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本动画制作圈的“矛盾螺旋”——是命中注定?还是要命不由天?

2019-10-20 23:45 作者:小熊猫二世  | 我要投稿



很多朋友吐槽日本动画近些年质量越来越差,题材匮乏,玩来玩去都是那些轻改套路,要不就是商业ip,过去好ip又被拿来炒冷饭,炒冷饭还一炒就毁掉一个老Ip,很多人都看到日本动画制作行业的“业界药丸”的迹象,日本动画制作圈毫无疑问是走向了一个不得不做出抉择的十字路,如果不进行调整,那么无疑会陷入更深的“矛盾螺旋”。

不注重底层画师


如果你去关注一些顶尖的日本动画大师的履历会发现,很多动画导演都是从原画升上来的,宫崎骏就是原画出身,庵野秀明也是画师出身,细田守也是动画师出身,这些顶尖的动画人才,大都有着原画、动画出身的背景,反倒是最近几年很火的新海诚,他是游戏公司的美工出身,没有充足的原画经验,他擅长画背景,而不是原画,因此他的镜头的表现力就和一些前辈差异显著;可见原画出身的导演在镜头表现力上的优势和积累

你一定会觉得,既然牛逼的动画导演都是从原画师来的,那么原画师也一定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职业?未来的宫崎骏,庵野秀明的可能性,岂不是都压在年轻原画师的身上?然而现实却很残酷,不仅原画师不得到重视,甚至可以说在日本的社会中是相当“悲催”的一个职业。为什么?一是收入低,二是工作还累。


你可以去打听一下,日本的底层原画师是什么一个收入,原画师的收入不是按月算拿固定工资的,而是按镜头计算,多做多得;日本原画师的收入大概15-20万日币是常见的水平,这个收入在日本只比在超市打工稍微多一些,如果只靠这份收入要过上单身的租房生活都很有压力,不得不额外打一份工增加收入;当然如果成为了作画监督,实力得到认可,那么有些公司会和原画师签合同,让他能够拿到固定30万日币左右的水平,那么他的收入已经可以和其他职业的平均水平看齐,但并不是每个画师都有签约的机会和资格;

二是原画师画的多收入多,但是公司加班也是没日没夜,日本的企业文化稍作了解就会知道;“黑心”公司多到没商量的,曾经就有爆出黑心公司的画师因为过劳而猝死的新闻(A-1picture),可见原画师的工作是多么得辛苦。

因此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做这个职业,又不赚钱,又工作量大,并且竞争激烈,很多人看不到前途就早早退出;

究其原因,还得从“日本动画之父”说起


业界这种局面是如何产生的,有人认为,是1960年代,为日本电视商业动画打下基础,被称作“日本动画之父”的手冢治虫定下的规矩不无关联。手冢治虫就是最早的日本商业电视动画,《铁道阿童木》的原作漫画作者,也是推行日本电视动画变革的先锋,他简化了电视动画制作的过程,确立了电视动画靠周边盈利的模式,这让更多的资本注入动画市场,好处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市场,把蛋糕做大,毫无疑问,目前日本动画市场能有如此的规模,有这么多丰硕的作品,肯定是这种模式的受益者,但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制作动画的人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动画片的制作者,只是行业的“打工人”


抛开原创动画,想想日本动画产业的流程,先有了漫画、轻小说的原作,再有了改编动画,最后再有了衍生的周边甚至游戏,这里面谁的权限最大?当然是漫画、小说的出版社,或者说为出版社出钱来动画化他们旗下作品的金主权限最大,但是仔细想想,这里面,哪个环节才是曝光度最高,最为人们所熟知的环节,想想你没看过《火影忍者》的动画片,会突然去关注《火影忍者》的漫画吗?多少人都是看了动画《海贼王》才去看漫画原作的?没错,动画片,才是整个环节中关键中的关键。而按人们的逻辑,制作动画片的人才应该是核心中的核心,但是动画片本身不赚钱,至少不是靠卖动画片赚钱,真正赚钱的,是手上握着动画的知识产权,卖衍生产品的金主……这个模式下,动画片的制作者,显然只是打工人,他们手里没有版权,也没有核心的配件,他们能做的,只是上面要求他们做什么动画,他们就得做出来,所以动画片的制作者,根本得不到行业的尊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待遇低,20年如一日,然后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20年如一日就意味着在今天,原画的价格都没有涨过,所以原画师的收入会显得这么低。

蛋糕做大了,却缺乏人才的培养


圈子越来越大,更多的作品想车成为动漫产业的“上游”,也就是成为“原作”,自然,动画制作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多,但是日本20年来,制作圈子的人才却没有成倍的扩张,原因我也说了,收入这么低,环境又不好,门槛精的年轻人哪愿意做这种事情,因此,原画、动画这样的动画中期的一线职业的人才流失不可避免,而动画的高端人才恰巧需要靠从这些基础的层面培养起,这就造成了动画制作人才的缺陷,日本动画公司接不了这么多动画,但任务要完成啊,怎么办?外包。

不断外包,恶性循环


刚才说了这么多,其具体的体现终于在这里要提到了,那就是,太多的作品,无法接纳,但是动画公司作为“打工仔”,还得完成上头的命令,不然就更加没钱赚,那么怎么办?只能外包出去,给更多的分包公司完成,而分包公司可能还有下层的制作工作室,导致层层外包,动画制作的质量就是这么变差的。

而很不幸的是,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越是不注重制作层人才的培养,不给那些原画师、动画师一个好的待遇,或者说好的工作环境,越是会缺失这一类人才,而越是缺失人才,最终无法完成的任务更多是外包出去,最后获得更糟糕的结果……更可悲的是,这种制度层面导致的恶性循环,在目前也没有根治的办法,只能不断接纳新的作品,维持其日本动画产业的“扩张”的局面,但是表面的扩张,内部却在不断崩溃,J.C.STAFF就是典型,不断献祭,献祭,献祭掉的不仅仅是动画的质量,更是粉丝们的耐心,而失去了信誉的J.C.STAFF,似乎更近一步沦为了角川为旗下作品做“广告动画”的打工仔……

日漫走投无路?天朝人说不!


庵野秀明作为业界的大佬,早就预测了日本动漫产业的颓势,但是,他没有预测到,日本的御宅文化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吸引来了中国这个御宅文化的消费大国为他们出资……2010年后,国内视频网站争锋购买日本动画片播出版权,让日本动画产业获得一根大大的救命稻草,当然,还有Netflix这样的美资企业,总的来说,是外资的引入拯救了日本动漫业,在这个握着救命稻草的时代,如果不再重整河山,那么当中国动漫也崛起,网飞也不再看好日漫的话,日本动漫,就真正的“业界药丸”了,但就目前10年内,应该还不会一下子干涸到枯萎,日本动漫的时间不多了。

日本动漫未来的形态?


问题出在哪里?已经知道了,但是,怎么改呢?常年累月产生了制度无法一口气推翻,但是业界也不是没有先行改革的楷模,例如Production.I.G.和京都动画这样的公司,创作更多的原创动画IP,靠着原创IP来赚钱,简单说,动画公司要摆脱“打工仔”的形象,要“命不由天”的开始做版权方,这个方向也许能杀出一条血路。但血路是要靠拼杀的,其中的风险也是很高的。过去,有金主养着你,现在你得为了自己的生存而留一条后路,因为你不想做“儿子”。所以,改革也意味着是双刃的结果,搞得好可以走出一条新路,搞得不好就要从舞台中退出……到了这个局面,日本动漫产业是怎么走,都会是一荆棘丛生的险路。


日本动画制作圈的“矛盾螺旋”——是命中注定?还是要命不由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