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了,就这样吧!股民不甘心这样,市场不应该这样
两市三天时间缩量近4000亿,30%的流动性不见了。钱去哪了?股民不甘心这样。上层的好意被主力钻了空子,市场不该这样。只要能把三件事落实一两件,就该回血大涨了。
两市三天时间缩量近4000亿,30%的流动性不见了。钱去哪了?股民不甘心这样,市场也不该这样,只要三件事落实一两件,就能回血大涨了,让股民喘口气。

股民不甘心这样
成交量严重萎缩,没有其他原因,就因为股民的心凉透了,不想动了。
一批股民买在2800,套在3400。因为涨的是过去常年都不怎么涨的权重票。更因为权重搭好台了,想着该题材唱戏了。可等来等去,权重都搭成了危楼,题材的戏还没开锣。
一批股民听了“专家”的建议,进了银行股和一些中特估。可惜是后知后觉,高位进的。如果做的是妖股,套了该割肉就割,咱愿赌服输。可是套在号称价值投资的中特估、绩优银行股,这个肉割不下去,这口气咽不下去,股民不服。
还有新能源、芯片、ChatGPT,还有更早的白酒、医药,一轮又一轮,不一样的故事,一样的结果。
就算割肉,也是从旧坑跳进新坑,累了,就这样吧。

4天跌了146点。
牛市的说法,之前讲过多次,它不是真牛。
社融数据不理想的利空影响,只是个导火索。
暴跌的内在原因只有一个:韭菜伤得太深,不买也不卖。
流动性没了,主力也不能善终,割韭菜也不能连根割啊!
市场不应该这样
市场博弈加剧了。单庄变成了混庄,公募基金代替私募成了市场中坚,外资也进来了,量化也来了,游资在各大门派缝隙之间挣扎,活动空间也是越来越小。

神仙打群架,波动节奏加快,利润空间缩小。最直观的结果,过去的很多买入的判断方法,现在已经成了出货的位置。
5月8日,我对银行股提出警示风险时,认为银行股刚启动的人不在少数。不是能怪他们没有努力,而是市场变了,过去的方法和思维用在现在,大概率被套牢。

真的很担心那些还在做着靠预测、靠战法做发财梦的股民。越努力,亏钱越快。
这局堪称伟大的棋 绝称不上完美
中特估发力,选择在注册制落地之后,是点睛之笔。用市场来告诉所有人,无底线的炒作不受欢迎,成熟市场应该是什么样子,可是这个好意,又被机构钻了空子,受伤的还是股民。
这是布局8年的一局棋,从2015年股灾后救市就开始了。2017的价值投资元年、2018年的上证50牛,私募巨亏、公募规模越来越大、信批越来越严厉、妖股越来越难生存,IPO常态化、退市常态化、一直到2023年注册制全面落地,价值投资拉开序幕。
方向很好,步伐很坚定,必须说,这些成绩非常不容易,与2015年前的股市相比,现在取得改变,称得上伟大。

只是,上层布了一局好棋,机构早已深度参与,外资活跃起来了,游资也开始调整方向,可股民还有2亿,他们要多久才能适应,等到适应的那天本金还剩下多少?难倒都要驱逐出股市?
这场堪称伟大的A股变革中,投资者教育是最薄弱的一环,2亿股民落在了后面。缺少了这一环,在这个水最深的地方,什么好意都容易变成坏事。
去散户化,应该要去掉过去的散户行为,而不是散户。
怎么办
回调已有146点了,具备上涨的空间了。但是要市场迅速回血大涨,只是有空间还不够,还得有些条件。
第一,给个大利好。可以是大消费类的,也可以是基建类的,或者再开点新基金,某某队入场,带来上千亿的资金之类的;
第二,堆量起来。比如窗口指导一下相关机构,规规矩矩开工,把成交量堆起来,用真金白银,带动真金白银;
第三,把热点聚得齐整一些,新的老的都行。但是必须是那些有号召力的热点,光靠题材不行,比如光靠抗菌面料这种就没办法带动人气。
这三件事落实一下,回血就有希望。
盘面就算回血,股民的账户还得靠自己,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只想说一句话,基本面、技术面、消息面、资金面这些东西并不是没用,但他们只是海面上的浪花,缺少了最根本的仓位管理,一切都是沙滩上的建筑。因为只有仓位管理这一件事,是交易者能够自主掌控的。
现在国门外的世界很糟糕,这种时候,最稳的中国成了定海神针。RMB也越来越争气,看好中国资产的海外资本,肉眼可见的在增加。但愿A股市场赶快健康起来,配得上这历史性的机遇。
关注康康,让你慢慢变富。
仓位策略
总体仓位:长线3.5成 短线2成
上个交易日仓位策略:1+1模式,不限买入时间符合杀跌就买入1成,另1成等尾盘,放量了就买,缩量了就不买。
上个交易日仓位执行:盘面缩量不符合要求,因此当前短线只有1成。
下个交易日仓位策略:若有量则短线恢复2成,没有量继续保持1成;如果到箱体下轨还不止跌,另外设计当日T策略。
近期文章
2023-05-11《少了3000亿,万手哥只好装睡,股民当心吃面》
2023-05-08《警惕!创8年成交量新高,银行股出现诡异信号》
2023-05-06《这个假牛市,把股民玩坏了,谁也好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