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纪录片《故宫100》095:水火之间

2023-01-25 08:32 作者:思琦的独家记忆  | 我要投稿


主题词:激桶处
  1. 2011年,故宫博物院每年一次的防火演习正在进行。而在紫禁城西南角,武英殿南方的这所房子没有被防火演习的热闹影响,安安静静。但是这里却是紫禁城最早的消防队驻扎的地方,激桶处。五行中,水克火,色黑,所以激桶处的屋顶铺黑瓦。

  2. 今天,只有这不同寻常的乌黑琉璃仙人,淡淡透出这座建筑昔日的责任,以及它与水火的渊源。紫禁城有着九千多间木质殿宇,木,象征生命的力量,温润自然,这样一个人造森林,火灾也成为极大的隐患。

  3. 1421年,紫禁城建成的第二年,崭新的三大殿全部烧毁,一直到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明清四百九十一年里,有记载的重大火灾就有四五十次之多。《大清会典》记载,宫中共有铁、铜和鎏金铜大缸三百零八口,这些正是明清时代为了防火而设置的储水缸。

  4. 每口缸大概可贮水三千多升,必须时刻保证缸水满盈,人们称这些大缸为门海,寓意门前有大海,能震慑住火灾,因此他们又被称为吉祥缸、太平缸。隆冬时节,熟火处便会派出太监专门负责在缸底烧火防冻,直到第二年惊蛰。

  5. 面对为了彰显威仪而设计的高大建筑,光靠人力取水扑火效果甚微。所以到了清代,发明了专门用于救活的工具,称为激桶。激桶附带水箱,木杆上下活动带动活塞,吸水储水,最后水柱从铜管喷出,高达数米。它的原理就像一个大号喷水枪,所以又称为水龙。

  6. 清朝康熙皇帝对防火非常在意,设立了火班,又称激桶处,这是紫禁城内最早的专职防火机构。回看整个清朝,火灾次数比明朝明显减少,康熙皇帝在位时间最长,宫中失火次数却最少。

  7. 如今,故宫每栋木质建筑周边都配备灭火箱,里面装有四个灭火器。今天的故宫保卫处防火科和驻故宫消防队已接替昔日激桶处,日日夜夜承担下这传承了数百年的守卫责任。

“搭闩,下钱粮,灯火小心。”

 

 


纪录片《故宫100》095:水火之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