来寻找玛拉。我觉得相比和罗伊,玛拉多少是有些对不住这个忠肝义胆的好朋友的,不说回报她,肯多听她几句也未必会有这样的下场。这样完美的角色没有给一个好结局也是叫人唏嘘。其实玛拉出了出身外,真的是一个很幸运的女孩。有这么一个两肋插刀又善解人意的好朋友,有这么一个近乎完美的情人,他的上层家庭也是如此宽容温和,换成茶花女也能好好过一辈子了。最终的结局看剧本来说有些过于苛求悲剧,但是费雯丽以及其他演员通过他们的表演将其转化得动人而真实,成就了这部虽然在美国反响一般却在中国成为伟大经典的电影。
安娜卡列尼娜的滑铁卢



1948版的《安娜卡列尼娜》是她不算成功的作品。 其实拍摄时候费雯丽都有34岁了比其他几个版本安娜的演员都要老,但是看起来却比好几个要稚,有几个扮相还太少女了,气质上倒是挺符合安娜的。演的也很好,安娜为人怜惜的一面她是各版演的最好的。
这部安娜除了她本人以外实在是不咋的,沃伦斯基原先是找的劳伦斯奥利弗但是他演哈姆雷特去了,换的这位不管外形还是演技都完全不行。这版的卡列宁也是个大胖老头。我看的各版安娜都是不错的,但是沃伦斯基大都不咋的,嘉宝那版的弗雷德里克玛奇虽是巨星但发挥太差,费雯丽这版是渣渣,苏菲那版豆叔怎么看都和她不搭也不像俄国军官,凯拉那版又太嫩了点气场不够看着和安娜是姐弟恋。最终这部片子票房口碑双败远不如1935版嘉宝的版本。同年奥利弗自己制片导演主演的《哈姆雷特》却拿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和男主大获成功。
二次封后欲望号街车

1951年的《欲望号街车》是根据田纳西威廉姆斯(以前我曾经误认为是海明威写的)最著名作品改编的,全片她带着个假发扮相上不算很好看但演技炉火纯青。和马龙白兰度的互动是一大看点,布兰奇这种可怜又可恨的神经质角色简直就是为她量身打造的,马龙白兰度的粗俗汉和她的脆弱神经质女主角互动非常的奇妙,真的就是和剧本上的两个角色没半点的差异。当然因为她的外形,给观众更多还是怜惜感,特别最后被带到精神病院时候,观众也很难不像和她谈过恋爱的米奇那样伤心难过。特别是那句“无论你们是谁,我总是依靠陌生人的好心来过活”从她嘴里说出来真是叫人心碎。
显然导演最后还是安排了个相比原著更符合观众意向的结局,让她妹妹带着孩子跑路导致马龙白兰度的角色也没法继续过好日子。凯特布兰奇特封后的《蓝色茉莉花》就是伍迪艾伦借鉴《欲望号街车》编写的。
这样入木三分的表演让她第二次在奥斯卡封后。除了她的影后,演她妹妹的金航特也夺得最佳女配角。

费雯丽和还是新人的马龙白兰度一开始也有一些不快,不过后期关系大为好转。特别是马龙白兰度显示出的演技让费雯丽相当程度改变了她的看法。

之后费雯丽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和劳伦斯奥利弗的舞台剧上,荧幕上的作品数量和名气都有所降低。
评价和私人生活
她的姿色不说的,也是被誉为那个巨星频出的时期最美的女演员之一。真正是美丽成这样还要啥演技,而演技上单论演绎角色的深度,我认为黄金时代也没有女演员在她之上,综合成就胜过她的都是有一定深度的同时在广度这个范畴上胜过。美貌和演技都如此出色的除了她只有嘉宝、褒曼和伊丽莎白泰勒了。令人唏嘘的就是她的角色基本上下场都不好,不是死了就是失去真爱或者被送到精神病院。如此入戏,多少也影响到了她的现实生活,她的人生就有她演的不少角色的元素,特别是安娜卡列尼娜、玛拉和布兰奇。


她和劳伦斯奥利弗都是二婚,1936年在戏剧院时候就认识并且好上了,不过到了1940年才正式结婚。俩人外形上是真正的一对璧人,也都是英国历史上非常伟大的演员,第一对影帝影后夫妇。除了他们只有保罗纽曼和乔安娜伍德沃德达成过这一成就。早在各自和前任办完离婚手续正式结婚前,俩人就可以说如胶似漆。制片方还多次刻意分开他俩。他俩无疑是好莱坞最为亮丽的一对鸳鸯,二战时俩人除了拍电影鼓舞军心,还到北非为军队表演过,只是费雯丽患病才中止。

不过他们俩真正搭戏反而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精心筹备在百老汇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恶评如潮特别是奥利弗的罗密欧可以说遭到大量的口诛笔伐。表演录像目前已经无缘得见,从《汉密尔顿夫人》来猜想,俩人相互间会这么的缺乏化学反应。奥利弗的演技不用说在那批黄金时代的巨星里也是最杰出的之一尤其是戏路的广度,但是深度上不如他老婆。对戏的时候彼此都要适应也影响了发挥。不过此后俩人并没有气馁,而是一直在继续着自编自演舞台剧,也获得了不少好评。
这对影帝影后的婚姻持续了整整20年,破裂的原因很大程度是费雯丽患上了躁郁症,一会生气的打人,一会虚弱的什么都不记得了。当时也没有有效医治这个病症的手段,后期奥利弗又心生别恋彻底导致婚姻破裂。记得他说自己宣布外遇的时候费雯丽一开始很平静,发病时候却疯狂追打他。对于那个时代的传奇女星来说,有一段20年的婚姻已经不算差,但是这样一对璧人这般收场多少还是很叫人遗憾的。尤其离婚后,费雯丽继续着表演事业,但是健康方面却进一步恶化,1967年她因为肺病去世,享年53岁,劳伦斯奥利弗立刻就赶到,跟据他说的是不断祈求着宽恕,希望她在天国忘记彼此间发生的不快。
费雯丽入戏是这批女演员里最深的,也导致人生就像戏里这些悲剧的角色一样,经过璀璨绚丽的绽放和疯狂的爱后失去了爱又枯萎凋零,尽管这些上古女影星婚姻大多都不顺利,但唯独提到她这段的时候最叫人心疼不已,仿佛魂断蓝桥的结尾,尽管情节俗套易猜,但看到红颜逝去还是不得不叫人黯然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