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堀辰雄《芥川龙之介论》(6)
6
我再一次回到他的历史小说中,论述其中的每一部作品吧。
在
《某天的大石内藏助》(大正六年)
《袈裟与盛远》(大正七年)
《枯野抄》(大正七年)
等等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最杰出的心理描写。
《戏作三昧》(大正六年)
这是描写戏作者曲亭马琴的作品。但是,比起被描绘的人的肖像,好的肖像总是更像是那个画家的肖像,可以说,这是他自己的肖像。
马琴在钱汤里,听到有人在说他坏话。
“头一点,马琴写的玩意儿,全靠耍笔头,肚里没一点货色。就算有,也像个教私塾的冬烘先生,不过讲一通‘四书’‘五经’罢了。因为他对当今世事,一窍不通。证据就是,除了陈年旧事儿,他压根没写过别的。要把阿染和久松这两人写活,(原译注:阿染和久松实有其人,因双双情死,成为江户时代歌舞伎、木偶净琉璃脚本的题材。)他还没那本事。所以,才写什么《松染情史秋七草》。(原译注:《松染情史秋七草》(1808)系马琴根据阿染和久松情死事件改编的小说)照马琴大人的口气说,这类例子已多得数不胜数。”
“要讲写小说,一九(原译注:即十返舍一九(1765-1831),江户后期的戏作家,以《东海道徒步游记》等滑稽小说而知名。)和三马才了不起呢。人家写的人物,浑然天成,活灵活现。绝不靠耍小聪明,卖弄半吊子学问,胡编乱造。这一点上,跟蓑笠轩隐者(原译注:马琴的别号)之流,不可同日而语。”(高慧勤译)
听到这些,马琴会心里面不舒服。但是,那是不顾事实的愚蠢论调。因为别人糊涂,理解不了他执笔时的严肃心理。——所以作者在后半段,描写了马琴濒死般写作的疯狂,与坊间议论形成了对照。这也分明是作者对评论自己的反抗和自我辩护。
在这之后的
《偷盗》(大正六年)
《地狱变》(大正七年)
是有不足的作品。有的情节非常残酷,可以认为是天才的,但气度不够。就像是什么很便宜的絵双纸。有个评论家认为《地狱变》是他的最高杰作。(这里好像是正宗白鸟)我反对。我倒更愿意把那篇华丽寂寞的《六宫公主》置于《地狱变》之上。说起凄惨,《地狱变》还比不上他晚年的《齿轮》。
与这三篇相反、
《奉教人之死》(大正七年)
《圣·克里斯多夫传》(大正八年)
是完成度高的好作品。两篇作品都是模仿了《文禄版伊曾保物语》(《伊索寓言》)的文体。是他所说的基督教类故事。这和他的其他基督教故事一起构成了他的历史小说中的独特类别。《尾形了斋备忘录》(大正五年)《鲁西埃尔》(大正七年)《阿吟》(大正十一年)《报恩记》(大正十一年)这些,都是这类的。这些故事,大多是发生在在基督教受迫害时期的美丽、悲痛的故事。他对那个时代的基督教殉教者特别感兴趣,于是巧妙地描写那些人单纯的灵魂之美。但是他的理智使他不限于那些殉教者苦恼与欢喜混杂的扩展。他仅仅是驻足在那扩展前,看着他们,爱着他们。因此,基督教故事只是悲痛而美丽。那些都是浑然天成的艺术品。我们仅是在其中感叹他描绘殉教者们灵魂的悲痛美丽时所用的技巧。
《竹林中》(大正十一年)
格式特殊。许多人叙述一件事,在此将每个人的心理展示在我们读者面前。是小说学者所说的使用 point of view different actors(复数的视点)的一篇作品。《报恩记》(大正十一年)也是以这种形式创作的。
《六宫公主》(大正十一年)
我要再强调一遍,这篇作品是他的历史小说里完成最好的杰作,所以在他的历史小说里占据最高位。没有《鼻子》和别的他独有的逆说式的心理解剖的巧妙,但却是一部非常华丽、寂寞、散发着古典气息的、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美丽作品。必须说那是他的最高杰作。
他至今(也就是前期)的作品风格到《六宫公主》就停止了。他在这之后陷入低潮。这期间,他写了《阿富的贞操》《阿吟》《三件珍宝》《偶人》《志野》等等、没有一篇脱离他的套路。
从此以后,他开始写“堀川保吉”物语系列从此开始了他的后期活动。
笔记
本节简要介绍了几篇历史小说。有心理描写出色的,有技巧特殊的。在内容上,特地强调了描写基督教徒故事的作品。(这里实际上有为后文铺垫?)《戏作三昧》中有对自己的表现,《六宫公主》是他的历史小说中的最高杰作。
正宗白鸟之后会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