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大屠杀 人性再修炼



大屠杀纪念馆于2005年在耶路撒冷的旧馆基础上建成,占地4200多平方米,为棱柱三角结构,代表着六角大卫星(以色列国旗标志)的下半部,预示全球近一半的犹太人被屠杀。该馆共有10个展览室,棱柱体长廊是纪念馆的中轴线,每一间展馆诉说着大屠杀浩劫史的不同章节。馆内通道狭窄,两面高墙向内倾斜,光线惨白,所有的时空、光影都在暗示着夹缝求生的犹太人所受到的压抑和迫害,出口处的光明则代表犹太人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走在纪念馆中的每一步都是沉重的,600万无辜生命就此陨落,其中包括150万儿童!在儿童馆,一片漆黑,只有无数的小亮星悬在夜空,凝重的空气中传来念诵每一个儿童名字的声音,声声入心,仿佛在拷问人类的良知:人性何在?
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但进化得并不彻底,人性中还残留着兽性的基因。
人类基因中有着兽性的同类相残,特别是在特殊的背景下,如:生存竞争,利益分配,文化冲突等。
这种基因缺陷没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必须靠外在的力量干预。
一种干预是提高生命科学的水准,通过基因改造实现物种的优化,如同现在已经取得的转基因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另一种干预则是文化的疏导,通过文化引导,实现文化自觉,进而提高人性的高尚的方面,剔除人性中的劣根性。
科学技术是工具理性,优点是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残暴性,使人类基因彻底优化;缺点是风险极大,一旦失败,将等同自我毁灭。转基因食品的潜在风险尚不确定,何况人乎?
文化引导属于价值理性,优点是成本低,易操作,可行性强;缺点是不能根治,容易复发。
两种方案如同医学中的中西医之分。
工具理性如西医治癌,进行化疗,目标是根除病灶, 但往往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正常细胞,要么痊愈,要么加速了病人的死亡。
文明教化如同中医,八纲辨证施治,由内自外激发人的抗体,但周期长,难根除。
最好的策略就是中西医结合。基因改造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文化引导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由量变到质变,日积月累,通过人类进化,亦可实现基因优化。只有如此方能实现人性的塑造,为人类的基因缺陷打上补丁,纳粹大屠杀的暴行才不会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