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个疑问: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城市呢?
我曾经见过这样一个人。
他自小在农村长大,承接了爷爷奶奶的朴实,掌握了爷爷奶奶的农业技术,对农村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
因此,在高中毕业后的暑假,当他爸妈要求他去城里打暑假工时,他大着胆子向他爸妈提议:我想留在农村,想当一个农民。
听到他的提议,他爸妈脸上的慈祥和蔼瞬间化为震惊、愤怒和失望,想都没想便严词拒绝了他的提议。至于理由,无非是老三样:
1、务农不赚钱
2、农村基础设施差,生活条件也差
3、回家种地是没出息的表现,有损他们的颜面
他当时沉默了,没有继续坚持,也没有明确是否会放弃,他如他们所愿,把自己交给他们安排。
见他没有继续坚持,他爸妈长出口气,脸上的震惊、愤怒和失望也瞬间烟消云散,好似不曾出现过。
这很怪,但他并不觉得奇怪,因为这种精确到如同川剧变脸一样的表情管理,他已经在自己爸妈脸上见过太多。
这之后,他在流水线上度过了他读高中以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暑假,然后匆匆赶往大学报到,至于暑假期间的收入,则被爸妈拿去充当学费和补足生活费,直到这笔不算多的钱在他爸妈认为合适的时间段内用尽。
也就是说,他无权处置自己的劳动所得,他浪费了一整个暑假,换来的只有他爸妈的“真乖”与“要听话”。
这简直是赤裸裸的压榨,但他却并无怨言,因为深深烙印在他心底的,是他爸妈每年都要念叨的“别乱花钱,家里穷”等魔咒。
因此,他甘于为家庭一再退让。
因此,他不仅不花不该花的钱,也不花大部分该花的钱。
所以,即使已经到了大学,他仍然不知道什么叫打扮,仍然无力参加任何一场聚会,甚至小小年纪就思维僵化,反应能力堪忧。总之,简单来说,就是他从来没有主动描绘自己人生的机会,只有被迫涂鸦自己人生的无力,他看似活了十几年,实际上一年也没活过。
大学入学后,他越发觉得自己不自由,却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自由,因此时常会胡言乱语的问自己:“我多么的不自由...多么的不自由啊...可我究竟是为什么不自由?是因为没钱?可我从小学到高中的十几年也没钱,不仅没钱,还要干很多农活,却并未感觉不自由...这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这让他愈发想要回到农村。
但那也只是想想而已,他还是谨遵爸妈之命,日复一日的努力着,为日后赚钱买房买车娶老婆做着准备。
尽管他根本不知道买房买车娶老婆有什么意义。
为了住在城里?他从来不喜欢城市。
为了与爱的人白头偕老?可什么是爱呢?爱就是室友说的什么“为爱鼓掌”运动?
......
他什么也不知道,他的人生缺失了太多东西。
人们总说早恋不对,但早恋的人就是会更懂爱情。
人们还说打架不对,但据理力争、维护自身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优良品质,只是方法和手段可能有些过激。
......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包括那些看起来非常不对,需要彻底避开的事物。
从塑造人生的角度看,收获与付出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人主动为自己的人生付出时,他能收获很多对自己有用的主观能力,尽管这个过程看起来极为叛逆,反之,则有可能一无所获,或者误入一种在外人看来“老实听话”的捧杀陷阱。老实听话从来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放弃思考的颓废。
他,本文的主角,就是典型的后者。他几乎丧失了社会性。
毕业后,他如爸妈所愿,获得了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没多久就背上了房贷、车贷,成为了全村最快买房、买车(受罪)的靓仔,让他爸妈赚足了面子。
房和车都买了,现在就只剩下娶媳妇了,但娶媳妇可不像买房买车,只要有钱就行,相反,比起钱,个人魅力其实更重要,直白点说,就是要懂什么是爱,就算不懂爱,也至少要懂什么是女孩。
他懂吗?他懂个屁。
所以,即使他有车有房,收入可观,即使他进行过无数场相亲,他依然没谈过哪怕一秒恋爱。
老实得过了分的他,给不了女孩安全感,更不适合女孩托付终身,因为他根本处理不了婆媳矛盾。
他这个婚,实在难结。
某天早上,一直吊儿郎当没个正型的我在商场遇上了他,于是准备请他吃个早餐,他接受了我的邀请。
“大老板,最近怎么样?”我问他。
“就那样吧,上班下班,有空就去相亲。”他面无表情,看不出悲喜。
“额...按理说你应该很有钱才对,为啥不出去玩玩?每天上班下班不会枯燥吗?”我有些不能理解。
“......习惯就好......”
“额...好吧...”
尬聊了几句之后,我和他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早餐上,没再说话。
“那个,我有个疑问想问问你。”他突然开口。
“嗯?啥疑问?你问吧。”
“我一直想知道,是不是人人都适合住在城里,你知道答案吗?”
“啊?”我被他的问题问得有些懵,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显而易见吗?你就是答案啊。”
“什么...意思?”他不能理解。
“你觉得你适合住在城里吗?看看现在的你,再看看之前跟我们在村里干农活兼四处惹事的你,简直判若两人,说起来,我也有个问题想要问你。”
“什么问题?”
“你还会笑吗?自从你上了大学,笑得就越来越少了,也他娘的不出来玩了,毕业以后,我甚至没看你有什么表情变化了,真的很离谱好吧?”
“......”
他沉默了,没有评价我的回答,也没回答我的问题,我也识趣的不再说话。
就这样,我们埋头吃完了早餐,然后互相再见,分道扬镳。
他去公司,我嘛,则准备回到老家再跟自己热爱的土地告个别,然后去找我的第四份工作。
注:封面来源于网络,侵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