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和】万寿宝塔(7)【原创同人文】

第07章 博物馆
1998年8月6日,从上游倾斜而下的洪峰,进入湖北省荆州市境内。一百多公里长的荆江大堤,处处浪花飞溅,丝毫不减美国在伊拉克的狂轰滥炸。
浪水打在观音矶上,水花翻腾着,有半个人高,整个堤坝上湿漉漉的,积水沿着地面石砖的缝隙流淌着。
红白相间的警戒线拉起,禁止群众进入江堤围观。
市水利局的领导亲自来到观音矶,媒体记者拍了几张照片就灰溜溜地跑掉了。堤坝上就留了几位警察和水文工作者。
黑色的三脚架,几十厘米长的摄像机,对准了江堤上的水位表。言和在自家二楼看着他们,看那拍上来的江水跳起来都有人的腰子高了。
到了午后,公安局、市政局、民政局、建设局、卫生局等有关部门联合出动,几十辆卡车占满了街道,堵得水泄不通。工作人员大多穿着白色的背心,身上全是汗,手里戴着白色的手套,匆忙地从卡车上卸着沙袋。
言和家这种两层楼的平房都被沙袋砌了一个“门槛”。江堤上开始累筑沙袋。言和这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不简单。每年夏天涨点水她早已司空见惯,但绝不会对荆江大堤造成威胁,今日看到那密密垒砌的墨绿色沙袋,她觉得恐慌起来。
“言和在家吗?”
言和听到自己同学的声音,向一楼的街道俯看。那是她初中的同学,中考后去了不同的高中,平时联系也少了。
言和的母亲招待着她们,她们很有礼貌的谢绝了。言和立即跑下楼去。
“阿姨。我们高中有一个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预约在明天下午。是市博物馆的志愿者。我们想让言和一起去。不要钱,还可以吃到一顿晚饭的。”那同学与言和一样留着短发,但是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文绉绉的。
言和的母亲戴红花自然不好意思拒绝,她向来开明,就同意了。
到了第二天一早,言和发现堤上的沙袋已经垒好了,与之前不一样,虽不至于“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江堤上也隔着一百多米就有一个棚子,里面是不知道什么身份的工作人员。
一同乘坐公交车,摇摇摆摆,到了车水马龙的市区。
“湖北省荆州市博物馆”,白底黑字的牌子,竖着排列着粗宋的大字,挂在了旁边的柱子上。两层楼高的建筑,红墙青瓦,古香古色,蓝底鎏金楷书的牌匾,汉白玉雕砌的栏杆,与荆州古城的气质相当。
战国时期的竹简与兵器,陈列在玻璃展柜中。言和走马观花,完全不像志愿者的样子,倒像是来参观的游客。荆州虽是历史文化名城,但不至于和古都西安、洛阳、南京相比。论人口流量,又远不及北京、上海、广州。在省内也是不如武汉三镇。因而荆州博物馆的人并不多。
博物馆是少有的配有空调的单位,进来了就不想出去。
言和继续在博物馆瞎转,博物馆的线路很明确,从古至今排列着。以前这里有吴王夫差矛,后来调到省里了。墙上挂着楚国的疆域,那是战国七雄中疆域最为辽阔的一个。南可扫荡六岭,北可问鼎中原,东破吴越,西拱巴蜀。而那以五角星标出的“郢都”便在今日荆州市区北边五公里处。
转眼是隋唐的佛像,宋元的丝绸,明清的古籍善本。还有那辛亥革命时拆除“满城”墙的老照片,与几年前拆除柏林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言和抿着嘴笑着,感叹这岁月如梭,一去不返。
“雄赳赳,气昂昂。”粗体的红字标题格外醒目,墙上画着翻滚的红旗。“荆州军民忠勇爱国,在社会主义的号角下,积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陈列着当时的一面军旗,不知道是不是染料的问题,军旗变得有些暗了。还有一些缴获的美国枪械、手雷,甚至鱼罐头。
一晃,四五十年就过去了。
陈列桌里几张彩色的纸吸引了言和的注意力。
言和看着觉得好笑,“中国侵略大韩民国的罪行会被历史铭记”,上面画了夸张的漫画,中国化为一只章鱼,伸着触手捏着朝鲜半岛。按照博物馆的注释,这是美军当时空投的“宣传单”,言和不得不感叹这传单颠倒黑白的能力。谁侵略朝鲜,是个明眼人还看不出来吗?是谁在韩国驻军、修建军事基地、部署导弹,而且到四十年后还不肯撤走?
“自由将会引导韩国人和中国人”第二章传单上面配了一幅自由女神的画像。言和也是一笑而过。说得好像美国侵略韩国之后,韩国人就变成了美国人似的。
“聪明的中国士兵的故事”言和拗口地读着,一句话两个“的”,不愧是外国人写出来的。这是一个四格漫画,说中国士兵受伤后逃到了“联合国军”,然后吃好的、喝好的,还收到了最好的医疗待遇。言和继续微笑着,看着这反讽意味的宣传画。堂堂“十六国联军”,打不过站起来的中国人和朝鲜人。
最后一幅蓝色的版画,则让言和笑不出来。
“中国人的躯体能抵挡住洪流吗?”
画面里,十几个中国士兵手挽着手,背后是滔天的洪水,他们肩并肩,背对着洪水,脸上是无奈的表情。天上则是美国的两架轰炸机,机翼上写着US的字样。
言和伏在玻璃柜台上,盯着里面的画面。美国能把自己比喻成洪流,真不知道《孟子》里“洪水猛兽”这个成语吗。
言和笑不出来,抬起头,继续往前走着。
等到回到家里,发现街上已经拉起了横幅,写着“万众一心,切实保障荆江大堤安全。”
躺在床上,乌云遮蔽了那渺渺河汉,就连月光也透不进来。论紧张,她不紧张,她没见过长江决堤的样子。上一次荆江决堤,还是大清朝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