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基础背景整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二)

笔记目前分为三个板块:
两种颜色的原文和【】内的批书人注解;
解释用的文献/百科背景资料,简称“释”;
和可供参考的网友的理解,“()”作为间隔。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甲戌:此回亦非正文本旨,只在冷子兴一人,即俗谓“冷中出热,无中生有”也。其演说荣府一篇者,盖因族大人多,若从作者笔下一一叙出,尽一二回不能得明,则成何文字?故借用冷子一人,略出其文,使阅者心中,已有一荣府隐隐在心,然后用黛玉、宝钗等两三次皴染,则耀然于心中眼中矣。此即画家三染法也。】
【未写荣府正人,先写外戚,是由远及近,由小至大也。若使先叙出荣府,然后一一叙及外戚,又一一至朋友、至奴仆,其死板拮据之笔,岂作十二钗人手中之物也?今先写外戚者,正是写荣国一府也。故又怕闲文赘累,开笔即写贾夫人已死,是特使黛玉入荣府之速也。】
释:沪语有句话叫“冷得热昏”,看似矛盾,其实就是冷得昏了头之意。“热昏”是俗成的热昏了头。看来冷热都能令人昏头。冷子兴,他名字的意思即“冷眼观子兴”,从客观态度演说荣国府。对应原文: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皴染:中国画的一种的画法.皴,画中用以表现山石。
(在第二回点出“冷”,后文又联系黛玉宝钗等人的各种“热”毒,“热”症?...)
【蒙:以百回之大文,先以此回作两大笔以帽之,诚是大观。世态人情,尽盘旋于其间,而一丝不乱,非聚龙象力者,其孰能哉?】
释:在佛教中,【降龙罗汉,与骑象罗汉】,无疑是具有【降龙、伏象】的能力,十八罗汉的法力,都在龙象之上,后来用【龙象力】来形容"高僧"。(《汉语大辞典》)
上一回的“龙象力者”指的是甄士隐,经历过挫折之后的甄士隐,这里可能是指作者。
诗云【[甲戌双行夹批:只此一诗便妙极!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长,余自谓评书非关评诗也。】
释:自是雪芹平生所长?这里是讲学芹善于书写“隐史”(后一句“余自谓评书非关评诗也”,目前也没看到很好的解释。且等全书整理完。)
封肃忙陪笑道:“小人姓封,并不姓甄。只有当日小婿姓甄,今已出家一二年了,不知可是问他?”那些公人道:“我们也不知什么‘真’‘假’,【甲戌侧批:点睛妙笔。】因奉太爷之命来问。他既是你女婿,便带了你去亲见太爷面禀,省得乱跑。”说着,不容封肃多言,大家推拥他去了。封家人个个都惊慌,不知何兆。
释:封肃指代风俗。
(他甚是嫌贫爱富,见女儿、女婿家遭火灾来投奔他,心中便有些不乐。女婿拿出银子来托他置买些房地,他也半用半赚的,只给女婿一些薄田破屋。人前人后,还不时指责士隐不会过日子,只一味好吃懒做。士隐出家后,女儿及两个丫头日夜做针线以帮他度日,他还是每日抱怨。贾雨村做了县太爷,向甄家娘子讨丫头娇杏作二房,封肃喜得屁滚尿流,巴不得奉承县太爷,便在女儿面前极力撺掇,当夜用一乘小轿把娇杏送进衙内去了。
《红楼梦》中说“他岳丈名唤封肃本贯大如州人氏”。封肃,暗指风俗。大如州人氏,暗指大致如此。)
他乃说道:“原来本府新升的太爷姓贾名化,本贯胡 州人氏,曾与女婿旧日相交 。方才在咱门前过去,因见娇杏【甲戌侧批:侥幸也。托言当日丫头回顾,故有今日,亦不过偶然侥幸耳,非真实得尘中英杰也。非近日小说中满纸红拂紫烟之可比。】【甲戌眉批:余批重出。余阅此书,偶有所得,即笔录之。非从首至尾阅过复从首加批者,故偶有复处。且诸公之批,自是诸公眼界;脂斋之批,亦有脂斋取乐处。后每一阅,亦必有一语半言,重加批评于侧,故又有于前后照应之说等批。】
释:“红拂紫烟”出处
《题画四首其一》
【作者】唐寅 明
天风缥缈约飞泉,千尺晴红拂紫烟。
遥见树木车暂息,高蟠潸石与盘桓。
红拂紫烟
(1,红拂女姓张,在南北朝的战乱中,流落长安,被卖入司空杨素府中为歌妓。因手执红色拂尘,故称作红拂女。
三原有一位文武兼通的才子名叫李靖,他通兵法谋略,心怀大志,隋朝建国后,他决定前往长安,以求报国之路。在长安,他先投到杨素门下,杨素开始非常怠慢,后与李靖谈论一番,觉得此人很有前途。但他毕竟年老体弱,不再有远大的理想,只是安于现状而已。李靖非常失望。二人谈论之时,红拂就立在旁边,她见李靖气宇非常,乃英雄狭义之士,心中暗暗倾慕,于是派门人跟踪李靖,得知他的住处,自己深夜前往。
李靖见有佳人理解自己并且愿意奉献一生,非常欣慰,当即应允。司空府找不到红拂,派人查询了几日,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于是红拂与李靖二人拌成商人离开长安。
二人在他们一路跋涉,在灵食的一处客站歇脚时遇见了一个满脸虬髯的人,此人自称虬髯客。红拂见他貌似粗鄙,却有一种不凡的气质,与是与他拜为兄妹。三人一行来到汾阳见到了李渊与李世民,交谈一番后李靖与李世民顿觉相见恨晚,而虬髯客却说:“既有真主在此,我当另谋他途。”几天后长安传来杨素老死的消息,李世民请他三人一同到府中商议,李靖与红拂前往李府,虬髯客独不往,说要在长安等他二人。
后来李靖与红拂到长安找到虬髯客时,发现他竟是一个非常富有的人,更不可思议的是,虬髯客非要把全部家产送给他们,自己仅带一个行囊远走他方。二人目送虬髯客远去,回去以后,求点他家中之物,竟发现还有兵书数册,李靖日夜研究,兵法韬略大大增长。李渊父子起兵后,李靖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帮李渊父子平定江南,建立了大唐。并攻打突厥,活捉颉利可汗,被封为卫国公,红拂自然成了一品夫人。
而虬髯客据说组织了一只兵马,杀入海中扶桑国,灭其政权而自立为帝。
2。(袁)紫烟——隋末唐初的传奇女子。
隋炀帝是历代最会享受女色的皇帝。隋朝后期,天下大乱,但隋宫淫乐依旧。真是朝来酒醒慵无力,夜伴笙歌到天明。
袁紫烟得仙姑教导,于终南山静修十五年,竟达窥破玄机之境。袁姑娘夜观天象,只见人间乱象已现。为化险恶、阻劫难,下离终南山,混入隋宫,作伺酒女嫔。
袁紫烟绝世艳美,灵气逼人,飘然出尘,具有仙女之姿,天人之雅丽。隋炀帝被这灵慧绝世美女所吸引,即手挽袁仙姑向御书房行去。
紫烟为扑灭王气,避免杀劫,率领隋宫总统领宇文成等名将,奔赴太原,几经斗争,紫烟妥协归长安。三年后。世民出兵长安,扫平中原,夺取了王位;安良民立基业,开辟了盛唐天下)(摘自百度知道,不确定真实性,大概就是两个烈女的故事)
太爷说:‘不妨,我自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甲戌侧批:为葫芦案伏线。】
释:番役:轮番服役。 明清时缉捕罪犯的差役。
偶因一着错,【甲戌侧批:妙极!盖女儿原不应私顾外人之谓。】
便为人上人。【甲戌侧批:更妙!可知守礼俟命,终为俄莩。其调侃寓意不小。][甲眉:从来只见集古集唐等句,未见集俗语者。此又更奇之至!】
饿殍 [è piǎo]
1.饿死的人。亦作“饿莩”
2.饿得快死的人。
'殍'通假'莩'(但'俄'没有找到权威的解答,先姑且理解为'俄'通'饿'。结合前面的原文,'娇杏'即为'侥幸',打破封建礼教的两次回眸,让娇杏一朝变成人上人。)
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甲戌侧批:要紧二字,盖钟鼎亦必有书香方至美。】之族。
释:钟鼎:1.钟和鼎。 2.喻富贵荣华。 3.指钟鼎文。
[甲戌眉批:如此叙法,方是至情至理之妙文。最可笑者,近小说中满纸班昭蔡琰、文君道韫。]
释:班昭蔡琰、文君道韫
1.班昭博学高才,十四岁嫁给曹世叔为妻。她爱好历史,完成班固未竟的《汉书》。汉和帝即位后,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为老师,号“大家”。邓太后临朝后,她曾参与政事。班昭作品存世七篇,《东征赋》和《女诫》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https://baike.baidu.com/item/班昭/28914?fr=aladdin}
2.蔡琰,蔡文姬(生卒年不详),名琰,字文姬(一说字昭姬[1] )。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杞县)人,东汉末年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
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后回家。东汉末中原大乱诸侯割据,原本归降汉朝的南匈奴趁机叛乱,蔡文姬为匈奴左贤王所掳,生育两个孩子。曹操统一北方后,花费重金赎回,嫁给董祀。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今已失传,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的故事,广为流传。{https://baike.baidu.com/item/蔡文姬/6785?fromtitle=%E8%94%A1%E7%90%B0&fromid=5706&fr=aladdin}
3.卓文君,西汉时期蜀郡临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人,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蜀中四大才女。其父卓王孙为蜀郡临邛的冶铁大亨,仅家僮有八百名,卓王孙分私奔的卓文君百名僮仆、百万两钱,成一段佳话[1] 。卓文君姿色娇美,通音律,善抚琴,所著《白头吟》诗句“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流传至今
{https://baike.baidu.com/item/卓文君/823759?fr=aladdin}
4.谢道韫(生卒年不详),字令姜[16] ,又名韬元[17] ,东晋女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她是安西将军谢奕之女,东晋政治家谢安的侄女,王凝之的妻子,王羲之的儿媳。
谢道韫少博学,聪颖有才智,以大雪天吟出“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句得到谢安的赞赏,后世遂称女子文学才能为“咏絮才”。婚后,丈夫王凝之之弟王献之与宾客谈论,词理将屈,谢道韫在青绫屏障后参加议论,发挥王献之前议,宾客不能折屈。其谈锋之健不让男子。后在孙恩起义中,其夫与子均被义军杀害,她率领侍女挥刃入敌群,手杀数人。后被俘,坚贞不屈,被孙恩释放,重归故里,一直寡居于会稽。
谢道韫风韵高迈,谢安称她有“雅人深致”。济尼常称赞:“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从此后称赞妇女超逸脱俗,常用“林下风”比喻。谢道韫所著诗赋诔颂,原有集,已失传,今仅存数篇。如《古诗源》收录的《登山》诗,描写东岳景象,颇得自然之趣;《拟嵇中散咏松诗》则带有玄言习气,表现出诗歌题材从“庄老告退”到“山水方滋”之间的演化。
{https://baike.baidu.com/item/谢道韫/564107?fr=aladdin}
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陰,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女学生侍汤奉药,守丧尽哀,遂又将辞馆别图。
释:辞馆:辞去私塾中的教职。(贾雨村辞去这份教职另外去图谋生路。)
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甲戌侧批(甲辰夹批):点睛神妙。】
释:六朝遗迹,六朝遗迹指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的国都建康,今江苏南京。
大门前虽冷落无人,【甲戌侧批:好!写出空宅。】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酷轩峻,就是后【甲戌侧批:“后”字何不直用“西”字?甲戌侧批:恐先生堕泪,故不敢用“西”字。】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那里象个衰败之家?”
释:蓊蔚洇润:形容草木苍翠润泽,生机勃勃。
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甲戌侧批:二语乃今古富贵世家之大病。】
释:孩长出乳齿,借指人口、家口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生齿:人民,人口。谓人口日益增多。《明史.方逢时传》:“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僧道藉以养游民》:“况丛林绀宇,分养无告之民。生齿日繁,岂可泥腐儒之陈言哉!”。
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所秉者,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
释:运隆祚永:国运隆盛兴旺,帝统传世久远。祚,皇位、国统。国运隆盛兴旺,帝统传世久远。
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
走卒:供驱使奔走的差役:走卒健仆|走卒小贩|拔于走卒,命为战将。
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
鹡鸰之悲,棠棣之威”,出自诗经《棠棣》。据《康熙字典》解释,“鹡鸰”和“棠棣”皆喻兄弟。
且看《诗经棠棣》原诗: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求叹。
兄弟阋于墙 ,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家室,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诗歌虽然是歌颂兄弟之情谊的,却不得不发出无奈的叹息:兄弟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急难时能一致对外,安宁之后却因为小事而生芥蒂,甚至兄弟反目成仇。
鹡鸰是一种鸟,传说有一只离群,其他鸟会一齐鸣叫,通常理解为喻指兄弟。鹡鸰悲,有人解释为兄弟之伤。但这里的“悲”并非一定指因死亡而产生的悲痛之情。还可以指悲叹,哀伤,而能引发这种情感的事情并非只有死亡。鹡鸰之悲,或许可以指兄弟本来“言笑宴晏”,却因为一些矛盾误会以致再也不能和睦相处,这种事情甚至比死亡更让人伤感。棠棣是一种植物,开花为黄色。诗经小雅篇中的“棠棣之华,鄂不韡韡”,是形容棠棣花开得明丽耀眼。那么,脂批这句“棠棣之威”是什么意思呢?唐朝李商隐有句诗云:“棠棣黄花发,忘忧碧叶齐”,忘忧草,即萱草,又称黄花菜。其花色亦为黄色。古人通常用萱草代指母亲。但这两种植物却有共同的特点,皆为花色,皆被理解为代指亲人。如果说鹡鸰是指兄弟的话,那么脂批中的“棠棣”不会再作这样的重复,它或许可以代指另一类亲人,比如母亲等长辈。如果这样,那么“威”就可以理解了。“威”有“畏惧”之意,亦含有“敬畏”之意。这句脂批可以这样理解:作者曾经因为兄弟间的一些矛盾以致最终都没能化解而悲伤,又因为长辈的“威”而始终不能承欢膝下,心中只有畏惧。)
插播两条~动植物百科:
鹡鸰,[jí líng]俗称张飞鸟,多数为鹡鸰属。鸟纲鹡鸰科鹡鸰属各种候鸟的通称。古代 每与“雝渠”混称。我国常见种有白鹡鸰。还有灰鹡鸰、黄鹡鸰(分为东黄鹡鸰、西黄鹡鸰)、黄头鹡鸰。体长 170~180毫米;背羽纯色,无纵纹;尾呈圆尾状,中央尾羽较外侧尾羽为长。因多活动于水边,停息时尾上下摆动,故又称“点水雀”。体色大都由黑白二色组成,如白鹡鸰;或由黑、黄、白、灰、绿色组成,如黄鹡鸰、黄头鹡鸰、灰鹡鸰等。栖息于海拔在400~2000米的山区、河谷、池畔等各类生境中。鹡鸰为地栖鸟类,生活于沼泽、池塘、水库、溪流、水田等处。山鹡鸰则独成一属为山鹡鸰属。被列入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

鹡鸰鸟的寓意:象征着兄弟感情深厚。鹡鸰鸟因为经常活跃于水边,停落时尾巴会上下摆动,所以它有“点水雀”的称号,鹡鸰身上颜色黑白相间,因为状似舞台上张飞的脸谱,所以浙江一带人称张飞鸟。
区分棣棠和棠棣!
在古诗中,有一种名为“棠棣”的植物,常被用来寄寓兄弟之情。
但它是如今哪种植物引起了人们的争论,
有人认为是“郁李”(图1),
有人认为是“唐棣”(图2,摄影/彭鹏),
明清人们则将一种花色金黄的植物命名为棣棠,也就是今天的棣棠花,又称“鸡蛋黄花”。摄影/王辰(博物2012.02)
{摘自博物君 微博}


重瓣棣棠是棣棠花的重瓣变型,在湖南、四川、云南等地有野生,全国各地普遍栽种用于观赏。{摘自博物杂志 微博}

百度百科-棠棣
1.木名。
[汉]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诗》云:‘棠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按,此为逸诗。《论语·子罕》引作“唐棣”。
《晋书·索靖传》:“芝草蒲陶还相继,棠棣融融载其华。”
2.花名。花黄色,春末开,与棣棠应区分开,实为两种花。
[唐]李商隐 《寄罗劭兴》诗:“棠棣黄花发,忘忧碧叶齐。”
冯浩笺注:“《尔雅》分列唐棣、栘,棠棣、棣,而疏以《召南·唐棣之华》、《小雅·常棣之华》分属之。《本草》合引郁李下。今且未细剖,而其花或白或赤,皆不言黄。故 程氏 谓今人园圃中有名棣棠者,花繁黄色, 义山 其指此耶?所揣颇似之矣。”
3.比喻兄弟。
《诗·小雅·常棣》篇,是一首申述兄弟应该互相友爱的诗。“常棣”也作“棠棣”。后常用以指兄弟。
[三国]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中咏《棠棣》匪他之诫,下思《伐木》友生之义。”
[唐]张九龄《和苏侍郎小园夕霁寄诸弟》:“兴属蒹葭变,文因棠棣飞。人伦用忠厚,帝德已光辉。”
[宋]苏轼《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棠棣并为天下士,芙蓉曾到海边郛。”
[明]沈鲸《双珠记·遗珠入宫》:“棠棣久飘零,几回寂寂,闻鸟顿心惊。”
周汝昌《世间曾有这么一个人——悼亡兄祜昌》:“一般乡亲却却很难想见我与四兄祜昌的这种非同寻常的手足之情,棠棣之切,更不知道我们在学术上的密契。”
花名。花黄色,春末开。棠棣花黄色,与棣棠应区分开,实为两种花。亦为木名,见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诗》云:‘棠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
(棠棣花的花萼和花胚是相互依靠相互联系的,这是用来比喻兄弟(或亲人)之间应有的血浓于水的亲密关系关系。出自《诗经 小雅 棠棣》 ”棠棣之花,萼胚依依;手足之情,莫如兄弟!)
慢的进城再谈,未为不可。”于是,二人起身,算还酒帐。【甲戌侧批:不得谓此处收得索然,盖原非正文也。】方欲走时,又听得后面有人叫道:“雨村兄,恭喜了!特来报个喜信的。【甲戌侧批:此等套头,亦不得不用。】
套头:谓陈陈相因的固定格式。
陈:旧;因:沿袭。原指皇仓之粮逐年增加,陈粮上压陈粮。后多比喻沿袭老一套,无创造革新。
(如今红楼为作者删减版,脂砚斋表示十分惋惜,曹公不得不运用这种固定小说结构来覆盖删减的内容)
其他声明:
本文中所有文字经过我的摘抄整理,可以理解为搜集资料,大部分非原创,很少部分原创观点,仅供参考,并欢迎大家去看所有链接原观点作者原文的内容。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希望大家畅所欲言,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