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专家交流:家电企业进入储能市场,会对现有市场产生冲击
快车通道:
怎样学习碳领域的相关知识?(免费系列)
汽车行业碳中和系列汇总
汽车LCA专家孙锌:实现汽车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的八大路径
汽车左B柱LCA系列汇总
汽车白车身LCA系列汇总
废旧轮胎再生橡胶LCA系列汇总
一、市场容量
1、欧洲市场容量?
2021年,欧洲装机量2-3GWh,预计2022年6-8GWh。
2021年,德国装机约42万户,2022Q1装机8万户。2022年目标装机40-50万户,单位家庭装机8-10KWh,按10KWh计算,约4-5GWh。德国在欧洲装机占比50-60%。
2022年,意大利需求1.5GWh,西班牙1GWh,英国1.5GWh,德国4-5G,荷比卢约500MWh。
国内几家大厂产能总和,能够满足欧洲市场需求,市场份额大、有品牌的厂家出货量快速上升。小规模的厂商虽然量在快速上升,但是存在差距。
是否能完成最终实际装机量需要观察,三大制约因素:(1)安装费用快速上升。(2)安装工人短缺。(3)安装周期拉长。 2、非洲和东南亚市场如何?
非洲和东南亚市场主要是离网市场,更适合做逆变器。
东南亚和非洲整体有2-3GWh的需求,但是格局比较分散。欧美、日本、韩国、澳洲去年合计3GWh出货,今年预计4-5GWh,明年预计30-50%的增速。今年全球预计15-20GWh,明年20-25GWh甚至25-30GWh。
全球市场存在去铅酸化趋势。
3、美国市场如何?
美国是一个比较大的离网市场。由于电网存在老化问题,家庭和电网的交互意愿不强,美国家庭更愿意自给自足,使得美国市场家庭储能出货量增加,因此美国的户用市场是值得关注的。 二、收益及补贴
1、欧洲户用光储的经济性?
5KWh/10KWh的项目,逆变器出货价格7,000元左右,终端价格1万元左右,电池10KWh(以派能为例)出货价格1.8万元左右,终端价格3万元左右,安装费用约2.1万元。整个系统6万元左右。
以德国电价为例,1度电40欧分,10KWh对应400欧分,电池放电深度为90%,一天节省3.6欧元,一年节省约9000元,7年左右回本。
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士等地的补贴会占到整个系统的1/3,因此5-6年会回本。意大利的补贴相当于电池免费提供,只需要一半的回收周期。家庭购买比亚迪、特斯拉等比较贵的电池,是为了用电的稳定性,而不是经济性。 2、补贴的期限?
德国的柏林、汉堡延续至明年年底,意大利据传言9月份会削减30%-50%。奥地利是资金池,每年都提供但有限额。补贴在2-3年内是利好政策。 三、订单及需求情况
1、储能电池要求?出货量为何没那么大?
企业在年初做了正常的产能和出货规划,但5月份开完展会后,发现市场需求量和订单量与产能完全不匹配,因此加速扩产。下半年很多厂家的产能会逐步释放,但不一定快速响应市场订单量,存在一定的不匹配度和时差。从订单量看,各家的订单交付周期都在拉长。 2、订单交付周期拉长会导致大厂订单分流吗?
有些经销商会将交付不了的订单找二供,但不会砍掉原有的订单。如果砍掉原有订单,一定是产品或交付节奏问题。大厂的节奏不会有很大问题,且跟经销商提前谈好。 四、行业竞争
1、未来竞争格局是否会变化?
现在需求旺盛导致产能和需求不匹配。未来需求减少,一供的品牌时间长,供货能力强,所以对于二供不利;如果需求持续向好,对于新的玩家和本身与头部企业竞争的企业存在一定空间。 2、家电企业与光伏企业的渠道是否重合?冲击如何?
经销渠道不一定重合,但最终的用户可能会重合。
如果家电企业进入市场,会产生一定担忧,其供应链很强,芯片、IGBT不存在问题,现金流较好,目前仅欠缺对产品和市场逻辑的理解。如果其横向收购打通产品市场或以原有渠道直销自己的产品,确实会对现有市场产生冲击,需综合考虑其渠道端的专注度和集中度以及对产品的理解。
家电企业目前已经有所布局。
免费服务:
(在公众号发送以下关键字可以查看相关系列的内容)
国际碳市场,中国碳市场,碳中和,碳交易,碳资产,碳计量,碳排放,林业碳汇,绿色金融,CCER,ESG,CCUS,锂电池,电池回收,电力碳中和,电价政策,汽车碳中和,碳汇造林方法学,磷酸铁锂专家交流,磷酸铁,林业碳汇专家交流,抽水蓄能,ISO14064-1,绿电专家交流,广东汽车碳足迹,汽车左B柱LCA,汽车白车身LCA,碳减排制度,CCER制度,废旧轮胎再生橡胶LCA,发达国家碳排放政策,动力电池发展趋势,钢铁碳中和,氢能,智慧园区,智慧建筑,智慧交通,数据中心,中国乘用车双积分,低碳供应链,循环经济,华为零碳智慧园区,动力电池市场回顾,传统车企电动化战略,碳市场展望,电力市场政策,水泥碳中和,玻璃碳中和,化工碳中和,可持续发展案例,可持续发展调研,动力电池系列汇总,工业互联网双碳园区,大宗商品碳关税,碳关税专家交流,锂电材料专家交流,石墨化专家交流,新型储能政策专家交流
付费服务(零碳工厂、零碳园区):
1、个人和企业层面的碳排放管理、碳资产管理培训
2、上市企业组织层面碳盘查、产品层面碳足迹、碳中和规划、碳配额资产托管、国内外碳信用申请和交易(CCER、林业碳汇、VCS、G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