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龙槽沟洪水事故,一场原本不该发生的灾难,却必然会发生
01
2022年8月13日下午16点30分,彭州龙槽沟山洪暴发,一些尚未撤离的游客被山洪冲走。从视频看,这场山洪冲走了不少人,接下来的几天或许可以找到更多尸体。
所幸的是:早在下午14点37分,龙门镇接到气象预报,当地有对流云团生8成,将伴有短时强降雨。接到天气预报后,龙门镇政府立即组织镇、村、社区干部、巡逻队员、志愿者对辖区内河道沿线戏水游客进行劝离。从接到气象预报到洪峰到达龙槽沟,有53分钟的时间,这段时间内大多数游客都被劝离,只剩下少数游客。

若不是镇政府组织人员劝离,这次洪水的死难人数或许会高达数百人。因为当时去的人很多,周边旅馆爆满,山路塞车
从当时的视频看,大多数游客对于洪水毫无防备知识、甚至村镇干部和巡逻队劝他们离开时,很多人无动于衷,甚至不信。

目前已经发现的死亡人数人数已经有七人。即便还可能有几十人的死伤,也还是不幸中的万幸。
你去大自然中玩耍,就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景区之外的荒野,大自然对任何人都没有责任,更没有任何人需要对你的生命负责。
缺乏户外生存知识,而去户外冒险,因此而死,也只能归结于自己的无知。

记住一个户外最普通的常识:溪流上游若有暴雨,即便你所在位置阳光灿烂,也可能会有洪水。一旦你发现澄清溪水里忽然出现了浑浊黄色溪水,或者流速突然增大,或者看到一层漂浮泡沫和树枝,可能就是上游最先下来的洪水,这时候要立即往山上逃命,因为留给你的时间,只有半分钟到几分钟。最极端情况,可能只有十几秒。
看到水位开始快速涨高的时候,可能只有几秒钟的逃生时间了。
不要在峡谷河边扎营搭帐篷,因为半夜洪水到来时来不及逃跑。不要在悬崖边搭帐篷,因为很容易落石。不要在兽道露营,因为你容易遭遇野兽。
在视频中,可以看到很多作死的动作。比如一对情侣原本在河对岸,看到山洪爆发,想赶在水位上升前过河。虽然他们在最后时刻靠着石头生死相依的镜头很感人,但是毕竟要为他们的冒险付出生命代价。
还有几位老太太模样的游客,也是看到洪水了却急着要过河,跟着别人走到河中间,速度太慢,困在河中间了。看样子也是没有生机了。
还有一位父亲,没有及时逃离,最后时刻在石头上紧紧护住孩子。场景虽然感人,但是作为父亲,他是不合格的。合格的父亲应该是第一时间离开危险,更不应该在诸多干部、巡逻队沿河劝离游客的时候依然不离开河道。
或许在接下来几天,他们的尸体都会相继找到。不过这种洪水灾害,很多尸体都是不完整的,或者永远找不到。
02
龙槽沟从来就不是适合普通大众旅游的景区。它是地质灾害易发地带。上流集水面积大而出口狭窄,遇到上游降雨,很容易发生山洪。

有关部门已经进了最大努力做各种警示。还做了很多钢丝网围栏,以阻止游客进入。
但是游客们总是无视这些警告,甚至破坏铁丝网围栏以便进入峡谷玩水。


龙槽沟在小红书上很火,是网红打卡地点。很多人就是看了小红书的介绍推荐来的。但是小红书的作者们很少告诉大家这里是地质危害高发地点,是泄洪道,也不告诉别人这里有很多警示牌和铁丝网。
龙槽沟出事后,很多小红书文章也被作者自行删除了。

也有人很明智,到了现场就知道并不是适合游玩的地点。

03
溪流上游山洪爆发而导致死亡悲剧的事故经常发生。
一个多月前,6月29日,桂林龙塘江下雨导致山洪,四人遇难。其余人员获救。
2019年8月4日,湖北恩施鹤峰屏山峡谷突发洪水,13人遇难,61人获救。
这种事情年年有,很多地方都有。只是大多数事故死人比较少,并不会出现在新闻里。

广东英德中崆大峡谷,重庆万州獐潭峡,都发生过类似的灾害


这类事故的共同点,就是在溪流峡谷里玩耍的人没有意识到上游下雨,发生洪水时躲避不及而遇难。
山区局部暴雨经常发生在夏季。夏季溯溪就会成为一件危险的事件。
但是,只要做好防备,这类事故也是可以避免的。首先是时刻关注气象预报,看溪流上游流域是否会发生大雨。
多雨季节尤其需要注意,因为多雨季节山上的泥土都是浸透水的,遇到大雨,泥土不能吸收容纳大量雨水,就会很快汇入溪流,变成洪水。
但是,如果有基本的户外安全常识,即便没有得到天气预报信息,仅仅看溪水颜色的变化,大多数时刻也是来得及逃生的。
从安全的角度,溯溪或许应该戴上保护头盔,穿上救生衣。这样在山洪暴发时,即便一时间来不及逃走,也多一份逃生机会。
在峡谷溯溪,要时刻注意观察地形,看两岸是否适合逃生,中间有没有地形很高的逃生岛。这就跟开车要经常看后视镜一样,养成习惯。
04
龙槽沟灾难发生后,或许在接下来都几天时间,很多地区的政府部门都会发布禁止到溪流峡谷游玩的通告。这并不是大家愿意看到的结果,却是政府常规的做法。
我认为合适的措施应该是在游人经常来的地方多设置户外安全知识提示牌,普及户外安全知识,再放置一些事故案例宣传。最关键的是强调一点:在户外未开发的野山玩,必须一切责任自负。
我看到网上很多人因为出点户外运动事故就责怪政府,这种婴儿心态是令人反感的。作为成年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基本要求,自己选择自己的游玩方式,自己去不安全的地方游玩,或者缺乏足够的户外安全知识和户外生存能力,又没有足够装备,出事丧命,怎么能责怪政府呢?
我们也不能责怪那些喜欢去危险地带玩的人。尤其是去高危地区的驴友。人生有各种追求,有诸多癖好,只要是无害他人的,即便是自己冒死寻死,也是个人的自由。与其平庸过一辈子无疾而终,不如去尝试各种不同的冒险生活,增加生活体验。有些极限运动,比如滑翔伞,翼装飞行,攀登雪山,滑水,攀岩,赛车,山地越野自行车,都是死亡率极高的。甚至还有人喜欢藏在容器里从尼加拉瓜大瀑布掉下来,最极限的高危运动大概是徒手攀岩。
在未来或许还有更喜欢冒险的人会搭乘马斯克的火箭去火星。即便是特斯拉的汽车的自动驾驶和自动起火,也是一件有危险的事情,已经有很多人因此死亡。驾驶私人小飞机和直升飞机,更是非常危险的运动。
这些事情,若是无害他人,只害自己,也是他们的自由,不应该禁止。
驴友要强调责任自负的原则。若是遇到需要动用大量社会力量救援,支付救援费是应该的。若是为了减少救援费,最好事先公开发表声明,在某些情况下即便失联也不要救援。
作为负责任的驴友,或许应该随身带一个卫星电话,发生意外时可以联络外界说明情况并且发送GPS坐标,便于救援,可以减少救援开支。
在这次龙槽沟户外灾难中,龙山镇政府行动迅速,一路劝退游客,挽救了至少几百名游客的生命,可谓功德无量。
但是,站在责任自负的角度,我认为这原本不是政府的责任范围。龙山镇政府的所作所为,虽然「超越期望值」,却也容易造成副作用:大众会误以为政府有责任无微不至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每个游客的安全,一旦出事就谴责政府。
也有人指责小红书博主和一些无良旅游媒体不负责任,误导大众去这些地方玩。甚至说:如果出人命还不用负责,互联网真的成了法外之地。

这种指责是过分了。互联网上的人,无论他提倡你跟马斯克去移民火星,还是提倡你去攀岩、登山,或者怂恿你乘坐经常起火的特斯拉电动汽车,都是他们的自由。对于是否安全,你应该自己判断。
这是个人人受过良好教育的年代,任何知识都可以在书本和互联网学到。缺乏安全知识,是你自己的责任,而不能怪别人。
龙槽沟洪水死难事件,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但是由于游客缺乏户外安全知识,无视各种警告,甚至因为无知而不信洪水即将到来的提醒,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可以避免的灾难,也会不可避免地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