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五代十国·后晋

2022-08-26 21:47 作者:七年大乱战  | 我要投稿


一、后晋高祖·石敬瑭

后晋高祖·石敬瑭

(一)892年石敬瑭生于太原汾阳里,家里排行老二。从小就沉默寡言,喜欢读兵书,非常崇拜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和汉朝名将周亚夫。时任代州刺史李嗣源对石敬瑭很器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李存勖听说石敬瑭善于骑射,把他提拔到自己身边。李嗣源请求李存勖将石敬瑭调往军中,李存勖同意了。李嗣源让石敬瑭统领自己的亲军精锐骑兵“左射军”,视他为自己的心腹之将。此后石敬瑭跟随李嗣源转战各地,成为李存勖的一员骁将。916年后唐军在和后梁大将刘鄩对阵交战时,刘鄩袭击还没有列好阵势的李存勖,军情危急石敬瑭立即率领十几名亲军驰入敌阵,东挡西杀、左冲右突,遏止住敌人的攻势,掩护李存勖后撤。事后李存勖称赞石敬瑭勇猛威武,抚摩着他的背脊说:“大将门下出强将,这话不错啊”,并颁赐给他财物,又亲自送给他酥食。石敬瑭由此而名声远扬。除了救李存勖之外石敬瑭还多次救过他的岳父李嗣源,917年李存勖、李嗣源与刘鄩战于莘城,李嗣源与石敬瑭陷于阵中,石敬瑭挺身挥剑,来回辗转苦斗,奔跑数十里大败刘鄩。918年晋军和后梁大将贺瑰激烈争夺黄河沿岸时晋军先攻下杨柳镇,李嗣源却中了刘鄩的埋伏,危急时刻又是他这个爱婿率军殿后,拼死掩护他撤退,才得以领兵突出重围。不久梁晋又大战于胡柳陂,由于李存勖的冒险出战使大将周德威不幸战死,石敬瑭又率领他的左射军和李嗣源一起重整军队,将后梁军队杀得损失殆尽。921年石敬瑭跟随李嗣源在德胜渡击败后梁大将戴思远,斩首2万多人。922年在胡卢套作战时后唐军队逐渐败退,石敬瑭迎着敌军精锐杀开血道,用身体保护李嗣源撤退,敌人干望着他,无人敢上前阻击。923年石敬瑭跟随李嗣源观察梁军阵地杨村寨,部下都没有披甲,突然敌军出其不意,用武器掩袭李嗣源。兵刃将要刺到李嗣源背部,石敬瑭手持战戟冲上前用力一击,几个凶悍的敌人从马上滚落下来,李嗣源才免于一死。923年4月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改年号同光。派李嗣源越过黄河孤军深入袭取郓州,郓人开始没有发觉他们。石敬瑭率领五十个骑兵跟随李嗣源渡过济水,突袭东门进到了城内,郓兵前来阻击。石敬瑭被刀刺中,仍像羽翼那样保护李嗣源,士兵部署在大道上坚守不移,等到后续骑兵接连不断地到来才攻取郓城的中心地带,进而占据郓城。接着平定汴水,灭掉后梁宗室,成就李存勖一统天下的局面,促成李嗣源建立不朽的功绩,其中石敬瑭与李从珂功劳最大,庄宗时石敬瑭官位不显赫是因为不喜欢自我夸赞的原因,这只有李嗣源心里明白。

(二)石敬瑭不仅在战场上救岳父李嗣源,在遇到政治难题时又是他为李嗣源分析局势、指点迷津,这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劝李嗣源顺应时势,在兵乱时追求帝位。926年赵在礼兵变魏博时朝廷派遣元行钦去招降而未成功,大家议论纷纷,认为非李嗣源不能招降赵在礼,李存勖于是任李嗣源为统帅,派去镇压。但到了魏州时李嗣源的军队也发生兵变,请求李嗣源在河北称帝。李嗣源对李存勖没有二心,接受霍彦威的劝谏,这时就想只身回去向李存勖言明真情。石敬瑭极力反对他这种不明智的做法,他说:“岂有在外领兵,军队发生兵变后,其主将却没事的道理?况且犹豫不决是兵家大忌,不如趁势迅速南下。我愿领骑兵三百先去攻下汴州,这是得天下的要害之处,得之则大事可成。”李嗣源这才醒悟过来,立即派他领兵先行,自己随后跟进。石敬瑭在黎阳渡过黄河占领汴州,等到李嗣源进入汴城时李存勖也亲自率领军队到达离汴城五里路的西北部,李存勖登上高城叹息说:“我不能成就大事了!”因此跟随李存勖的士兵大量溃散,前来归顺李嗣源。李嗣源马上派遣石敬瑭率领士兵担任前锋奔赴汜水关,不久李存勖遇内乱而亡。同月李嗣源进入洛阳,嘉奖石敬瑭的功劳,由总管府都校提拔为陕州府兵马留后。最后李嗣源像石敬瑭预料的那样登上帝位,石敬瑭也因功被加封光禄大夫、检校司徒,授陕州保义军节度使,还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927年2月石敬瑭加封检校太傅兼六军诸卫副使,进爵位封为开国伯。10月石敬瑭任御营使,快速地平定汴州节度使朱守殷的叛乱,因功擢升宣武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总指挥使兼六军诸卫副使,加封爵位为开国公,赐“耀忠匡定保节功臣”名号。928年石敬瑭加封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兴唐尹、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又加封驸马都尉。930年石敬瑭加封检校太尉,9月东川节度使董璋叛乱,石敬瑭任东川行营都招讨使,兼理东川行府事务。次年李嗣源因蜀道险要艰难粮食运输不能供上下令班师回朝,4月石敬瑭兼任六军诸卫副使,6月石敬瑭改任河阳节度使,仍兼握兵权。933年秦王李从荣上奏北方契丹、吐浑、突厥犯边,需要一名大将统帅边军,众臣认为只有石敬瑭和康义诚能够担当,石敬瑭本来就不愿做禁军副帅而自愿北上。11月4日石敬瑭加封兼任侍中、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另兼职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地军队蕃汉马步军总管,改赐“竭忠匡运宁国功臣”名号,掌握河东这块后唐起源地区的军政大权。第二天石敬瑭在中兴殿宴饮,捧杯为明宗祝寿,便上奏说“:我虽微小怯懦,想到边陲大事岂能不竭力尽忠,只是我远离京都长久见不到皇上,不能随时申报。”石敬瑭再拜告辞,李嗣源流泪打湿了衣襟,左右近臣奇怪李嗣源过度悲伤,后来李嗣源与石敬瑭的确没能再度相见。

(三)933年12月李嗣源病死,石敬瑭听到消息后如丧考妣、悲痛不止。934年李从厚继位,是为后唐愍帝。石敬瑭被加授中书令,调任镇州成德军节度使,让在陕西的李从珂任河东节度使。李从珂因此发动岐阳兵变,最后用眼泪使李从厚派去镇压他的将士归降于他,然后领兵杀向洛阳。李从珂又让石敬瑭去商议军国大事,石敬瑭在路上遇到从洛阳逃出来的李从厚,李从厚的随将嫌石敬瑭不保李从厚,短兵相接后石敬瑭就将李从厚的随从全都杀死,然后将李从厚幽禁起来去向李从珂请功,最后李从珂派人将李从厚杀死。李从珂继位以后任石敬瑭为河东节度使、北京留守,充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总管。虽然石敬瑭帮他除掉李从厚这个后患,但并没有得到信任,反而被当成最大的威胁来对待,李从珂想尽办法要石敬瑭他调离河东这块根据地。石敬瑭到首都参加完李嗣源的葬礼后不敢提出要回去,害怕李从珂起疑心,所以整天愁眉不展,再加上他当时有病,最后竟瘦得皮包骨。石敬瑭妻子李氏赶忙向母亲曹太后求情,让李从珂放石敬瑭回去。李从珂虽然不是曹太后的亲生儿子,但曹太后从小对他如同亲生一样,又见石敬瑭病成这样,估计难以构成什么威胁,于是就顺水推舟做个人情让石敬瑭回到了河东石敬瑭回去之后更是小心防范,其妻李氏有次回去参加李从珂的生日宴会,想早点回来,李从珂却醉醺醺地对她说:“这么着急回去,是不是要和石郎造反呀?”李氏回来告诉石敬瑭,这使石敬瑭更加相信李从珂对他疑心很重,因为酒后人常说些平时不想说的话。从此石敬瑭就开始为以后做充分的准备,一方面在首都的来客面前装出一副病态,说自己没有精力治理地方政务以此来麻痹李从珂;另一方面几次以契丹侵扰边境为名向李从珂要大批军粮,说是屯积以防敌入侵,实际是为以后打算。李从珂被他蒙在鼓里屡次上当,但石敬瑭的部下却看了出来,在朝廷派人慰劳将士时有的人就高呼万岁,想拥立石敬瑭做皇帝以功邀赏。石敬瑭害怕事情泄露,就将领头的将士共36人杀死。为防止以后有变时措手不及石敬瑭决定试探李从珂,就上书假装辞去马步兵总管的职务,让自己到别的地方任节度使。如果李从珂同意就证明怀疑自己,如果安抚让他留任说明李从珂对他没有加害之心。但李从珂听从大臣薛文通的主意,薛文通说:“河东调动也要反,不调动也会反,时间不会太长,不如先下手为强。”936年5月李从珂改任石敬瑭为郓州节度使,进封赵国公,又改赐“扶天启运中正功臣”名号。接着降诏催促石敬瑭前往郓州就任,这下刺激得石敬瑭慌不择路地派遣桑维翰勾结契丹做了儿皇帝,从此留下百世骂名。石敬瑭先装病不走,然后又要求李从珂让位给李嗣源的亲生儿子李从益,说李从珂是养子不应该继承皇位。李从珂就下令罢免石敬瑭的所有官职,然后派兵讨伐,命张敬达领兵攻打太原。安重荣、安元信、安审信率军来援,张万迪等人率军来降。这个月城外围军进攻得非常激烈,石敬瑭亲自抵挡飞箭流石,人心虽然坚定但仓里的粮食却逐渐匮乏。

(四)石敬瑭早有计划,见兵临城下,自己又力量不足,就计划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救,并向其许诺: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进贡大批财物,以儿国自称。 刘知远认为条件太屈辱,没有必要许诺这么多,但石敬瑭在桑维瀚的支持下一意孤行。正愁没机会南下的耶律德光喜出望外,立即领兵从雁门关南下来救石敬瑭,最后偷袭大败后唐军,杀死1万多人。936年11月,辽太宗耶律德光册石敬瑭为皇帝,改元天福,国号晋,契丹主自解衣冠授之,石敬瑭遂即位于柳林。石敬瑭则将幽云十六州,十六州是: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蔚、云、应、寰、朔,石敬瑭称比他小十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再每年进奉帛三十万匹。被后人所谴责的主要是割让土地,不仅使中原失去大片领土,而且使契丹轻易占领长城一带的险要地区。此后契丹便可以长驱直入直到黄河流域,中间没有了抵抗的天然屏障,为中原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实际丢的不仅有16州,李嗣源统治时期丢平州,宁州和营州在后唐灭后梁之战时被契丹趁机夺取。此外后晋杜重威投降后,耶律德光派耿崇美诱降,易州刺史郭固被杀,易州也被契丹占领。对此种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行径,连其亲信都押牙刘知远也表示反对说: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兵,不必许其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然石敬瑭不从,仍一意孤行。契丹主耶律德光得表大喜以兵援之,大败后唐将领张敬达。

(五)石敬瑭称帝后很守“信用”,割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承诺每年给契丹布帛30万匹。幽云十六州乃北部天然屏障,至此中原完全暴露在契丹铁蹄之下。石敬瑭在太原柳林称帝伊始,卢龙节度使北平王赵德钧,厚以金帛贿赂契丹,亦欲倚仗契丹以取中原,仍许石敬瑭镇河东。契丹主因当时困难重重,欲许赵德钧之请。石敬瑭闻讯大为惊惧,急令掌书记官桑维翰见契丹主。桑维翰跪于契丹主帐前,自旦至暮涕泣不立,苦苦哀求契丹放弃赵德钧之请。契丹主从之,并说桑维翰对石敬瑭忠心不二,应该做宰相。石敬瑭遂以桑维翰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同月石敬瑭攻入洛阳,后唐灭亡。937年石敬瑭车驾入汴州,938年石敬瑭升汴州为东京开封府。此时晋朝新得天下,藩镇多未服从,兵火甚多、府库空虚、民间贫穷,但契丹仍贪求无厌。为解决财政危机、巩固政权,石敬瑭采纳桑维翰的建议,推诚弃怨以抚藩镇,训卒缮兵以修武备,务农桑以实仓库,通商贾以事货财,卑辞厚礼以事契丹。石敬瑭对于契丹百依百顺、非常谨慎,每次书信皆用表以此表示君臣有别,称太宗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每当契丹使臣至石敬瑭便拜受诏敕,除岁输30万布帛外每逢吉凶庆吊之事便不时赠送好奇之物,以致赠送玩好奇异的车队相继以道。石敬瑭虽推诚以抚藩镇,但藩镇仍不服,尤耻臣于契丹。大同节度使判官吴峦闭城不受契丹命,应州指挥使郭崇威挺身南归。937年天雄节度使范廷光反于魏州,石敬瑭令东都巡检张从宾讨伐,但张从宾与之同反,继而渭州也发生兵变。是年契丹改国号“辽”,侍卫将军杨光远自恃重兵干预朝政,屡有抗奏,石敬瑭常屈意服从之。940年杨光远擅杀范廷光,石敬瑭因畏惧杨光远,以致不敢法问。942年成德节度使安重荣上表指斥石敬瑭父事契丹困耗中原,并表示与契丹决一死战,石敬瑭发兵斩安重荣,并将其头送与契丹。

(六)在称帝之前石敬瑭不管是自己还是治理地方政务都很节俭,但做了皇帝后就开始奢侈起来,他的宫殿都用黄金、美玉、珠宝等物装饰得富丽堂皇。建国之初首都定在洛阳,后来又嫌其破旧就迁都汴州,将汴州升为东京开封府。为了镇压百姓的反抗石敬瑭下令制定许多残酷的法律,施加的刑罚也多是一些惨不忍睹的方式,如割舌头、将人肢解、灌鼻子、放在锅里蒸煮等等。此外石敬瑭于士人也不信任,觉得他们不为国家着想,只知道为自己的子孙谋利,所以石敬瑭又像后唐那样重用宦官,使宦官势力重新抬头。石敬瑭晚年尤为猜忌,不喜士人,专任宦官,于是宦官大盛。由于吏治腐败、朝纲紊乱以至民怨四起,游牧在雁门以北的吐谷浑部不愿降服契丹,酋长白承福带人逃到河东归刘知远。942年契丹遣使来问吐谷浑之鼎,石敬瑭既不敢得罪手握重兵的刘知远,更不敢得罪“父皇帝”,由此忧郁成疾,于6月在屈辱中死去,时年51岁。他的养子石重贵,谥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庙号高祖,葬于显陵。

二、后晋出帝·石重贵

(一)石重贵本为石敬瑭的侄儿,914年6月27日出生在太原汾阳里,其父石敬儒曾经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骑将,然而石敬儒却早逝,石敬瑭遂将石重贵收为己子。石重贵少时谨言慎行、质朴纯厚,深得石敬瑭喜爱,到各地镇守都让他跟随前行。石敬瑭曾把诸多事情委托给他办理,但石重贵生性爱好驰马射箭,颇有沙陀祖辈之风。石敬瑭镇守太原时让琅琊人王震教石重贵《礼记》,石重贵不能领悟其中的意义,对王震说:“这不是我家干的事。”936年石敬瑭在晋阳举兵叛唐,后唐军围攻太原。石重贵或出谋划策,或冒矢拒敌,都受到石敬瑭赞赏。石敬瑭借契丹军挫败后唐军,离太原赴洛阳夺取帝位,临行前在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的推荐下选择石重贵留守太原,授以北京留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行太原尹,掌河东管内节度观察事。石重贵虽官衔不少但政绩平平,尽管如此依然受到叔父倚重看重。937年9月石重贵被征召回朝廷,授予光禄大夫、检校太保、右金吾卫上将军。938年12月石重贵任开封尹,加封检校太傅,封为郑王,增加食邑三千户。不久石重贵加封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942年石敬瑭石重贵改任广晋尹,进封齐王,兼任侍中。942年6月石敬瑭去世,石重贵承制即位,是为后晋出帝。石重贵在叔父尚有嫡子在世时能继承大统,其间不乏宫中密谋。石敬瑭生有七子,大多早夭,仅剩幼子石重睿一人。本来石敬瑭在病中托孤宰臣冯道辅立石重睿,但他死后冯道与当时掌握实权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却擅立石重贵为帝。石重贵即位时后晋的形势并不乐观,契丹凭扶立石敬瑭有功挟制中原,虎视眈眈。后晋的南面有割据称王的吴越、后蜀,内部矛盾重重,加之连年的旱、蝗、涝、饥导致饿殍遍野、民怨沸腾。后晋的政权内外交困,危机四伏。石重贵一即位就遇到一棘手问题,就是如何向契丹皇帝辽太宗耶律德光报告。景延广傲气十足,力主向契丹皇帝称孙不称臣,结果给伺机南下的耶律德光提供了机会。恰逢青州节度使杨光远外连契丹造反,于是断绝与契丹称臣修好,把大致和平的局面打破了。

(二)944年正月契丹前锋赵延寿、赵延昭引5万骑入寇,兵分数路陷贝州、入雁门,长驱直入后晋腹地,石重贵在众将的簇拥下亲征。这时石重贵感到大祸临头,就遣人致书耶律德光求修旧好。耶律德光正志得意满岂愿中途罢兵,石重贵因求和遭到拒绝只好迎战,在这一年与第二年的抗击契丹的战争中石重贵指挥无能、用人不当、号令不灵,但赖中原军民的英勇战斗使契丹两次大规模的进攻都被挫败。此后契丹退兵,石重贵凯旋还朝,以为从此天下太平,又过起醉生梦死的生活。他本来就是个声色犬马之徒,视国事为儿戏。石敬瑭尸骨本寒,梓宫在殡,石重贵就纳颇有美色的寡婶冯夫人为妃,并恬不知耻地问左右说“我现今作新婿何如”。944年晋军与契丹军战于戚城,石重贵却每天听乐不止。他在宫中听惯了“细声女乐”。石重亲征以来召左右“浅藩军校,奏三弦胡琴,和以羌笛,击节鸣鼓,更舞送歌,以为娱乐”,所以他常给侍臣们抱怨说“此非音乐也”。宰臣冯道等投其所好奏请举乐,这时石重贵还算清醒了一点,没有允许。945年3月后晋与契丹在阳城决战前夕,石重贵仍出外游猎,他不做战守准备,反而大建宫室、装饰后庭、广置器玩。为铺地毯石重贵不惜用织工数百,费时一年。为玩乐尽兴石重贵对优伶们赏赐无度,在国难当头百姓饿毙于道的时刻石重贵还如此的挥霍,后果可想而知。石重贵在位期间很少有惠民之举,偶而杀上两个贪官污吏也是掩人耳目。石重贵贪得无厌,为应付战争费用,为满足自己滥耗,甚至在大蝗大旱之年还派出恶吏、分道刮民。943年6月石重贵遣内外臣僚二十人分往诸道州府率借粟麦,使臣希旨,立法甚峻,民间泥封之,隐其数者皆毙之。这一月诸州郡大蝗,所至草木皆尽。944年4月石重贵命文武官僚三十六人往诸道括率钱帛。

(三)石重贵昏昏噩噩,全靠一群将相扶持,但他所宠信重用之辈,很少有德才兼备、忠心为主之人。石重贵任命杜重威为北面行营部招讨使,对此番出征,石重贵充满狂妄的信心。他在诏书中声称要“先取瀛莫,安定关南;次复幽燕、荡平塞北”。可事实再次嘲弄了他,后晋将领杜重威在前线投敌,后晋将领张彦泽引兵南下直趋汴梁。腊月十七日张彦泽大兵压城,包围皇宫,石重贵无以为计欲纵火自焚,多亏近侍一把拉住他才免为灰烬。张彦泽自作主张,强把石重贵一家迁到开封府派兵把守。次年正月初耶律德光到京,石重贵此前已派儿子石延煦、石延宝奉表、国宝、金印求降,这时欲与太后一起迎接,遭到拒绝。耶律德光下制降石重贵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尉,封负义侯,封地在渤海国界的黄龙府。石重贵一家北行时有时饭也吃不上,只得杀畜而食。石重贵一行人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倍受凌辱,好不容易到了黄龙府又被辽国又召往怀州,怀州在黄龙府西北千余里,石重贵只得重新上路。幸逢辽国内部发生帝位之争,辽太宗耶律德光病逝,他的侄子永康王耶律阮成为辽国新皇帝,即辽世宗,耶律阮允许石重贵暂住辽阳,自此供给稍有保证。948年耶律阮至辽阳,石重贵着白衣纱帽拜之。石重贵有一幼女,耶律阮之妻兄求之,因年幼谢绝。不几日耶律阮就遣人夺走,送给妻兄。949年石重贵一家被允在建州居住,行至中途石重贵生母安妃病死。到建州后石重贵得土地50余顷,他令一行人建造房屋、分田耕种。这年辽太宗之子寿安王耶律璟又强娶石重贵宠姬赵氏、聂氏而去,石重贵悲愤不已,但也无奈。974年6月18日石重贵去世。


五代十国·后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