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黑童话”——人类衰退之后

“黑童话”究竟算不算是童话呢?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提到《人类衰退以后》,很难绕开老虚的那句
“田中罗密欧心中的黑暗,有着我远远不能企及的深邃与污浊。“
听起来,这一定是一部少儿不宜的作品,可是事实上我已经很久没有碰到像“人退“这么童话般治愈的作品了。纯真可爱的小妖精,腹黑却不失善良的人类小姐,有小心思却十分直率的居民,在如图绘本一样的柔和色调里,展开着充满Fantasy的故事,我很难想到比这个更童话的设定了

当然,我也不能否定在平静谐和的水面下,不时涌动着尼斯湖水怪般的怪影,仔细想想或许那是克苏鲁里的上位者时的细思极恐。没有提及过名字的人类小姐、散发着一股近乎“他者”的气息,始终没有挑明的人类衰退的原因也充满着神秘感,在此之上的故事,则带着异样的讽刺,前面的人说的很详尽了,我就不再赘述。
只是,哪怕有这么多的“阴暗面”,在我的记忆里,人退依旧是一本柔和明亮的几乎没有一丝污浊的童话,这不仅仅是因为,妖精们真的非常非常可爱,还是靠着田中罗密欧独特的叙述风格,和岸诚二在动画制作过程中用的一些诡计。
田中罗密欧的全才,让故事整体内容非常多元,囊括科幻、校园、建国(雾)等多个方面,多元的内容强化了奇幻的观感的同时,也让作品内容跳跃,逻辑破碎。不层进的内容,如果不是特意去思考,并不容易发现背后的讽刺,而仅仅是陶醉于作者诙谐幽默、又略带夸张的笔触,加之田中罗密欧本来就更喜欢点到为止,肆意留白的说理方式,观众感受不到太多的阴郁气息也是理所当然的。

虽说如此,小说原著中,还是有着最基本的逻辑架构和文本引导,从人类小姐刚刚毕业回到村子,第一次与妖精见面开始,顺序的一砖一瓦的堆砌着人退的废土世界观,也常常在欢笑之后直面人与妖精的不同,坦言“他们就仿佛是从生物的局限中跳脱出来的存在”,暗示人类衰退的原因
而在动画中,哪怕这最基本的逻辑架构和文本引导,都在岸诚二的鬼斧神工之下消弭了,假如说小说原著还算勉强看得出原料的红烧土豆,那动画已经是分辨不出固形物的咖喱了。
动画的第一话,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被剪了头发)的人类小姐,带着(不知道为什么好像不爱说话)的助手,碰到(不知道怎么出现的)妖精,迎来了(不知道怎么就人类衰退)的世界,如此具有冲击力的开头,强化了作品的荒诞,非常适合这种有一定电波的故事展开。
先抛出充满谜团的不现实人物,再来交代事情的因缘赋予不现实人物现实的动机,是一种常见于单元剧(比如辉夜大小姐)的,放弃剧情连贯性来强化塑造人物、世界观的手法。神秘感带着我们遐想,故事因缘又反过来修正我们的猜想;不现实的人物性格、关系让我们把大脑切换到了不在乎现实性的幻想模式, 交代的故事因缘又迫使我们回头去把角色当做现实的人来端详。
反复的在现实与幻想的极左极右中修正我们对角色的理解,会得到一种宛若牛吃草一般反刍式的对角色深刻的共情。

具体到人退之中,人类小姐一开始就与妖精先生(村民都基本不了解的妖精先生)交好,观众很容易把原因直接联系人类小姐的调停官身份、擅长做甜食的能力、以及妖精本身比较天真的缘故。而随着剧情发展,我们发现人类小姐和妖精的第一次接触似乎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人类小姐似乎是很随性地成为调停官,并付出了自身的努力(取名字)才换取了这份关系,我们开始把这份关系的建立归功于人类小姐的善良,这是第一次修正。随后在故事即将终结的时候,我们才得到了第二次修正,我们才接触到妖精早已在人类小姐的童年就用行动阐述“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人类小姐成为调停官的原因泄露了出来,故事连成了一个圆,从无所事事的人之间自然而然会相互吸引的平淡理由,牵扯成了一篇投桃报李、相濡以沫的赞歌。
在没有办法做完小说后几卷内容,讽刺力度必然达不到小说高度的情况下,岸诚二巧妙的通过乱序,文本删减把重心放到了人物和世界的塑造上、把故事定格在了那个梦中的茶会,利用近因效应巧妙地把主旨偷换成了人类小姐和妖精的羁绊上,偷换到了一个100%童话的结局上。
在我看来,这是不亚于凉宫春日倒序的一次改编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黑童话”也应该被当作童话吗?
我依旧不知道这个答案是什么,而是想起来了,无论是古早的《安徒生童话》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还是新时代,阿狸系的成人童话,都暗含着一股难以言说的忧伤
或许,童话本黑

只是,但每当我听到茶杯碰撞的时候,我都会想起一个暧昧的梦,想起那个独属于小小妖精、和小小人类的温暖的茶会
我想这就是我记忆中的人退。我觉得它足够温暖,足够绮丽,是能给人温暖的童话,这与它暗含多少讽刺、受到什么样的评价没有丝毫关系
转自同名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