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知性概念的图型法

每当把一个对象归摄到一个概念之下时,对象的表象都必须和这概念是同质的,就是说,这概念必须包含有归摄于其下的那个对象中所表象出来的东西,因为这里表达的意思恰好是:一个对象被包含在一个概念之下。比如一个盘子的经验性的概念和一个圆的纯几何学概念具有同质性,因为圆中所思维的圆形是可以在盘子中直观到的。
但是,纯粹知性概念与经验性的(甚至是一般感性的)直观相比较中完全没有同质性,纯粹知性概念不能在任何经验性直观中找到。那么,我们凭什么可以把直观归摄到那些概念之下(把现象归摄到范畴之下)、因而把范畴应用于现象之上呢?康德说,我们所需要建立一门先验判断学说也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即指出触怒次知性概念如何能一般地应用于现象之上的这种可能性。而在其他科学中,使对象得以被普遍地思维的那些概念与具体的表象这个对象的概念之间没有这样的区别和异质性,因此就不需要提供特别的讨论了。
为了跨越异质性以沟通在纯粹知性概念与经验性的直观,康德认为必须有一个第三者,它一方面必须与范畴同质,另一方面与现象同质,并使前者应用于后者之上成为可能。这个中介(第三者)的表象还必须是纯粹的(没有任何经验性的东西),但却一方面是智性的,另一方面是感性的(因为具备这两个方面才能调和两极)。这样一种表象就是先验的图型。
以上几段是说,为了解决纯粹知性概念与经验性的直观中没有同质性因而就存在把现象归摄到范畴之下的合法性问题,康德提出了一种表象的先验图型以弥合异质性,为把现象归摄到范畴之下提供合法性。
知性概念(来自统觉)包含有一般杂多的纯粹综合统一。时间作为内感官杂多的形式条件,因而作为一切表象联结的形式条件,包含有纯粹直观中的某种先天杂多。现在,一种先验的时间规定就它是普遍的并建立在某种先天规则之上而言,是与范畴(它构成了这个先验时间规定性的统一性)同质的。另一方面,一切经验性的杂多表象中都包含有时间而言,先验时间规定又是与现象同质的。因此,范畴在现象上的应用借助先验的时间规定而成为可能。先验时间作为知性概念的图型对于现象被归摄到范畴之下起了中介作用。康德认为,先验时间即沟通了智性上的纯粹知性范畴,又与直观的经验性杂多沟通,因此成为沟通纯粹知性范畴与直观的经验杂多表象的中介,即先验时间为把现象归摄到范畴下起到了中介作用,它就是起到知性概念的图型的作用。
我们就把知性概念在其运用中限制于感性的这种形式的和纯粹的条件称为这个知性概念的图型,而把知性对这些图型的处理方式称为纯粹知性的图型法。图型就其本身来说,任何时候都只是想象力的产物。但由于想象力的综合不以任何单独的直观为目的,而仅仅以对感性作规定的统一性为目的,所以图型毕竟要和形象区别开。想象力为一个概念取得它的形象的某种普遍的处理方式的表象,康德称这个表象是概念的图型。进而康德指出,实际上,我们的纯粹感性概念的基础并不是对象的形象,而是图型。形象达不到普遍性,一个一般三角形的概念无法在任何具体形象的三角形中取得,因为形象达不到概念的普遍性,而永远只是局限自在这个范围中的一个部分。三角形的图型则永远不能实存于别的地方,只能实存于观念中,它意味着想象力在空间的纯粹形状方面当我一条综合规则。一个经验对象或它的形象更谈不上杂什么时候达到经验性的概念了,相反,经验性的概念总是按照某个一定的普遍概念而直接与想象力的图型、即与规定我们直观的一条规则相关联的。比如狗这个概念意味着一条规则,想象力可以根据它普遍地描绘出一定的四足动物的性状,而不局限于经验向我们显现出的任何一个唯一特殊性状。我们知性的这个图形法就现象及其单纯形式而言,是一种人类心灵深处的技艺。我们无法将其毫无遮蔽地展示在眼前,但可以说明,形象是再生的想象力这种经验性能力的产物,感性概念(作为空间中的图形)的图型则是纯粹先天的想象力的产物,并且仿佛是它的一个草图,各种形象是凭借并按照这个示意图才成为可能的。一个纯粹知性概念的图型是某种完全不能被带入任何形象中去的东西,而只是合乎某种依照由范畴所表达的一般概念的统一性规则而进行的纯综合,是想象力的先验产物,该产物就所有那些应先天地按照统觉的统一性而在一个概念之中关联起来的表象而言,就与一般内感官的规定依照其形式(空间)诸条件而发生关系。
接下里康德按照范畴的秩序并和范畴联系起来阐述图型。
外感官的一切大小的纯粹形象是空间;一般感官的一切对象的纯粹形象是时间。量作为一个知性概念,其纯粹图型是数。数无非是一般同直观之杂多的综合统一。这是由于我们在直观的领会中产生出时间本身而造成的。
实在性在纯粹知性概念中是和一般感觉相应的东西;因而这种东西的概念自在地本身表明某种(时间中的)存在;否定性的概念表现某种(时间中的)非存在。所以这两者的对立是在同一时间是充实的时间还是空虚的时间这一区别中发生的。由于时间只是直观的形式,因而是对象作为现象的形式,所以凡是在这些自在之物上与感觉相应的东西,即一切对象作为自在之物的先验质料(事实性,实在性)。现在每一种感觉都有某种程度或大小,它借此能就一个对象的同一个表象而言或多或少地充实同一个时间,即内感官,直道这感觉成为无为止。因此从实在性到否定性有某种关系和关联,或者说某种过渡,它把任何实在性都表现为一个量,而实在性的图型作为某种充实时间时,其量的图型就正是这个量在时间中连续而均匀的产生,这时我们从具有某种程度的感觉在时间中下降至它的消失,或者是从否定而逐渐上升至它的这个大小。
实体的图型是实在之物在时间中的持存性,即作为一般经验性时间规定之一个基底的那个东西的表象,因而这个东西在一切其他东西变化时保持不变。
原因和一般事物的因果性图型是那种实在之物,只要愿意设定它就总是有另外的东西接踵而来。所以这个图型就在于杂多之物的相继状态,并且这状态服从某种规则。
协同性(交互作用)的图型,或者诸实体在偶然性方面的交互因果性的图型,就是一个实体的规定和另一个实体的规定按照一条普遍规则而同时并存。
可能性的图型是各种不同表象的综合与一般时间的条件相一致,因而是一物在人呢和某一个时间里的表象的规定。
现实性的图型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间中的存有。
必然性的图型是一个对象在一切时间中的存有。
我们从以上可以看出,每一个范畴的图型都包含和表现着仅仅一种时间的规定,如量的图型,这就是在对一个对象的相继领会中时间本身的产生(综合),质的图型,这就是感觉(知觉)与时间表象的综合,或时间的充实性,关系的图型,这就是诸知觉在一切时间中(根据一条时间规定的规则)的相互关联性,最后,模态及其诸范畴的图型,这就是时间本身,作为对一个对象是否及怎样属于时间而加以规定的相关物。因此,图型无非是按照规则的先天时间规定而已,这些规则时按照范畴的秩序而与一切可能对象上的时间序列、时间内容、时间秩序及最后,时间总和发生关系的。
可见,知性的图形法通过想象力的先验综合,所导致的无非是一切直观杂多在内感官中的统一,因而间接导致作为与内感官(某种接受性)相应的机能的那种统觉的统一。纯粹知性概念的图型法就是给这些概念带来与客体的关系、因而带来所指的真实和唯一的条件。因此,范畴最终就并没有其他运用、而只有经验性的运用,因为它仅仅用于通过某种先天必然的统一的诸根据(由于使一切意识必然结合在一个本源的统觉中),而使诸现象服从于综合的普遍规则,并借此使它们顺理成章地彻底联结于一个经验中。
康德最后不忘提醒,感性图型虽然首次使得范畴实现出来,但它们却也还是限制了这些范畴,即把它们局限于处在感性之中的那些条件上。图型在于范畴的一致性中就只是现象,或者只是一个对象的感性概念。这种局限是必要的,因为,当我们去掉限制的时候,似乎范畴就具有脱离开一切图型并大大扩展了所指,但实际上离开了感性条件的限制,留下的扩大了的所指也只是空洞的诸表象的单纯统一这种逻辑的含义,而未被给予任何对象,因而也未给予任何可以提供一个客体的概念的所指。范畴离开图型就只是知性对概念的机能,却不表现任何对象。充实的所指是由感性赋予范畴的,感性通过限制知性,同时就使知性实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