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数学成考考点梳理,代数,三角溯源~

2022-09-21 11:17 作者:八戒自由自在  | 我要投稿

上一篇就开了个集合,感觉脑子里有很多想法的我。。。就也不知道自己发散了个啥就写了3000多字。。。不过最终“总结”出了具象化的思路,比较用数轴,分类用表格

然后还是觉得脑子蒙蒙的,就划水后还是去录了个音频理思路,结果,思路感觉更清晰了,坐标轴其实不仅是比较啊,还有位置关系啊,比较也是一种关系啊

于是回来就改了上一篇的标题,把比较改成了关系

就有一点点开心^_^,现在也能继续往下了,其他的关联。。。。等我一点点的讨论吧

简易逻辑在数学里面真的不知道怎么用,但考试的时候就变成了复杂题——最起码考两个考点,甚至三个

本身还是很简单的,充分or必要

到函数篇

首先是函数本身,映射,数列,函数,本质上都是类似的,都是变量之间的关系

变量本身是集合,关系就是函数了

套娃来了,变量的关系是函数,函数的关系是求解方程组——代数法或者解析几何法都可以

因为变量关系也是可以在坐标系里面体现的啊,一个关系就是一个图形,两个关系就是两个图形,函数的关系那就是位置关系喽:相交,平行,对称,垂直

感觉有趣

函数的表示方法里有,列表法——这就是映射了吧,数列其实是属于映射的,特殊函数

解析式,就是变量关系式,还有图表法,求解的时候还是这两种方法才有实用性

函数的性质就是单调性和奇偶性——话说性质这个定义,真的理解为特点的话,可以搞出很多啊,经过大佬们总结出来的是最具代表性的吧,至于为什么是这两个性质——只有大佬的层次才能懂

接下来是正比例函数——最简单的是y=x,反比例函数y=1/x

和一次函数

个人觉得这些放在性质后面真的还挺好的,简单的内容来加深下奇偶性单调性

我现在真的明白学什么都从本质又基础东西学起的好处了——成考考点就是这样很好^_^,让自己可以从这上面非常轻松的去联想发散理解深刻,然后再去挑战难题,就应该这样,像肖仁从天道给的基础剑法学起很好一样^_^

到二次函数这里就结合图形了,先从b/c=0情况分析起,看这里的性质,涉及到顶点,方向,分区间的单调性,对称轴

结合图形还不够解析几何,那解析几何到底是什么定义,留个好奇

这里看,想要有解,与x轴有交点,其实分情况啊,向上开口得δ>0,向下那δ<0才行啊

想想crash course一共16节课,方程,解方程,分数,无理数,虚数,幂运算,指数,对数,代数式,多项式,二次方程,线性方程,作图,0

个人觉得特别有启发的是多项式运算的盒子法,无理数、虚数的英文,e原来是衰减速率,所有运算规律、性质的推导过程get

接下来考点上就是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这里函数性质,就是图像形状的特点,当然底数与1的关系就丰富了一半的篇幅

这里都没讲指数对数的运算规律,难道是在代数2里讲的?

代数1,从开篇的集合和逻辑,到函数,内分正比例反比例函数,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函数,5种,性质其实是对图形形状进行分析,典型的就是对称性和单调性,在此之外,每个具体函数图像有不同的特点,定点顶点,还有未知数的不同取值时图像呈现不同

最后是不等式

前面有整理过,解析法和图像法是两种方法,这里面加了个绝对值概念,不等式变成不等式组

方程组求解图像法理解是两个图像的交点,方程中是消元法

不等式组图像法的理解是图像符合不等式部分之间的交集——所以集合是定义域值域不等式的基础,而不等式本身就有集合的特性

接下来是等差等比数列,感觉比较简单

但是数列本身就是一种集合,而且是一种特别的函数定义域从实数变成正整数

离散,连续离散化,性质就从分析整个走势特点,到了分析数之间的关系了,用通项公式做各种变换

导数原来也在这里

导数积分在crash course物理里有提到,就是微小变量下的y和x的变化关系,积分是给了前者求阶段内的函数面积,用定义求得某点的导数为在某点的斜率——变化是解析几何,斜率是图像法

常见多项式的导数,是用定义算出来之后变成基础运算,就像是加法口诀一样,有常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不管是一次还是二次多项式,都属于幂函数

再加上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就足以扩展到所有函数求导了

导数的图像化,用来理解极值点

不过在物理中理解会更有趣一些,比如钟摆,转换方向总要一个方向的速度变成0,才可能转换到另一个方向,而速度为0,就是某点的δ路程/δt=0

在几何上的意义是类似的,某点的左边和右边导数与0的关系相反,那么中间一定有个导数0点,这点的左右两边的增减性相反,一定有个极值点

但是极值点不一定就是极大值极小值,小区域的极值点,还要跟大范围的其他极值点还要定义域的端点值比较——就跟竞赛一样,从城市到全国,小区域赛到大区域——层层选拔来着

导数和极值作为倒数第二道大题,个人觉得简单,是因为运算规律简单。。。理解不深其实不妨碍做题的

代数1到此结束了,来回顾一下,从集合和逻辑,到函数,到不等式,到数列,导数

看了下考点,一共30页,代数1占了12页,还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

但是其实又很简单,集合和数列,集合和不等式,函数和不等式,函数和数列,其实彼此之间都是关联的,解析式和图像法,后者更能看出图像的特点,一般有单调性,顶点,而导数,是图像变化的趋势,能够非常容易的判断单调性和顶点

话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点就是顶点,这个对称性有没有什么简单判断法?我就想想,以后再看

接下来是三角

三角函数的概念,变换和性质,最后是解三角形,现在感觉并不复杂,之前可是很头秃的

三角函数在凯子的课里讲的是蛮透彻的,主要是概念和变换这两个最复杂的内容

首先是三角,三角是几何的基础,不管是多少边形,都能割成三角,三角是二维平面的最基础形状,一维轴上是基础是线段,两个点,二维的基础形状是三个点的三角形

因为角是只需要两条边一个顶点,其实放到αr坐标系里,就只是一个α就ok了,先脱离直角三角形,把三角函数给普化

三角函数基础的定义是直角三角形里的边与边之间比例关系

直角三角形最早就是勾股定理

而角与边之间的关系——还是跳出直角三角形,跳出三角形

三角形有本身的特点,但是基础形状,就是角

还是得先感谢下凯子的课,发散着发散着我想起了他三角课的逻辑了

首先是角本身,也是我们定义出来的,圆周角多少度,这个周期性的值,也是定义出来的

其他度量都是有个基数,就可以无限延展,比如长度,重量,古今的度量衡变换了多少次,史学家都可以写无数论文,所以,基础度量也是定义出来的

那圆周就比较特殊,放到αr坐标里面,就是转圈,周期性重复转,那这个基础周期,相当于定义了周期内的极大值

这个特殊值选择多少呢?

1~9的最小公倍数,2520,太大了,砍掉点吧,舍去7,1~6的最小公倍数360——这数字的出现,先于我们的理解,但是360°真的就觉得很顺口——三百六十度无死角什么的~

为什么又出现弧度制——这是割圆周,l=αr,想起来小学学圆周长,直接背公式,l=2πr

用了单位圆,l=α,360°=2π——这也是一种定义

首先,弧度,怎么发现弧度和r,还有α都成正比呢?估计要回到割圆术去讨论。。。

要不我还是看看割圆术吧,迟早要看的

那我来先回答自己的两个问题

首先割圆术基本用的是双向逼近法,内接多边形周长和外接多边形周长——的不等式

而这个内接多边形的周长,就是跟r成正比的,那跟角度的正比关系呢,等我来捋捋

好像方向错误

看到了最简单的,l和直径2r的关系,是把圆在尺子上滚一周,测出l,然后直径测出,发现两者是成比例关系的——古人最早的时候就用的直径

然后再求π,就是求这个比例

发现了凯子的一个逻辑错误,并不是先有π再有弧度圆周的,而是圆周直径能测量,然后发现有比例关系,想准确求这个比例的

所以π是用割圆术求了具体数值,而这个π本来是个“代数式”,是个未知数求解

搞清了这个逻辑了,真是瀑布-_-||。。。。

我们定义了圆周数值是360°,那对于单位圆来说,直径是2,l=2π,在单位圆中,角度转弧度转,一圈下来360°和2π完美对应,角度和弧度完美比例

不过再逻辑回来,单位圆周长2π,那么割圆周多少比例,弧度就割多少比例——π是定义出来的周长和直径的比,也是2π是定义出来的周长和半径的比,周期内α的范围是0~2π

没毛病了,α是被定义出来的比例

这篇先over~


数学成考考点梳理,代数,三角溯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