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周瑜传 译文(其三)

原文: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於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江表传载盖书曰:“盖受孙氏厚恩,常为将帅,见遇不薄。然顾天下事有大势,用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以当中国百万之众,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东方将吏,无有愚智,皆知其不可,惟周瑜、鲁肃偏怀浅戆,意未解耳。今日归命,是其实计。瑜所督领,自易摧破。交锋之日,盖为前部,当因事变化,效命在近。”曹公特见行人,密问之,口敕曰:“但恐汝诈耳。盖若信实,当授爵赏,超於前后也。”】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江表传曰: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龙幡於舰上。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众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曹公退走。】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吴录曰:备谓瑜云:“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入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瑜以二千人益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於瑜。瑜用吕蒙计,留凌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肋,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译文:
当时刘备被曹操打败,他正想带领剩下的部队往南渡过长江,结果与鲁肃在当阳(今湖北省当阳市)相遇,于是双方共商抗曹大计,刘备因此进驻夏口,并派遣诸葛亮前往拜见孙权,孙权于是派周瑜以及程普等人与刘备合力迎击曹操,双方在赤壁(位于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部)相遇。当时曹操军中的士卒已经有人感染了疾病,双方刚一交战,曹军就败退了,曹操只好把退却的部队驻扎在长江北岸。周瑜等人的部队则驻扎在长江南岸。周瑜的部将黄盖说:“如今敌众我寡,我们难以与其进行持久战。然而我观察到曹军的战船首尾相接,我们可以用火烧他们的战船从而赶走他们。”于是周瑜命人选取了数十艘艨艟斗舰,然后在船内装满柴草,浇灌上膏油,外面用帷幕包裹好,上面插上牙旗(古称官署为牙;“牙旗”就是古代政府机关所树立的旗帜),再让黄盖事先写信给曹操,欺骗说要前来投降。《江表传》中记载黄盖在(给曹操的)书信中说:“黄盖我深受孙氏家族的大恩,经常被任命为领军作战的将领,受到的待遇也不低。然而我观天下之事是有大趋势的,动用江东这六个郡中的山越之人,来抵挡中原地区的百万大军,实在是寡不敌众,这是天下人都能看出来的。我们江东的将领和官吏,不论是愚笨的还是聪明的人,都知道不可以做这种无谓的抵抗,只有周瑜、鲁肃心思偏窄而浅陋愚拙,不理解您(挥师南下)的真正意义所在。如今归顺于您,才是最实际的办法。周瑜所督统的军队,很轻易就会被您的军队所摧毁击破。等两军交锋的时候,我黄盖被任命为先锋官,我会根据当时事态的变化从而见机行事,我向您效命的时间就在近期了。”曹操特别接见了前来送信的人,秘密地询问黄盖的情况,并口宣诏敕说:“只是担心你是欺骗于我。黄盖若是真的诚实可靠,应当被授予封爵和赏赐,并且待遇会超过之前和之后的所有归顺的人。”又预备了一些轻便快捷的小船,分别系在大船后面,以此前后依次一同向前行进。曹操军中的官兵都伸长脖子观望,指着迎面驶来的船队说黄盖来投降了。黄盖下令释放众多大小战船,同时在船上放火。当时风势威猛,大火悉数蔓延,一直烧到江北岸上的曹军营寨。片刻之间,烟火冲天,曹军中的人和马被烧死、淹死的有很多,全军于是兵败撤退,曹操只好回军退守南郡(辖境为今湖北省荆州市全境)。《江表传》中记载:到了交战之日,黄盖事先准备了轻便的舰船十艘,干燥的狄草和干枯的木柴被装载堆积在船中,再用鱼油膏(旧时常用鱼膏作灯火燃绕)进行浸灌,然后用红色的帐幔覆盖住,并在舰船上竖立起画有龙纹的旗帜(通常军中主帅的旗帜才画有龙纹)。当时东南风刮得急速,黄盖于是把这十艘舰船排在最前面,等船行到了长江的中段位置(他)就(命人)扬起船帆,随后黄盖举起火把并通知众多校尉,让船上全部的士兵们齐声大喊:“(我们)来投降了!”曹操军中的将士们都走出营帐来驻足观望。在距离曹军两里(秦汉之际,一里=415.8米,故二里=831.6米)多地时,(黄盖命令)各船同时点火,由于火势猛烈且风势强劲,故往前行驶的舰船如离弦的飞箭一样迅速,飞扬的烟尘中发出耀眼的火光,(这把火)烧尽了曹操军中所有的战船,火势一直蔓延到曹军岸边的营寨。周瑜等人率领轻装精锐的军队紧跟在黄盖的军队后面,擂起战鼓大举进攻,曹军于是溃败,曹操则退军逃走。刘备与周瑜等人再次合兵一处共同追击曹操。曹操留下曹仁等人驻守江陵城(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他自己则径直回到了北方。
周瑜与程普又进军南郡,与曹仁的军队隔着长江,相互对峙。两军还未交锋时,《吴录》中记载:刘备对周瑜说:“曹仁镇守的江陵城,城中的粮食很多,足以成为祸害。让张翼德(指张飞)率领一千人跟随您,您再分出两千人追随于我,我们相互联合沿着夏水(即汉江下游)进军截断曹仁的后路,曹仁听闻我进入夏水后必定会逃走。”于是周瑜增派给刘备两千人。周瑜就派遣甘宁前去占据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曹仁分出一支兵马前去围攻甘宁。甘宁向周瑜告急。周瑜采用吕蒙的计策,留下凌统镇守后方,自己则与吕蒙一同领兵往上游解救甘宁。甘宁之围被解后,周瑜便渡江把军队驻扎在北岸,双方约定时间进行决战。周瑜亲自骑马掠阵,结果恰巧被流箭射中右肋,伤势严重,便退还回营。后来曹仁听闻周瑜卧床未起,便亲自指挥军队上阵作战。周瑜于是自行从床上起来,他巡视军营,激励官兵奋勇作战,曹仁因此就退兵了。
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偏将军系将军的辅佐,该官名始于春秋时期,在将军中的地位较低),兼任南郡太守。把下隽(今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西北)、汉昌(今湖南省平江县金铺观)、刘阳(今湖南省浏阳市)、州陵(今湖北省洪湖市东北)作为周瑜的奉邑(指以收取赋税作为俸禄的封地),其部队则驻扎据守在江陵。刘备以左将军(左将军这一官职战国已有,汉不常置,其位次等同于上卿)的身份兼任荆州牧,治所设在公安(今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刘备到京城(孙权于公元208年在京岘山东面筑城,其城凭山临江,故又称为京口城;此城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拜见孙权,周瑜上奏说:“刘备以枭雄的姿态,又有关羽、张飞这样熊虎般的将领,他一定不会长久屈身为他人所用。依我愚见,最好的计策是把刘备迁置到吴郡,为他修筑盛大的宫室,多给他美女和供其玩赏的奇珍异宝,用以满足他视听觉的快感,再把关羽、张飞二人分开,把他们安置在不同的地方,派遣像我这样的人通过挟持(刘备)逼迫关羽、张飞同我们一起作战(“得挟与攻战”有多种不同的翻译,有翻译成“协力与关张开战”或“挟持刘备攻打关张”的版本,本人认为都不太可信,周瑜主要的目的还是想利用关羽、张飞二人的勇武来为东吴开疆拓土),这样大事可成。如今滥割土地来资助他们,让刘关张这三人聚集在一起,又都安置在边界战场之上,我怕他们会像蛟龙得到云雨一样,终究不是长期蛰居在池塘中的小人物。”孙权认为曹操在北方,目前应当广泛招揽天下英雄,又担心刘备一时之间难以控制,所以没有采纳周瑜的建议。(搞不明白啊,是现在羽翼尚未丰满的刘玄德难以掌控?还是日后拿下益州,促成三国鼎立局面的汉昭烈帝难以应付?读到这里我是真的想念那个“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的孙策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