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奶奶的新手机

2019-11-22 17:59 作者:宁采野花不采尘  | 我要投稿

奶奶不喜欢用电话。我家只有奶奶喜欢打电话,给我,或给我妹。

1.

10月份叶子沙沙落的时候,奶奶就很少给我打电话,也不怎么联系我妹了。我爸倒是打进来几个电话,两个大男人之间也没啥好说的,往往就是始于吃了没,终于多吃点。

我喜欢吃,熟悉我的人都知道。甚至就因为我喜欢吃,还签约出版了一本书叫《人生无非就是吃饱饭》,但我的作家经理人今年催我好几回,迟迟没能完稿。无他,一个是懒,一个是因为我每天不是在吃饭,就是在吃饭的路上。

男孩子爱吃可不是啥好毛病,早几年就你这样式儿的绝对得饿死。这句话几乎伴随着我的青春期和身高、体重一路成长到跨两个省上大学。不是我上大学我爸不说了,而是我上大学躲开他,他没法说了。

可躲得了我爸,没躲成我奶奶,不是不能躲,是没法躲。

我爸是长子,我是长孙。所以我打小基本就是在爷爷家吃饭的,也没法儿啊,老人就喜欢孙子,一顿饭找不着我人儿,甭用问,俩儿人吃饭肯定得少半碗儿。可我嘴刁啊,吃肉不能见一丁点白的;茄子不吃熬的,不吃咸的必须得鱼香要么红烧;豆角不能有筋,吃鱼得把刺炸脆,骨头一定得焖的烂透筷子一挑肉就下来才行。

太难伺候。

可我爷爷奶奶却不觉得,就连早起一个早点我奶奶都能做出来花儿来。摊鸡蛋灌饼,煎油塌子。甚至就为了我这口吃,爷爷还专门托朋友从宣钢整了一块铁板,因为这样摊出来的饼受热均匀,鸡蛋煎的也嫩,好吃。

我却觉得奶奶做的辣椒酱是最下饭最好吃的。什么菜都用不着,一碗白米饭倒半碗辣椒酱一盖几筷子就搅匀了。红的是西红柿,白的是大米、芝麻,嘎嘣脆的不用说肯定是花生碎。吃起来满嘴香,味儿也冲鼻子,一碗饭起码得喝两碗水,就这,还吃的人额头直冒汗。

所以,对于我而言,奶奶家的碗柜其实就好像是阿里巴巴找到的四十大盗的那个藏宝室一样。不论是什么时候,只要我打开它,总能找到我喜欢吃的东西。而柜子里的那一罐罐罗列整齐的红彤彤的辣椒酱和着脑门淌下的汗水,汇聚成河流,几千个日升月落后载我飘荡到渭河、泾河旁的一十三朝古都——西安。

2.

西周、秦、西汉、新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东汉和西晋。这些都是我爷爷跟我爸讲给我的。

但我奶奶不喜欢给我讲故事。

因为她认识的字不多,会写她的名字,识数,不认识唐太宗李世民,也不知道西安在哪,怎么走,知道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不知道其实早在1848年爱迪生才1岁的时候20岁的斯万就已经把电灯点亮。所以,她不是很喜欢有太多科技感的东西。

比如电话,比如手机。

平时家里要是来个电话,通常都是等我爷爷过来接,倘若遇见爷爷不在家,电话又响个不停的时候,她才会接电话。

直到爷爷过世,奶奶又不愿意来爸妈、姑姑和叔叔家,这才约定好以后出门随身带手机。

那时候我正大二刚创业,和李哲、汪老板才搬出学校宿舍住在长安区。几年前的事儿,现在回想起来多少有些混淆,只记得那是一家“老干部”楼,房子有些年份,但胜在宽敞,哪怕离学校有点距离,但是前后左右不是地铁就是公交站。

出小区右转看见立交桥别上去,再右转沿着马路走大概一千米就是长安区广场,其中华润万家、美食街跟地下美食城,才是我选这套房子的最终目的。

无他,图个美食,图个嘴瘾。

可真能入口的美食还真不多见,往东走五百米过了十字路口向南走三百米的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biangbiang面打不出来,biangbiang字目前没有收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一下,挺有意思的一个字)还行,新疆大盘鸡换了厨师以后我们就再没去吃过,楼下鸭掌门火锅店的服务员挺好看跟我处过几天,对面如家酒店旁边的香辣虾味道汪老板叫他第二绝。

细数之下,两巴掌不满。附近还真没啥能吃的了。碗菜、蒸菜、冒菜、串串、铁板烧、刀削面、锅巴饭、麻辣拌也就是偶尔吃个鲜儿,天天吃还真受不了,嘴受不了,钱包也受不了。

天天吃还能受得了的,唯有第一绝。

第一绝,是我们三儿自封的。其实就是白吉馍夹辣椒酱。附近没有一家卖馒头的只好买来白吉馍替代,说起来我也是可怜,面食大城西安把面条做出花儿来,可我就想吃个馒头居然都找不见,要么就是包子要么就是白吉馍。

爱吃吃,不吃滚。

“还有辣椒酱没了?”

“没有,吃完了。”

三人就开始皱眉,实在吃不下就去超市买一罐老干妈或是买一袋蒜蓉辣椒凑合,可总觉得缺点啥,吃着也不香。

但这样的日子也不会太久。

3.

奶奶比东大街靠墙坐着的那排“大师”们还会掐日头。辣椒酱见底的时候,电话跟着快递总能一道来。

“辣椒酱吃完了吧?”

“嗯。”

“奶奶给你邮新的了,注意下快递。”

“好。”

“吃了饭没有?”

来来回回,无外乎就这么几句。我虽然能写书,但事实上却并不是一个十分健谈的人,甚至在很多的时候,常常会对电话具有一种恐惧症。自从爷爷过世开始,我就打心底里排斥电话。因为,电话这头的我,永远都不知道电话那头的嘴里会说出什么我难以面对的事实。

所以熟悉我的人往往都是发短信或是微信找我,实在有急事,电话里也仅是把事情说完,至于寒暄,面对话题废的我,好像都已经成了一种奢望。包括我父母在内,我家似乎没有一个人喜欢在电话里寒暄聊天个没完,但我奶奶是个例外。

奶奶不喜欢用电话。我家只有奶奶喜欢打电话,给我,或给我妹。

她是真的很不喜欢手机,甚至就连出门都不愿意带着。但她又很喜欢给我或者我妹打电话,几乎只要是遇见个可以联系我们的理由,永远都会在第一时间打来电话。

太奇怪了,奶奶不喜欢用电话。我家只有奶奶喜欢打电话,给我,或给我妹。听起来就像病句。

可我知道,她不喜欢用电话是真,她想给我们打电话也是真。她只是因为太久都见不到我们,又害怕突然打电话会打扰到我们的工作跟学习。所以,她才会惦记着辣椒酱什么时候吃完,天冷了穿没穿厚衣服,开车中午千万记得午睡,小黑最近好像长虱子了。什么时候都好,她总能找到一个理由便给我们打电话,甚至哪怕是手机自动更换了一张壁纸都要打个电话说几句。

有时候,问的不一定是不会。

可我总觉得对不住奶奶。

一方面是因为我不愿意在电话里聊很久,另一方面也是每次去奶奶都是奶奶忙碌着给我做喜欢吃的东西,吃过饭还要我去午睡一会,等睡醒人又得走了。哪怕是回奶奶家,两个人能说的话,基本上也无非就是那么几句,新鲜事屈指可数。

但奶奶从不说什么,总是听着、笑着。

“吃吧,多吃一点。慢慢吃,没人抢。”

“路上慢点,忙就别来了。”

“奶奶身体好着呢,打个电话就行,现在车多,你开车我就不放心你。”

4.

“好,我打电话。”

奶奶家的电话有两儿,一台是红的,0几年时候我爸装的。另一台也是红的,不知道是我妈还是我姑不用了淘汰的。

买过几个智能机,连按键都没有,奶奶用着不惯,就经常锁在抽屉里,几次打电话都没人接以后,家里人也就随她喜欢用那个就那个吧。

一开始用着还行,一分钟通话也就1毛多,信打也打不出多少钱去。可用了几年以后,奶奶也不知道是跟谁坐着闲聊知道了,打微信电话多久都不要一分钱。一边是一毛,一边是免费,还用选?好像是1几年的时候,姑姑领着奶奶买了个智能机。价钱不贵,千二百块的东西,哪会智能机已经满大街都是。

奶奶拿着新手机挺高兴,以后打电话都不花钱了。可捣鼓半天,实在不会用。我姑这人性急又没个为人师的天分,往往是一句话重复三遍就再没了耐心。“等川儿回来教你吧。”

我是没指望上。北方正夏天,我叔叔家住顶楼,太阳每天都恨不得钻他家去。热的够呛,大人也就罢了,忍一忍,可我叔家的小妹不行。小孩子正娇气的时候,冷一点热一点都不行,成天没精打采耷拉着脑袋不写作业看电视。虽然我一直觉得她是装的。

她总算被我叔送奶奶家了。

“猜猜我是谁。”

都不用脑子,屁股想一想也知道是她。也好,奶奶一个人在家,去个小妹多少也有个说话的,奶奶也乐呵。更何况还有人毛遂自荐要教奶奶用手机。可奶奶不认识几个字,去除自己的名字,没剩下几个熟悉的。

小妹开学的时候,奶奶终于还是学会了智能机。

也倒不是说她学会了多少字,她让小妹把我们的微信的备注改成了123456789,1号是谁,2号是谁每个人都编号顺序,记住数字就相当于记住了名。

“上班呢?”

“上班呢。”

“变天呀,出门多添件褂子。”

“好。”

“最近电视剧挺好看的,那个《大江大河》演的就是我们那个时代的故事。可惜奶奶没啥文化,给你讲不出来。”

“我回头看看。”

“睡觉盖着点肚子,空调别老开。”

“好,我知道了。”

······

入秋了,树上的叶子黄了,沙沙往下落。街上的行人也寥寥无几,奶奶好像快一个月都没有给我来过电话。问我妹她说她也没接到。正好趁着最近没人催稿,干脆去奶奶看看。

进门的时候,奶奶袖着手正跟邻居的郑奶奶晒太阳。俩人离的挺近,谁的嗓门也不低。连我进门都没听见,我走到跟前遮着太阳了,才一愣神,然后眼角、嘴角一齐绽放出一朵花来。

“你怎么来了,今天不忙?来也不打个电话。想吃什么奶奶给你做去。”

一边站起来一边冲着郑奶奶歉意的笑着。

“我打了,您没接。”

“啊?”

“我打了,您没——嗯没事,我这不是寻思给您一个惊喜嘛。”

我稍微说的大了一些声音,果然,奶奶听见笑的更开心。

“成天瞎琢磨,还惊喜,我看你就是一惊吓。”

奶奶真的老了。

怪不得有两儿天没打电话了,原来是耳朵再不如以往,说话稍微轻一点就听不见了。吃饭的时候奶奶却还是跟往常一样,看着我狼吞虎咽,一边责备我说来就来一边满脸的皱纹随开随散。

“奶奶挺好,你别惦记。”

“嗯。”

“好好上班,开车注意安全。”

“好。”

吃罢,收拾碗筷的时候,比以往慢了些。手脚慢了,动作也迟缓了些,就是唠叨还一如既往。

“奶奶。”

奶奶没听见。

双十一那天,我又回了趟家,给奶奶换了个新手机,外形做的不是很漂亮,但结实,声音也响。我原本想买个助听器,但考虑到助听器戴在耳朵上实在不方便,时间久了耳朵还受罪。所幸看见了专门适用于老人打接电话用的老人机,价格也不贵,功能挺全,个头也不大,拿手里正好。

“吃饭没?”

“吃了。”

“下次啥也别买,奶奶不是还有个手机没坏吗,再买一个多浪费钱。”

“嗯,我知道。”

入冬了,树上的叶子没几片,天儿也越发的冷起来。

“变天呀,出门在外的多拿件褂子,别怕麻烦。”

“好。”

“按时吃饭,别老吃的那么晚。”

“嗯。”

······

奶奶的新手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