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阿里因垄断被罚182亿,这3大雷区企业需注意规避!

2021-04-12 18:06 作者:企知道  | 我要投稿


4月10日,阿里巴巴因垄断行为被罚款182.28亿元,为史上最高反垄断罚单。市场监督总局还对阿里巴巴集团发出《行政指导书》,要求其全面整改,并连续三年提交自查合规报告。

这项处罚源自阿里巴巴对平台内商家提出“二选一”要求,禁止平台内商家在其他竞争性平台开店或参加促销活动,以维持、增强自身市场力量,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

阿里巴巴就此回应表示“诚恳接受,坚决服从,强化依法经营,进一步加强合规体系建设”。

《反垄断法》看似只与巨头企业相关,其实不然。当中涉及的股权并购、价格操纵、交易附加条件,是很多企业容易踩的雷区,相应的罚款案例也不少,值得企业家引起重视。

企业触犯《反垄断法》的3大高频雷区

①达成垄断协议,多涉及价格问题

市场监管总局在2020年12月25日发布的《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19)》显示,2019年立案调查的垄断协议处罚案件,主要分布于建材、餐饮、汽车销售、机动车检测、燃气等领域。

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卖方操纵价格,比如湖北咸宁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企业垄断案,3家涉案企业协商保持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费价格一致,构成垄断协议,合计罚没119.42万元。

很多车企都吃过反垄断罚单,以丰田汽车为例,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丰田汽车通过多种方式,限制江苏省经销商网络报价和转售价格,若低价销售将被削减配车,此举剥夺经销商自主定价权,消费者被迫承担更高的购买成本,丰田因此被处罚款合计8761.31万元。

②经营者集中,多为股权交易案

头部企业在大型收购或融合经营的过程中,参与企业的营收达到一定规模,需向有关部门进行申报,否则将违反《反垄断法》中的“经营者集中”相关规定。

今年3月12日,市场监管总局对12家未及时申报的企业分别处以50万元人民币罚款,涉及阿里、腾讯、京东、百度、字节跳动、美团、滴滴、苏宁、好未来、牛卡福等企业。

△ 被罚案件

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多涉及限定交易、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等行为

2019年山东康惠、潍坊普云惠、潍坊太阳神等3家公司,被指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垄断,造成葡萄糖酸钙原料药价格上涨,增加下游企业生产成本,损害患者利益。2020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对3家涉案企业,处以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合计3.255亿元。

企业如何规避反垄断风险?

违反《反垄断法》的经营者,最高处以年销售额10%的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因此企业主必须引起重视。

为了提醒企业进行合规建设,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在2020年9月印发《经营者反垄断合规指南》,在反垄断合规制度建设、合规风险管理及保障等方面给出指导。

当中一些相关要点,若企业没有配备专业的律师,将会带来诸多不便,难以建立有效的合规制度,企业经营还是会存在很多法律风险。不仅对内如此,没有法律顾问的中小企业,面对强势的供应商或行业商会垄断行为往往处于下风,导致企业命脉被掌控,陷入发展瓶颈。


阿里因垄断被罚182亿,这3大雷区企业需注意规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