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梁场助力“广西第一路”高效升级
近日
走进桂柳改扩建1标预制梁场内
偌大的场地上
只见零星的几个工人
操控按钮、点点屏幕
梁体张拉、养护、吊运工作
全都井然有序地进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备战主线贯通任务以来
桂柳改扩建1标项目团队
通过打造更加智慧高效的梁场
让制梁更快、质量更优、人力更少
全面开启了预制梁
大规模生产的热潮
为更好更快升级这条“广西第一路”
提供了有力保障
1
“指尖”上完成预制梁养护
775片梁生产总量
日均最多5片架设任务
项目梁场必须终日保持“火力全开”状态
这对梁体养护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考验
既要保证养护质量
还能让梁板更快“出厂”
项目将目光放到了智能养护系统上来
通过布设喷淋和感应装置
并与电脑和手机端相连
只需一键启动
系统便开始监测梁体表面温度、湿度
并只能判断是否启动喷淋
还能根据不同季节、时段进行差异化养护
应用智能养护系统后
梁体养护质量、效率大大提升
目前项目1、2号两个梁场
无需人力参与
每天就能养护50片梁
2
给钢筋绑扎来一把“量尺”
钢筋是箱梁的“主心骨”
钢筋绑扎,特别是绑扎间距的控制
直接影响了箱梁的受力性能
项目技术团队积极开展微创新
研发出“移动式定位胎架”
为作业工人提供了一把固定量尺
钢筋绑扎施工得以标准进行
箱梁整体质量更加有了保证
3
双孔循环,压浆更密实
压浆是制梁过程中的一道关键工序
传统压浆施工采用单孔作业
浆体无法循环
水泥浆均匀性和排气难以得到保障
浆体腔、钢绞线锈蚀的现象时有发生
项目梁场引进了大循环智能压浆技术
实现双孔循环、同时压浆
工效提升的同时
孔道排气更加彻底、压浆更加密实
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大大增强
4
不锈钢外模打造镜面梁板
在常规钢模板浇筑施工中
脱模常用的工艺是
打磨后涂装脱模剂和喷涂模板漆两种
而这两种工艺都不适于周转次数多、时间短的场景
项目创新采用不锈钢外模面板
替代普通钢模
提升了模板平整度和防锈蚀能力的同时
混凝土外观得到显著改善
平整光滑、均匀细腻的梁体
还不时被工友们拿来“照镜子”
成了一道有趣的风景
5
梁场“购物车”真方便
“张工!这边钢筋不够了,再上点货!”
不一会,堆货区工人
推动一台装有半成品钢筋的小车
沿着地面上的“微型轨道”快步走来
这台送货的小车
是项目团队结合梁场实际发明的
便携式移动货架
这台推车有上下两层
通过铺设在地面的固定轨道行进
由于装货量不大、摩擦小
1名工人就能轻松推动
给梁场内频繁的材料转运提供了极大便利
还减少了吊车的使用次数
安全的同时更加高效
防雨保温棚、吸附水平尺、梁板“身份证”
升级版张拉千斤顶......
在桂柳改扩建1标梁场里
还有随处可见的小发明、小改造
这些创新的背后
是一支勇于革新、富于创造的建设团队
他们正在用不竭的智慧与辛勤的汗水
全力以赴推进桂柳高速改造升级
助力这条“广西第一路”早日焕发新的活力
作者丨梁岳锋、刘爽、徐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