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聊聊今年教育学考研形势

2023-07-28 11:29 作者:徐影老师  | 我要投稿

点开这篇文章的同学,我想大家都决定了要考研,但哪怕是做好了决定,但内心可能还是会有一些疑惑。


硕士研究生真的那么不值钱了吗?

现在的考研形势怎么样?

选择考研真的是对的吗?

……


今天我想和大家来聊聊考研的整体形势。


考研人数变少了

大家有没有觉得今年的考研好像和往年有所不同?


很多同学告诉我,往年四五月份开始,图书馆就座无虚席了,大家都在准备考研,但今年考研的人好像没那么多了。


大家应该也是一样的感觉——考研人数在整体上变少了。


其实想想也能理解为什么考研人数变少:

  • 疫情结束,决定不挤一条赛道了,决定出国留学深造;

  • 看透考研太“卷”,准备直接考教师编制或者公务员;

  • 认为考研不是唯一的路,没必要在这里“卷生卷死”;

  • 不读书了,直接找工作,干脆去吃打工的苦了;

  • 受“读完研出来可能会怎样怎样”舆论的影响;

  • 24考研改革,333教育综合要统考。


考研这个赛道好像正在慢慢恢复到它曾经的样子——大家是从内心里想考研,想要追求更精深的学问。而大概近10年以来的考研,感觉就仿佛是不考个研、不读个研究生就不行似的。


有必要考研吗

应该有很多同学都思考过这个问题,尤其是当身边有不同声音、网络上的言论很多很杂的时候,我们对于自己该何去何从的迷茫是很强烈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01 过往情结推动下的考研


有的同学选择考研是真的很想考研,他希望通过考研换一个学校、换一个专业、换一个平台,完成自己高中或者现在对某个院校的情结。


而且这个情结很重,重到也许他手边有好的工作,或者有好的其他选择,但他都放弃了、不要了,这个情结推动他还是选择考研。


这种情况下,考研成功上岸的愿望是很强烈的,备考时的动力和信心往往也很强。

02  被裹挟着选择的考研


很多时候大家会觉得是我们自己选择了考研这条赛道,但其实我们是被左边推推、右边推推,推着推着就已经在考研的道路上了。


可能有的同学想出国深造,但家长不支持或者也没什么合适的机会;可能有的同学其实不想读书了,打算直接工作,但到了就业市场一看,发现好像没有什么好机会;可能有同学的父母建议考公考编,但查了一圈下来发现自己能报的太少、竞争又过于激烈……


是环境让我们选择了考研,因为这条路可能是最近的路了。


03  知识和能力比文凭更重要


如果我们考上研究生了,能拿到更高一层的学位证和毕业证当然是件好事。当然,我不是在鼓吹这个学位多么重要,我想说的是学习很重要。


拿到文凭也就意味着你还收获了知识和能力。


文凭就很直白,学校把证书给到你手上,你再带着它找工作;而知识和能力是实打实的、见真章的东西,比如你去学校试讲或者面试的时候,试一试就能知道你有没有知识、有没有能力。


所以如果考上研究生了,在读书和追求这个文凭的过程中,永远都要记住书要读给自己,一定要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学了就要学得很好。


前两天我们凯程的好几个老师坐在一起聊天,聊了很多,其中有一点是我们感受到理工科的进入门槛和学完之后的壁垒会比较高,但它可以说是有上限的。


而文科我们说实在的,不管你现在把哪一科拿出来,好像它的专业壁垒都不强,跨专业的学生也都能学懂,但文科有个特点是它的纵深很深,或者说它的高线很高,它需要我们阅读很多的书,思考得越多,你才有可能在这个领域里做得更好。

所以我的意思是,不论什么原因促使你决定考研,甚至说的再直白一点,你可能就是因为不想学数学、不想学法、不想学新闻、又不想学社会学哲学这些学科,迫于无奈才决定了学教育学,但你决定要学了,也学了好几个月了,那就只有坚持下去,一条道走到黑。


一旦你进入了教育学这个考研赛道,那就不要再犹豫,或许学着学着你就发现自己挺适合学教育学的,也许听课听着听着你还爱上了这个专业。


总之,决定了就不要想七想八,不论你决定的事是不是考研、是不是我们教育学考研,你需要做的事都是定下心来,把一件事做好。


趁着今年考研人数变少,趁年轻,有这个机会就抓住。

教育学硕士(学硕)的考研情况

下面我们进入到教育学考研内部,分开讲讲学硕和专硕的情况,先说学硕。


01  考试大纲和风格基本定型


我们学硕的考试整体来看基本是定型的,因为现在有一个非常成熟的311统考大纲,也有非常成熟的考试形式,考卷风格整体上也偏向于理解多一点,这样不是完全考死记硬背,更多是在考查学生的能力。


所以大家的复习就是围绕考试大纲和真题,二战的同学现在起就可以开始了解真题,一战的同学现在就是理解基础知识,然后慢慢从背知识点走向和真题对接。


虽然整体上学硕的考试基本定型了,但也不代表它的大纲不会有变化,如果有变化可能还是按照老规矩——9月份公布新大纲。


不过这个大纲也不是每年都变化,可能隔上个两三年才变一次,去年刚新增过知识点,我觉得今年顶多是改一改表述,新增知识点的概率会低一些,当然也不排除会再新增,但这个新增你肯定能顾得过来。


目前311统考大纲的内容体系已经非常庞大了,幸好学硕同学没有专业课二,所以你现在集中于5门学科,扎扎实实地把它啃下来。


02  学硕的招生人数更少


和专硕相比,学硕的招生人数确实更少,未来也有可能会不断减少,因为国家更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


尤其是大家进入到专业,从每个招生方向上去看,可能一个方向就招1个人,比如说好不容易看到某个院校的教育学原理专业招生人数是8个,结果仔细一看,教原分8个方向,每个方向只招一个人。


我很理解你们的痛苦,但现实就是如此。


其实大多数院校的复试会按照大的二级学科来面试,然后等到9月份开学之后,老师和学生再进行互选,这时候还会有一波具体研究方向上的调整。


尽管报考的时候会报到具体方向,但我们看专业的总体招生人数更有参考意义。


03  什么样的同学报考学硕


特别想和同学们说一下,如果将来想当大学老师,想从事研究型的工作,或者去做和教育相关但又不是到基础教育阶段当一线老师的工作,选择学硕就对了。


我还建议学硕同学读完硕士再去读个博士,就是一口气把它读下来。


在读硕士的时候想办法把雅思、托福这种考一考,争取个交换生的机会,去国外拓展下视野,很多发达国家、欧美国家的教育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教育硕士(专硕)的考研情况

今年对于专硕同学来说其实真的挺难的,但变革的年份往往是挑战也是机遇,很多人都在观望或者退出,所以正在认真备考的同学已经很勇敢了。


01  统一考试大纲还未公布


既然去年教育部就公布24考研专硕的333教育综合会统考,其实应当今年三四月份就公布统考大纲,早点给我们,我们就能早点学。


从今年年初我就盼着333统考大纲了,盼到6月没有,这都7月了,总该公布了吧。

333统考大纲不公布,各个院校就不动弹,不说自己要不要加入全国统考。万一7月大纲公布了,会不会有的院校说暑假放假休息了,9月份再说……


因为这个事,我等得花儿都谢了,希望近期就公布吧!


02  专硕可能“三分天下”


在这种情形下,有一个小小的预测,专硕同学可能会根据院校的不同选择而分为三大类:

  • 参加全国统考

院校决定放弃自己出题,跟着全国统考大纲加入统考,目前已经公布加入统考的院校有5所,这些院校还挺爽快,不知道新大纲是什么样,毅然选择加入,早早就给学生消息,报考的同学只需要耐心等待统考大纲就行。


333教育综合统考院校汇总

  • 不参加全国统考,不确定是否参考大纲

第二类院校不参加全国统考,但它可能依然参照旧的全国大纲进行自主命题,也有可能参照新的全国统考大纲进行自主命题,这个我们就得看到时候院校公告怎么说了。

  • 不一定参不参加统考,持观望态度

还有一类院校也在等,它要看看统考大纲是什么样的,喜欢就参加,不喜欢就按旧大纲来考试。每个高校都有自主权和自治权,我们也还是得等院校通知。
希望统考大纲和院校都痛快点,早点公布,让学生放心。


03  目前应该怎么复习


有两个选择,其一是硬着头皮等,等院校的招生简章,其二是早做准备,不耽误时间。


目前我们首先还是按照旧大纲来学习,但建议同学们提前做做准备,如果大家信任我们的话,《应试解析》还有凯程课堂中补充的一些新大纲中可能有的内容,都可以提前看看、学一学。
但愿我们补充得能尽量准一些,让大家能够在后面少学点。


总之,我们时刻做好准备,包括心理准备,不论统考大纲是啥样子的,我们不影响太多,该学什么学什么就行了。

其实大家也能感受到,今年考研人数少并且有变革,可能对大家而言是个好机会。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决定考研的同学可以狠狠抓住今年,说不定上岸的就是你。


我依然相信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希望同学们减少观望、减少等待,该学什么学什么,见招拆招就够了。



聊聊今年教育学考研形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