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万里崎岖到命世之英:评李延军《黄帝传》第一部、第二部

2023-05-05 10:21 作者:方源野_别鹤  | 我要投稿

方源野(别鹤)/书评


第一部 万里崎岖

最伟大人物的无穷力量与不竭智慧,需后人常读常新。他真是一座昆仑,支撑着华夏几千年一次次从黑暗走向光明。轩辕“赤手辟幽丛”,每天都在豺狼虎豹洪水劫掠里一步步走出来,形成这个生生不息的至简大道、万变不离其宗的秩序方法,后人的难度比起来,都不是事儿。

在第一部中,轩辕从小遍学名师,并动手实践发明,以专业才能赢得需求者的支持。更重要的品质是他自小坚持“三纲(天地人)实系命,道义为之根”,他自身的权力只是那个大同天下的工具,所以他能无私而无畏,以真诚面对众人万物,这是他得以凝聚各个部落的根源,也是当时一系列祭祀礼仪的原型。

蚩尤兴霸,炎帝软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维稳成本”心态,竟反过来排斥轩辕,迁至川陕,刘邦之厄似之。然轩辕在困境中反而得到了多个部落、人材的支持,高效反击,救炎帝之危,推进到与蚩尤对决的黄河前线。宇宙在其心力之公道,而专注当下的极简战略亦其必胜之法。

庸人之“危”,即伟人之“机”,轩辕让自己成了人们一切安全感的源头,这就是顺应了天道的力量。

抗日卫国战争时期,《黄帝歌》朗朗上口,写出了他的一生:

“黄帝率汉族,来自昆仑。
斩蚩尤,天下太平,建设我中华神圣。
超群指南车,教人大方针。
造宫室衣服,偃武修文。
作内经,定乐正五音。
创造文化,嘉惠后人。
到如今,作民族灵魂。
发扬光大,孝子贤孙。”

第二部 命世之英

第二部,蚩尤犯炎帝,炎帝榆罔败退求援,轩辕虽被炎帝排斥西迁,但结西陵,师能臣,得人和,按风后建议“敬帝于前,携炎帝以令诸侯,举大道而天下往”,以巴蜀、河西为“实业”稳扎之后方,赴河东。

蚩尤胁迫,先九黎,后三苗,又羊龙,威侮而寡助。

轩辕得炎帝所封“摄政黄王”,结苗黎,救羊龙,孤蚩尤,趁雨洪而围擒之,恕之为“兵主”监造,又贬之入“鬼门”,而经“三门峡”迁桥山。“黄帝七千封”为平衡华夏部落联盟、各部落方国、各社祖宗多神之大手笔,与其专注当下、耐烦细节,成一中庸。

然羊龙怕硬欺软,“升米恩斗米仇”,蛊惑炎帝恩将仇报,榆罔昏聩,偷袭黄王,轩辕失至亲,痛定而反弹,因敌之野牛而变,循之为反扑之器,胜榆罔,而为华夏天下前途,弃私怨,使其禅让,护“古宪”而成黄帝,欲使“华胥大道,礼运大同”行于天下。然刑天又叛,蚩尤野心未泯,纠其“鹿联盟”残部,联合塞外荤粥游牧骑兵,欲东山再起。

纵观之,轩辕行事,化繁为简,先重后轻,于大势中布划地利天时,以“生存现金流”和“产品培养需求”结团队、民众两者之人和,将敌方树为恶源,将其压迫对象作为潜在盟友,看透“胳膊肘外拐”之榆罔的软弱性、求己性,在敌友转换过程中切换攻守战术。自古“以义搏力”、“反败为胜”之略,皆然也。

而战略战术及政略组织之上,轩辕黄帝更有至高力量——虔诚于天道而行,以真诚而主众人之心,故此无私而无惧。

此书写景状物,尤为一绝,原始生命力之还原,跃然纸上。在复杂问题中疑惑时,跳出复杂,回归简单,就能解决,这就是“原始”的力量。很多所谓“文明人”的问题在于丢掉了原始的“道生一”力量,被“复杂”牵着鼻子走。轩辕始终主宰着自己。

(第三部待读)


从万里崎岖到命世之英:评李延军《黄帝传》第一部、第二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