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练习形意拳静修内功该追求什么?

2020-06-10 09:39 作者:武术人官方  | 我要投稿


       如果我们理智些,不迷信,都明白人类为了穷宇宙之谜,已经上月球,奔金星;为了探矿藏、寻水源,什么深山绝域、天上人间,可谓无处不被人类所征服!什么陈抟、吕洞宾这些老祖、仙人们,说他们长生不死,可是现在又在何处?不言而喻,没有什么人能超世永存的。他们所以高人一筹的是,能够“生脱烦恼、豁达过人、大智长寿、无病以终”,这也是因内修而求得的超脱。现在也有人修道练内功妄想得道成仙,当练练内功,身体精神好了,又有了一些幻觉反应,便飘飘然不知所以了,什么“天门开了”,想入非非;有的不懂“秘食功法”或“食气辟谷法”,竟想断绝人间饮食;不懂“胎息”进程,也想不事人间呼吸,可笑又可怜!因之,最后终不免过早的因衰极虚脱而亡。实际有人追求这些,就算他掌握到个中窍要,不饮食、不排泄、长眠或久坐,甚至有的可不呼吸,但也不等于他长生不老,超尘生成仙。何况这样做,不管体质消耗多小,但也不等于不消耗。既然有损而无补,最后也不过“油耗尽而灯自灭”,闹个消极的“安乐死”,实际也不是幸福的。我讲这些绝不是反对宗教,而是就这类实例,引为迷心者戒! 

       我们现在该认识到,有条件的练练它,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调整,是强身、养精神的好方法。“人生是苦海”,这话也有道理,只要活着不论躲到哪,烦恼也是避免不了的,就是君王、霸王也不会例外。而善于修道练内功的,因为精神有寄托,练至“心无其心,身无其身”之是,亦是极大的舒适和乐趣。也是对身体、精神最大的补益。正因为身心舒畅,也能尽量排除烦恼,豁达处世,以致老而不衰,能有所为,行动自如,神思清晰,既不病苦,又不累人,活到人类应有的天年,这样不论对社会、对家庭,不增负担,就受尊敬,自然生活美满,身家幸福。最后能无病而终,乐享天年。我说这才是我们要修炼的目的。真能如此,也就成了“陆地仙”修得其果矣。这才是我们该追求的。既不必要,也不应该去追求那些违背生理和社会条件的什么“奇迹”和“超尘”之举。不知向道者们以为然否?

       形意拳经有云:“精养灵根气养神,养功养道见天真;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这谈的是形意拳的功和道要诀。深知内涵,功道乃明上述这段话,除了有点消极保守思想外,给人们启迪还是很深的。因为它点明了形意拳所悟的功和道是什么?进而使用人们知道该去追求“还虚返先天”这个窍要;知道“养练丹田气”这个根本。而掌握“返光天”、“见天真”这个窍要,就能返本还真,从自然中去掉拙力而求得真劲;掌握“养练丹田气”这个根本,就能气沛周身,发挥技法在体用中的妙谛。这确实是形意拳的功与道的得真关键。

       这段话还突出一个“养”字。也就是说,“练之得法,不受干扰”,谓之“养”。因为人们练功常受酒、色、忧、愤的干扰,或因盲目蛮练,不得方法而走弯路。只有在锻炼历程中,注意到“养”,才能减少干扰,法出自然而求得实效。故云:养是练功之本,功成之源。故前辈们曾说“练艺容易养艺难”,因之再三强调“三分练,七分养”,一再强调排除干扰,“行、立、坐、卧不离功”。这些话虽然简单,但实际做起来,确非容易。许多前辈却因摆脱不了困窘、忧愤的干扰而遗恨终生。现在社会、生活条件好多了,武术又为国家所提倡,又多有名家启迪,我们是该很好地利用。

       这段话提到的“养功、养道”是指练形意拳必须掌握的法门和要诀,养练它内外兼修的功和道。具体点说,“养功”就是养技术、劲路,整饬内外,以求功纯劲整,而能矫健制敌;而“养道”则指内练五行、四梢、精、气、神,而能体健气旺,神威夺人。因之说形意拳的养功、养道是内外兼修的固灵根而动心的武中道艺。这个“道”与“修性命、媾阴阳、养灵根而静心的修道是两码事。特别对初学者更须明白,这两者不是必须兼备才能练好形意拳。具体地说,也就是平素练功能够“气以直养”,法出自然,不走周天,经络也照样畅通。不追求修道的“三会聚顶”、“五气()朝元”,也照样可以“锁住心猿与意马”,达到“精养灵根气养神”。形意拳既是技击实践的武艺,通过它的养功、养道的锻炼,是可以达到强身健体、而至劲整气沛,内劲自生。再能功到悟精,更会哪用哪到。这是多少前辈实践证明了的。所以在初练阶段,在思想上不要受丹道之学的干扰而致无所适从。因形意之道,是务实的而非悟空的。

       形意拳经中通篇累牍计的是内外兼修的武技之道。但也单列有引气、周天等静心修道之法。前辈们口传也有“浑元一气”、“大小周天”和“性命双修”等功法,也属道家内修之法。但这些指的是突出为修身养性的,或是练内外兼修形意拳耐用有余力、有条件者;特别是造诣已深或功成人老,退养余年,为了内外交融、动静一体,耄耋不衰,益寿延年者;尤其是对练桩功,求静中之动和在找劲中求动中之静不足者,为了加深理解和运用“静为本体”以悟灵性,“动为作用”能感而通,再做做静心内养道功,是会有助于攀登技术高峰的。但这绝不是说必须先搞好它能练好形意拳,也不是必须先搞好内功,才能找到真劲。


作者简介:李文彬,武术家。辽宁省沈阳市人。7岁始习武。曾从徐德福学练长拳、器械、硬功、轻功,并从徐德福之四子韩其昌学通臂拳、太极拳、梅花拳。1933年夏成为形意拳巨擘尚云祥的关门弟子,因其基本功扎实,悟性高,又肯吃苦,深受尚云祥偏爱,尽得其真传;后来又受到形意拳门王占恒与太极门王茂斋等人指点。文彬为人刚正不阿,好惩恶扬善,敢向强手、硬手挑点,因此在北京武术界赢得“小尚云祥”的美称。1944年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投身于武术传播工作。1957年起,任齐齐哈尔市武协主席。1958年任黑龙江省武术比赛综合拳组裁判长。1959年参加全国武术学习会,研究修改家规定的甲组拳械套路。同年,在第一届全运会上,任武术短器械组副裁判长。1960年在河南郑州举行的全国武术锦标赛上,任长拳组副裁判长。1965年被齐齐哈尔冰球队聘为武术客座教练,通过习练武术基本功及特殊技法、劲路提高冰球运动员的蹬冰和击球速度,取得明显效果,从而为武术服务于其他体育项目开辟了新路子。退休后,使活跃于武术界。1989、1991年,分别被聘为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和全国形意拳邀请赛顾问。1991、1992年分别任成都全武术锦标赛及全国武术甲级队锦标赛仲裁委员。1984年以后在中华武术、武当、及日本武术等杂志发表论文30多篇。湖北科技出版社与香港南粤出版社于1991年联合出版了他与尚芝蓉合著的《尚氏形意拳械抉微》,在海内外引起广泛的关注。1994年又有他与董平合著的《流星锤技法要旨》出版。李文彬几十年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义务育徒。弟子遍及海内外,其中有不少高徒在国内外武术大赛中名列前茅。1993年,不顾古稀,与其子李宏创办了齐齐哈尔市尚武武术学校。他的事迹被收入《中国武术人名辞典》。李文彬在书画领域造诣可与其武术水平媲美。1934年,16岁时从师王雪涛习画,5年后考入北平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从师黄宾虹和于非(门内音),并受田世光指导。其书画作品常参展,并多次获奖。1986年在日本宇都宫市展出书画《鹤乡秋趣》和《美满》被中国美术馆收入该馆年鉴,1991年参加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书画展,获荣誉奖。齐齐哈尔市北满革命烈士陵园碑文很多出自文彬手笔。80年代后,历任齐齐哈尔市书法协会副主席协会委员,黑龙江美术协会委员,被列入1995年出版的《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1992年后被评为中国武协名誉委员、国家级武术荣誉裁判,还被聘为日本尚氏形意拳研究会及北美唐手道形意拳顾问。多届连任齐齐哈尔市政协常委。1995年在中国武术协会等组织的中华武林百杰活动中,被评为十大武术名师之一。


练习形意拳静修内功该追求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