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花家事正册·孟春纪】001-04宣王继位

【夷厉相仍政不纲,任贤图治赖宣王。共和若没中兴主,周历安能八百长!——《东周列国志》】
0、绪论
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业余阿卜祝山嵓。上回书说到,国人暴动后,周厉王出奔到彘,朝内空虚,于是诸侯公推共伯和入朝,与周召并列三公,代摄王政,号曰共和。待厉王驾崩后,太子继位,三公再还政于周王室。
1、宣王继位概述
(1)共伯退位
共和年间,天子旷绝,有诸侯共伯和与王同宗,且修行贤仁,受大臣诸侯公推,暂摄王政。直至共和十四年(即元始前828年),出奔在彘地的周厉王过世。而在厉王驾崩前后,天下却异象频现,一日,久旱数年的宗周忽有宫殿起火,火势极大,宫中侍者扑救不及,以致屋焚。众人惶恐不安,于是共伯命卜于日,得兆曰此乃厉王怀怨,死而化祟,焚殿炙地,以虐山川。解爻之后,共伯立刻与周、召二公相商,决定退位还政,拥立太子靖继厉王位,是为周宣王。周公和召公还政于宣王后,继续留在朝堂上辅佐,而共伯和则归国隐退,不问世事。后世人赞曰:“和有至德,尊之不喜,废之不怒,逍遥得志于共山之首!”
(2)宣王祭天
周宣王继位后,于次年改元,即为宣王元年(共和15年,元始前827年)。宣王面对宗周大旱,亲作《云汉》一篇,祷祝天地,以乞甘霖。诗曰:旱魃为虐,如惔(tan2)如焚。后稷(ji4)不克,上帝不临。赫赫炎炎,涤涤山川。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父母先祖,则不我虞。群公先正,则不我助。昊天上帝,则不我闻。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瞻卬(yang3同“仰”)昊天,有嘒其星。敬恭明神,昭假无赢。大夫君子,无弃尔成。昊天上帝,曷(he2)惠其宁?——祷祝甫一完毕,立时乌云密布;很快,昊天降霖,厉王怨散;之后周遂大雨,天下燮和!
2、宗周异象
(1)三重异象
共和行政末年,宗周异象频生。先是从共和十年到共和十四年的五年时间,宗周连续大旱,百姓苦不堪言!再是这五年中每年都会有一名大国国君薨逝,直至最后一年厉王驾崩乃止,贵族节哀不止!最后就是共和十四年,厉王驾崩不久,久旱的宗周有宫室忽然起火,火势极大以致屋焚,王室损失惨重!三重异象,立刻就使宗周的国人与贵族人心惶惶,从而加速了三公还政的进度。而关于上述共和三重异象的记载可参阅《竹书纪年》与《太平御览卷八七九》。
(2)权利交接
而权利交接之后,年轻的宣王能否立刻稳定住局势,并安定那些因异象而惶恐不安的百姓与贵族,就成了宣王继位后的第一场考验。于是宣王选择了祭天求雨。宣王元年,即元始前827年,周宣王整身敬天,以修德禳灾,在祭天求雨不久后,终化凶为吉。当年六月,天降甘霖,宗周旱解。周宣王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人证明,自己深受天眷,是当之无愧的天下共主。至此百官敬服,万民归心。
【
《太平御览卷八七九》的记载:“又曰:共和十四年,大旱,火焚其屋。伯和篡位立,故有大旱。其年,周厉王奔彘而死,立宣王。”
《竹书纪年·厉王二十六年》:大旱,王陟于彘。周定公、召穆公立太子靖为王。共伯和归其国,遂大雨。大旱既久,庐舍俱焚,会汾王崩,卜于大阳,兆曰厉王为祟。周公、召公乃立太子靖,共和遂归国。和有至德,尊之不喜,废之不怒,逍遥得志于共山之首。
】
3、求雨云汉
(1)宣王求雨
历史上对宣王求雨的记录主要有两次,分别是在宣王初年与宣王二十五年。可分别参阅历史文献《竹书纪年》与《太平御览卷八十五》。复述故事时,选用的是宣王初年这一条求雨的记录。当然也有记载认为此次降雨,非宣王之功,而是由于共伯和不贪权位,功成身退,及时还政于周,使天大悦,方降甘霖。
【
《今本竹书纪年·宣王二十五年》:大旱,王祷于郊庙,遂雨。
《太平御览卷八十五》引用《帝王世纪》曰:宣王元年,以邵穆公为相,秦仲为大夫,诛西戎。是时,天大旱,王以不雨遇灾而惧,整身修行,欲以消去之,祈于群神,六月乃得雨。
】
(2)云汉争议
宣王求雨时的祷祝之辞《云汉》,可参阅《诗经·大雅》。该诗一般被认为是周宣王在遭受大旱时,祭神呼救时所作,不过有争议,例如《太平御览卷八十五》引《帝王世纪》曰:“大夫仍叔美而歌之,今《云汉》之诗是也。”即说作者不是周宣王,也不是祈雨祷辞,而是周大夫仍叔歌颂周宣王诚心祈雨而作的赞歌。这个观点的产生可能是因为诗歌中有一句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整句读起来不像是宣王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的自述。而更像是旁观者以第三人称的视角,描写宣王求雨时的言行。不过诗中多次出现了我这个字,而联系上下文,可以明显看出这个第一人称代词代指的绝不可能是旁观者仍叔,故这个以第一人称自述的只能是求雨的当事人,因此我依然遵照主流观点,即此诗为宣王自作,以祷甘霖。
但无论《云汉》的创作时间和创作人怎么争议,有一点需要强调,就是诗中的倬彼云汉与有嘒其星等句已经明确指出了这场祭祀仪式是在夜晚进行的。只是一时间找不到夜间祭祀的合适素材,才用了白天祭祀的影像。但小伙伴要注意,这首诗是夜间祷祝时所用。白天是没有倬彼云汉,也没有有嘒其星。
4、山说嵓语
好了,宣王继位的故事就暂告一段落,宣王的顺利求雨,成功使自己的继位,为人心所向,众望所归。但当权利平稳过渡后,却有更大的考验正等待着宣王,一场西周史上的旷世奇冤即将发生。而宣王这位手握至高权柄的年轻天子,又将会如何面对和处理呢?请看下一件种花家事——伯奇奇冤!
本期文案完成于9月4日星期天。距离中秋教师双节只剩6天,但暂时还不知这个节能否回家过,目前疫情形势尚不容乐观,今天上午刚做的全员核酸,也不知结果如何?这一期视频会短一些,不过下个视频会较长,因为伯奇的故事实在复杂,不仅故事本身复杂,就连故事的流传过程也极为复杂!待本期视频完成后,就赶紧开始下期视频的制作。
另外,本节文案,稍后会放到视频对应的笔记区中,有兴趣的童鞋可以前往查阅,小伙伴们,我们下节再见!
5、附录
(1)《诗经·大雅·云汉》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
天降丧乱,饥馑荐臻。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圭壁既卒,宁莫我听?
旱既大甚,蕴隆虫虫。不殄禋祀,自郊徂宫。上下奠瘗,靡神不宗。后稷不克,上帝不临。耗斁下土,宁丁我躬。
旱既太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昊天上帝,则不我遗。胡不相畏?先祖于摧。
旱既太甚,则不可沮。赫赫炎炎,云我无所。大命近止,靡瞻靡顾。群公先正,则不我助。父母先祖,胡宁忍予?
旱既太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我心惮暑,忧心如熏。群公先正,则不我闻。昊天上帝,宁俾我遁?
旱既太甚,黾勉畏去。胡宁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
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昊天上帝,则不我虞。
敬恭明神,宜无悔怒。旱既太甚,散无友纪。鞫哉庶正,疚哉冢宰。趣马师氏,膳夫左右。靡人不周。无不能止,瞻卬昊天,云如何里!
瞻卬昊天,有嘒其星。大夫君子,昭假无赢。大命近止,无弃尔成。何求为我。以戾庶正。瞻卬昊天,曷惠其宁?
(2)《太平御览·卷八十五·皇王部十·宣王》
《史记》曰:宣王即位,二相辅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十二年,鲁武公来朝。宣王不修籍於千亩,虢文公谏曰不可,王弗听。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戎。王在位四十六年,崩,子幽王宫涅立。
《帝王世纪》曰:宣王元年,以邵穆公为相,秦仲为大夫,诛西戎。是时,天大旱,王以不雨遇灾而惧,整身修行,欲以消去之,祈于群神,六月乃得雨。大夫仍叔美而歌之,今《云汉》之诗是也。是岁,西戎杀秦仲,王於是进用贤良,樊侯仲山父,尹吉父,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南仲方叔、仍叔、邵穆公,张仲之属,并为卿佐。自厉王失政,猃狁、荆蛮交侵中国,官政隳废,百姓离散,王乃修复宫室,兴贤人,纳规谏,安集兆民。命南宫仲、邵虎、方叔、吉父并征定之,复先王境土,缮车徒,兴畋狩,礼天下,喜王化复行,号称中兴。
《墨子》曰:周宣王杀杜伯,不辜。杜伯曰:“死若有知,三年必使君知之。”宣王田於圃田,从人满野。日中,杜伯乘白马素车,朱衣朱冠,手执朱弓,挟朱矢射王而中其心,折脊伏皮而死。从者莫不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