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什么是焦虑?又该怎么应对?

2022-06-09 05:35 作者:张文举的元宇宙  | 我要投稿


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以下这些情况?


当向陌生人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会精神紧张;

当和老师、上司等人对话时,会不由自主地语无伦次。

我们常常给自己贴上“社恐”的标签,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种痛苦的状态。



那么什么是社交焦虑,又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焦虑呢?


下面有24种焦虑情况,我们可以对照一下,看自己的焦虑程度,对号入座的越多,证明焦虑程度越高。



1.和老板、老师、专家、沟通时候会不由自主的紧张;

2.不愿意和别人用眼神接触

3.自我介绍或者上台发言的时候会紧张

4.很难融入同事之间的圈子

5.和某个人单独相处总是无话可说,气氛不自觉的尴尬

6.总是担心自己说出来的观点,会让别人觉得很愚蠢

7.到店里退货或者买东西砍价时,会感到不好意思

8.很难对别人的观点提出异议;

9.在社交场合不知道手该放在哪里

10.和不熟悉的人沟通总是会紧张

11.总是觉得自己和别人沟通时会说一些令人尴尬的话;

12.在人群中我总是担心会不会被忽视

13.遇到有过一面之缘的人,心里想打招呼,动作却发挥不出来

14.自己在打电话的时候,别人听到会让自己感到不舒服

15.在公众场所吃饭或喝酒我会感到尴尬或焦虑;

16.在公众面前表演节目、游戏总会感到焦虑;

17.自己工作的时候,旁边有人看着总感觉不舒服;

18.打电话、发邮件或发短信给不太熟悉的人时会焦虑;

19.上公共厕所总是感到焦虑和害羞;

20.很难与吸引我的人自如地交谈;

21.考试让我焦虑;

22.在主持聚会或活动时会感到压力、会焦虑;

23.自己总是很难拒绝推销员或律师;

24.总是不喜欢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社交焦虑有一个非常典型的表现,就是“自我逃避”。


一群人在一起玩的时候总是给人感觉“有事,很忙”,这是一种自我逃避的现象。到别人家去玩,大家一起聊天,自己却总是和宠物待在一起


过节时家庭聚会,总是一个人去洗菜刷碗,这些现象都是一种自我逃避。


社交焦虑分三层


1.社交尴尬,比如服务员上菜,说:您慢用。然后自己也说:你也是。这就是习惯,那种紧张、不自在的结果导致的。


2.社交焦虑,也就是害羞。比如,有人想买杯奶茶,正准备过马路时候,看见过来个熟人,为了避免和熟人打招呼,赶紧掉头就走了。这就是日常社交焦虑会带来害羞的结果,丧失很多的机会。



3.极度羞怯,极度羞怯就会导致社交焦虑障碍。到这个阶段就变成一种心理疾病了,而且是在所有心理疾病当中排名第三位的疾病。


社交焦虑障碍的患者,仅次于抑郁症患者他的表现就是,超级纠结,为此失去了很多东西,这就是社交焦虑障碍。



那么社交焦虑是怎么产生的呢?


第一个来源就是遗传。


比如小明每天出门上学,妈妈都会把他收拾得十分体面。

然后晚上回家他妈妈就会问:今天见到谁了?别人怎么跟你说的?他们怎么评价你?

这样的妈妈,她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孩子的看法,原因就是自己做什么事都会担心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看,自己特别焦虑,这种焦虑的感觉会遗传给孩子。


第二个来源就是负面的自我学习


就像小明的妈妈,他并不是从小明外婆哪里已传过来的,而是因为生活中总是被别人评判,这种负面的批判,听得时间久了自然产生了焦虑,这个过程就是大脑不断地自我学习,总是听到别人的负面评价,就会觉得我真的不行,慢慢大脑就总结出来的焦虑


是我们形成社交焦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社交焦虑的本质其实就三个字“怕暴露”。


l怕暴露我们的焦虑


l怕暴露我们的外表


l怕暴露我们的性格


l怕暴露我们的社交技能


这四种几乎是每个社交焦虑的人最担心的东西;


总是担心别人会觉得我长得不好看总是担心别人会说我腿粗总是担心别人发现我不会讲笑话.....


如果别人知道的话肯定说我,所以不能被别人知道,正是这种担心是,产生社交焦虑的本质动力。



1980年的时候,哈佛大学做了一个实验:通过玩游戏观察孩子的行为,请专家给孩子讲很多好玩的游戏,结果有的孩子虽然好奇,但是会躲在老师的后面,有一些孩子就会主动参与游戏


经过观察,就可以分为两类行为,一种是有儿童行为抑制,一种是没有的。


等到青春期13岁的时候,他们出现了分界他们的智商、学习、受欢迎程度似乎都没有明显的区别,有行为抑制的孩子,最后只表现在了社交焦虑这件事上出现了社交焦虑的状况。


其中,他们中间有34%的孩子出现了社交焦虑


而其它66%的孩子,虽然行为抑制已经深入其骨髓,但他们仍感觉表现正常,这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内向的人”。


这就会有一个很容易混淆的概念,内向不代表就会有社交焦虑,不愿意参加活动,但不会因此而恐惧。


所以,社交焦虑症,并不能以内向和外向来归纳,外向的人同样也会有社交焦虑,只是不容易从表现上看出来。


怎么改变社交焦虑?



首先我们就要知道大脑在焦虑时是怎么样的反映,实际上,有社交焦虑和一个没有焦虑的人,在大脑的反映上,也就是三秒钟的差别。


比如说,有社交焦虑的,在见到陌生人的时候,大脑当中的杏仁核都会起反应:有陌生人,我需要表现了立马开始紧张。



如果是一个没有社交焦虑的人,他的大脑皮层会立刻对杏仁核进行纠正,说:没那么严重,不就是打个招呼吗


这是两个系统,大脑皮层是负责理智的,杏仁核是负责激动的杏仁核一激动,大脑皮层就会马上进行安抚


而有社交焦虑的人,大脑皮层就会延迟三秒安慰这个杏仁核,而恰恰是这三秒的时间,这个人可能已经选择了逃避的行为。


认知行为矫正可以改变社交焦虑



心理学家专门找了一批社交焦虑的人,进行认知行为治疗经过了四个月的训练,再对他们的脑部扫描发现他们大脑皮层活跃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快,不会出现三秒延迟了。


也就是说,社交焦虑通过认知行为的矫正,进行刻意的训练,是可以治疗的



重要的是怎么进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首先我们要对付的就是我们头脑当中的内在评判。


社交焦虑的根本来源脑海当中有一个声音,老在评判自己很糟糕,这样会被别人嘲笑。


就像我自己小时候,只要穿一件新衣服上学,一定会紧张,就觉得别人会看自己。其实,别人都没发现穿了件新衣服,这就是典型的内在评判。


怎么样能够打败我们的内在评判?


有一个办法非常有效,就是帮自己在大脑中找一个“辩护人”。


当出现焦虑状况的时候大脑模拟出一个辩护人,替自己指明是谁在瞧不起自己,


比如,会议上的演讲事后感觉,自己表现糟透了,很多人都在嘲笑我,以后没法见人了。


这时候请出来自己的辩护人,让他指明,


谁会笑话自己

会怎么说?

这种人多吗?

有几个?

在什么场合?

什么情况下?

他会说什么样的话?


空焦虑是没有用的,模拟现场指明就会发现,把它具象化的时候,其实别人没那么在乎,这就是辩护人自我疗伤


我们总是担心自以为存在的缺点,却全然忘了我们还拥有自我疗伤的天赋,只是自己没有去打开那个疗伤的开关,或者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我们还可以自我疗伤;


就像我们皮肤上划伤了一个小口子,即使我们什么都不做,伤口也会愈合,这是我们外部自我治疗的能力,同样在我们的心理上也有种能力,只不过需要我们打开这种能力的开关。


焦虑起源于一个灾难化的想法,让人莫名其妙地烦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当自己辩护人出来指明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没啥,焦虑自然就化解了,怕就怕在在那里空焦虑,不想办法解决。



正确看待内在评判


其实,内在评判最终的目的,只想让自己做到最好,但它是以一种无效的方式让自己知道这一点的,所以请跟它讲讲道理,告诉它自己有多强大,提醒它友善胜过批评。

要告诉内在评判,现在我要失陪一下,去直面一些恐惧。




如果我们整天被这个内在评判左右,我们是不会有勇气去面对真正的恐惧,我们根本没办法去处理真正要面对的那些难题,所以,面对才能解决问题,逃避只会增加问题。



我们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需要做到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与人为善,敞开心扉。

什么是焦虑?又该怎么应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