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奸”摆鸿门宴,一枪击毙日军军官,田中角荣:想见见此人
作者:小橘子
抗战时期,无数有血性有尊严的中国人,都在以各种方式进行抗日斗争,除了参加八路军、新四军等有组织的抗日武装队伍,还有不少人自发地加入了抗战大业之中,为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个出自草莽的抗日豪杰——郭绍绪。
【郭绍绪】
郭绍绪,1903年出生于河南伊川县一个地主家庭,爷爷是当地一个有名的士绅,当时北方农村土匪盗匪横行,人们为了自保,纷纷组织各种封建色彩浓厚的武装,比如“红枪会”“大刀会”等,一为自保,保护本村本寨不受土匪骚扰,二来他们又会对其他地方进行寇扰,因此,更加剧民间匪患。这种乱世下,郭家不得不聘请拳师看家护院,郭绍绪也自幼跟随拳师习武,练成一身好武艺。
郭绍绪12岁时,家里遭了大难,爷爷得罪了当地另一个土豪地主,被这家地主雇凶“打蘖”,什么是“打蘖”?这是豫西土话称谓“杀手”的词汇,一些身怀绝技又心狠手辣的亡命徒收人钱财,便会替人杀人报仇或者直接行凶。这一年,郭家就被仇家雇人“打蘖”,全家十几口人都被杀,幸亏郭绍绪在舅舅家才幸免于难。
经此大难,幼小的郭绍绪也迅速成长为一个冷血“打蘖客”,稍大一点终于找机会报了仇,可是家乡也待不下去了,只好离乡背井到河南一支有名的地方军阀“镇嵩军”投军,在军营里接受了军事训练,练得一手好枪法。郭绍绪在蒋军中一路升迁,到抗战时,已经成为远征军第二军军长王凌云的副官。
1944年,豫湘桂战役爆发后,郭绍绪和王凌云的家乡成为沦陷区,二人担心日军会针对他俩对其家人乡亲进行血腥报复,于是郭绍绪秘密回乡,想将两人的亲人带到重庆。
可是当郭绍绪回到家乡,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再也无心只顾及小家了,决心留下来带领乡亲们抗日,他和当地几个豪杰招兵买马,组织起“伊川人民自卫团”。
驻扎在伊川白元村的日军第39联队三大队大内义弘,侦察得知郭绍绪并不是八路军的人,所谓自卫团大多数也都是旧社会的绿林出身,他知道这样的人最容易成为汉奸,所以就派人联络郭绍绪,许愿如果他们投靠日军,就委任他做伊川保安军司令。
郭绍绪一听日军对他还抱有幻想,决定将计就计,就答应做“汉奸”,并提出要宴请大内大佐。
这一天是1944年8月25日,也是农历7夕,豫西民间有“乞巧节”的风俗。巧合的是,日本民间也有“七夕乞巧节”的风俗,大内为了表示“亲善”,就带着榊亲志、甲雯治郎等7名日军军官,参加了郭绍绪在黄兑村寨子街老家举行的“宴会”。
郭绍绪让手下得力干将,化装成小伙计招待日军军官,又让几个小姑娘拿出八件她们亲手缝制的“喜衣”,骗他们说这是当地风俗,亲自给他们穿,8个日军看着眼前娇艳的小姑娘们要给自己穿上她们做的新衣,个个心花怒放,毫不犹豫地就解下身上的武器军刀,换上姑娘做的喜衣。
这场“鸿门宴”正式开席,郭绍绪和一帮“投靠日军”的“汉奸”争前恐后给日军军官们敬酒,敌人毫无觉察有诈,敞开痛饮,个个都有了醉意。
郭绍绪见时机成熟,于是给一个伙计使了一个眼色,那伙计会意,高声喊了一声:“上鸡子了!”其实这是给院里所有人的战斗信号。
随后,郭绍绪掏出驳壳枪,朝大内义弘头上“乓乓”就是两枪,将这个日军军官当场击毙!其他几个抗日志士也掏出手枪,冲着7个日军军官就是一阵乱射,把这些作恶多端的日军都全部击毙!
伊川的日军发现情况后,怒不可遏,立刻出动报复,郭绍绪带着自卫团迎头痛击,再次击毙30多个日军,这才撤离到山里打游击。
郭绍绪的事迹让老百姓拍手称快,日军则大为恐慌,这次事件甚至被日军内部写入教训中,明令日军不得擅自与中国人(包括汉奸)密切接触!可见郭绍绪的抗日事迹给侵华日军带来了多大的刺激。
这件事情还没完,直到差不多30年后的1972年,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访华,有一次在与总理会谈时,田中角荣突然提出想见一见郭绍绪这个人。但郭绍绪此时早已去世多年,田中听了颇感遗憾。
田中角荣为什么一定要见见郭绍绪呢?有两种说法,一是说田中角荣当年就是日军关东军第四骑兵旅团的一员,参加豫湘桂战役中的洛阳战役,驻扎过新安县,甚至可能亲自率兵讨伐郭绍绪而不得。另一个说法,是当年郭绍绪击毙的8个日军军官中,有他的亲戚好友。不管是哪个原因,都证明那场特殊的战斗中,实实在在地给了日军极大极深的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