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碳中和月报

政策文件


一、国内政策
1、《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关:人大会议
摘要: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二、国际政策
1、《North Sea Transition Deal北海过渡协议》
发布机关:英国商业,能源与产业战略部
摘要:北海过渡协议的既定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发挥“英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从全球转向清洁增长的优势”。《北海过渡协议》的主要承诺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到2025年减排10%、2027年减排25%的早期目标,并承诺到2030年减排50%;
2.到2030年,政府和油气部门联合投资160亿英镑以减少碳排放。其中30亿英镑用于将油气开采平台的电力供应燃料从化石能源转变为可再生能源;
3.30亿英镑用于碳捕捉、使用和储存;100亿英镑用于氢气生产;
4.到2030年,油气行业自愿承诺确保50%的海上资产退役,提供新能源技术项目,为英国提供就业机会。
行业研报


1、国金证券:《环保公用:碳中和系列报告—能源篇:氢能,碳中和时代的零》
作者:郭荆璞,牛波,陈屹,倪文祎,丁士涛,赵旭翔
摘要:
报告指出绿氢在“碳中和”中可以用在绿电无法发挥作用的领域实现互补,且氢能产业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部分,但我国在绿氢供应、氢储运路径和基础设施建设、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装备、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装备等方面面临挑战。
报告通过不同制氢方法对比分析,得出氯碱副产气、干气、焦炉煤气、乙烷裂解副产气等副产气制氢在能源效率、污染排放、碳排放、成本方面占据优势的结论。
报告指出氢能用于钢铁冶金领域减少碳排放方面的可行性路径,并指出将瑞典钢铁HYBRIT项目、萨尔茨吉特SALCOS项目和奥钢联H2FUTURE项目作为参考。
报告指出氢能+燃料电池产业链市场和氢燃料电池商业化市场前景广阔,但氢燃料电池车必须解决购置和使用成本较高的问题。
报告指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氢气生产国,但是目前氢气主要来自灰氢(化石燃料),未来与大规模光伏发电或风力发电配套的电解水生产绿氢,可以解决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问题。
新闻梳理


1、关于公开征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意见的通知
摘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对气候变化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温室气体减排,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生态环境部组织起草《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公开征集意见。

2、北京拟建自愿减排交易中心 碳市场布局四地
作者:财新网 李箐
摘要:上海、湖北、北京、广州四地交易所分别牵头建设的碳配额市场、碳抵消市场,以及碳中和市场,有望构成一个完整的碳现货、期货市场格局。

3、多部委明确绿色金融政策 碳金融工具有哪些?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摘要:提出碳减排工具分两大类。一是财税型工具,通过征税使排放企业有减排动力。二是市场型工具,即排放权交易。

4、构建清晰化的碳排放总量年度目标
作者:周小川
摘要:提出构建清晰化的碳排放总量年度目标,需要有实现碳目标的更加清晰化、透明化的总量指标体系。

5、碳中和,中国石油企业在行动!
作者:中国石油报 王芳
摘要:中国石油首个碳中和林——大庆油田马鞍山碳中和林建设;中国石油持续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管控,逐步完善低碳管理体系;抚顺石化推进绿色经营,中油资产做强绿色金融。

6、首批碳中和债超400亿!城投也有机会
作者:中华工商时报 刘弋瑗
摘要:碳中和债券介绍:
含义:指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的债务融资工具,需满足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途、项目评估与遴选、募集资金管理和存续期信息披露等四大核心要素,属于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子品种。
募集资金用途:新项目建设、偿还绿色低碳产业项目前期借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募投项目以水电、风电、光伏发电、核电等清洁能源为主,也有轨道交通、低碳绿色建筑项目。
发行主体:集中在央企和大型国有企业,信用等级以AAA为主,比如南方电网、华能国际、国家电投集团、长江三峡集团等,主要分布于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绿色建筑等细分行业。
规模:2月上旬首批碳中和债券发行至3月18日,共有24只碳中和债发行,规模合计459.1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