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剑桥日本史(第三卷) 中世日本》书评

2022-01-14 13:29 作者:波尔艾南  | 我要投稿

这一篇论文是我选修“日本中世纪的国家与社会”的课程论文,我主要对《剑桥日本史》的第三卷,有关中世日本的研究有一个大概的评论。有助于大家对于日本中世社会的了解,也为我的gal测评系列有一个大概的历史背景支撑。

《剑桥日本史(第三卷) 中世日本》书评

论文正文

其实,作为研究日本通史的一部近乎完整的史学著作,《剑桥日本史》系列本身的诞生就已经反映了日本在史学研究的一段历史。18世纪的欧洲已经拥有了完整研究历史的学科体系,这种研究方法传入日本后,也渐渐在本土形成了他们自己的体制。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科学技术和文化飞速发展,对于历史研究的进程也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但是大正时代之后的昭和时代日本却因为陷入了帝国主义的泥沼,从而导致了历史研究的道路越走越偏。战败后,日本史学界开始反思过去对于自己历史的过分自负,开始了客观科学的研究。1978年,作为检验日本史研究的一项工程,编纂这部日本史系列著作的计划被搬上日程。由曾任美国华盛顿大学日本研究与经济衰退教授的山村耕造老师担任主编,率领石井进,永原庆二等一众在日本中世史方面颇有成就的历史学家以及一部分国外的学者和山村老师自己的学生共同完成的日本中世史完成了。从70年代初计划开始到78年本书的出版,前后经历了进10年的努力,学者和专家们对日本中世的历史进行了深度的研究,并用尽量精简的语言呈现了当时尽可能多的内容。《剑桥日本史》系列一共分为六卷,分别介绍了远古日本、平安时代、中世日本、早期现代,18世纪和19世纪。

本书作为该系列的第三卷,将日本中世历史的划分从10世纪出武士阶层的崛起到1588年遭到流放的足利义昭将军隐退为止,重点介绍了镰仓幕府和室町幕府时代的历史并同时介绍了当时代的政治体制、经济、文化、外贸等相关方面。

全书共分为13章,前六章的内容以时间为轴,介绍了镰仓幕府的诞生到室町幕府灭亡的历史,同时,在平行时间轴的介绍中,又重点讲述了中世纪经济收入的一大重要来源:庄园。10世纪初,武士阶层崭露头角,在接下来的100年里,武士阶层逐步壮大,终于在1185年,源氏战胜了平氏,开创了持续148年的镰仓时代。在此期间,幕府的势力不断扩大,镰仓幕府的成立,代表了武士阶层可以以更加全面的方式来侵占公地和庄园,而庄园则是当时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武士阶层也因此得以稳固统治,继续扩张。1221年,承久之乱爆发,学界传统上认为这是武家和公家政权的一次冲突,即朝廷和幕府之间对于权力的争夺,但本章作者认为承久之乱的真正原因是由于后鸟羽天皇领头对镰仓幕府进行反叛,而封臣们一起加入战争而已,而承久之乱带来的则是对于“地头”一词的重新定义。作为掌管庄园的官员,他们在承久之乱之后对于庄园的控制权出现了细微的变化,而承久之乱后武家与公家和解,镰仓幕府本在本身具有军事权利的基础上也开始拥有了一部分司法权力,地头所具有的职权也从仅仅掌管庄园变成了可以对庄园有司法权力的解释,这在当时的文书中就得以体现。另外,本书新颖地指出,平安时代的贵族统治并非在武家当政之后直接灭亡,而是继续以某种方式留存在了政体之中,最终跟随镰仓幕府一同灭亡,原因则在于武士阶层权利的扩张使得政治和军事一同归在了幕府的统治之下。作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非中央集权政府,镰仓幕府通过“较大的技巧”和“远见培育起来的法律制度”,维持了和平的稳定。

而镰仓幕府在统治了近150年后也走向了衰落。显然,外部因素是由于蒙古人的入侵,虽然凭借所谓“神风”的帮助,蒙古人最终还是被驱赶出境,但是庞大的军事开支则压得幕府喘不过气来。然而,内部因素则直接导致了镰仓幕府的灭亡:其一:北条家族因为权力划分的原因内部开始纷争;其二:庄园发展的商业化阻断了武士的收入来源,使得他们的经济状况日趋困窘;其三:北条家族对于政治的垄断导致了其他武士家族对他们有所不满;其四:恶党的骚乱使得农民揭竿而起,政治稳定性逐渐崩坏。再加上后醍醐天皇亲自出面表达对于幕府干涉统治的不满,镰仓幕府的统治逐渐瓦解,终于在1333年,北条政府垮台,由足利尊氏成立了新的幕府时代——室町幕府。

室町幕府的统治被认为是软弱无力,导致了那一段时代的政治动荡;但同时,日本的文化和艺术在当时达到了最高峰,和中国宋朝的时代有些类似,却当然也大有不同。书中谈到了守护制度(地方军事掌管制度),而在幕府的政治统治之下,将军的控制能力逐渐增强。然而尽管幕府使用将军的权利来控制守护的权利,他们却通过强制控制庄园的收入的方式慢慢地侵吞着庄园并最终将地区的政治转为己有。守护的世袭性质逐步强化,使得他们的权利得以更快地扩张,并最终得以成为地方霸主。在关于室町幕府介绍的最后,作者讨论了守护与国人(地方领主)的关系,并指出了学界现存的两种看法:确定守护是当时的政治秩序核心,还是确定国人为当时的政治秩序核心。

因此尽管大致上介绍了镰仓和室町幕府的统治,我们却能够很清晰地看出在平行于这条时间轴上,庄园制度的兴起与衰落。由于在整个中世纪,日本的经济仍然依靠农耕来支撑,对于庄园的控制即代表了对权利的控制。在中世时期,庄园制度广泛发展,成为了当时社会中的固定状态,而其能够同时满足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社会经济需求使得其能够存在较长的时间。然而在室町幕府的统治下,守护的权利扩大,庄园本身拥有者对于庄园的控制力度有所减弱,同时武家政权的统治力逐渐增强,使得庄园逐渐衰落。在书中,作者将庄园的衰落归结于三个因素:地头的侵蚀,守护的侵蚀和村庄层面的变化。随着守护权利的扩张,原本能够自给自足的庄园体制逐渐变成了这些地方官员自己的统治领地,因而庄园走向了完结。

而后面几章的内容则是重点介绍了中世纪所特有的群体和事物。最先介绍的是中世纪时期的农民。因为庄园体制与中世纪的密不可分,生活在庄园中的农民自然也在中世历史的研究中独占一隅。不过,除去传统历史研究中对于庄园中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探讨,永原庆二老师也生动地展现了当时村庄中的文化风俗和娱乐活动。前六章的内容多是严肃讨论历史,尤其是对于统治阶层如何稳定社会的研究,而在对于农民的描述中,终于可以一改前文的风格,用轻松一点的笔调来陈述历史内容。

之后的内容是关于中世纪时期日本商业发展的叙述。以及讨论当时的日本和东亚之间的关系。作者指出,科技状况的改善使得农业得以发展,从而间接地让经济得到发展,而经济的发展与贸易之间的关系必然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关系为后文写到与中国的朝贡贸易埋下了伏笔。通过朝贡贸易的方式,室町幕府能够保证不与明朝这样一个当时军事实力极其强大的帝国保持敌对关系,同时通过朝贡贸易,收获的收入可以满足室町幕府时代在艺术方面的巨大开销。

而书本接下来的内容则是从文化方面展现了中世纪的另一个日本,不过主持文化与艺术方面编著的作者基本上都来自于国外。我们也可以从作者国籍的分部来明白,日本学者对于自己历史的研究主要专精于历史本身,而国外的学者可能会注重于艺术和文化,这也再次证明了《剑桥日本史》系列是一个覆盖面十分完整的通史。在讲述中世纪文化的方面,作者的文风非常飘逸,他尖锐地指出,《平家物语》被当做是一本讲述战争的故事集实在是中世之后日本人对于这本文学作品的偏见。类似的许多书不仅能够为研究中世社会提供非常宝贵的史料记载,它的贡献更多体现在其文学价值本身。在室町时代,大量贵族都愿意自己豢养艺术家,这也使得艺术在当时的日本拥有很好的发展空间,而这些文化产物又与日本人当时所信奉的禅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本书的最后两章内容则专注于对于当时日本宗教的介绍和看法。佛教在日本的发源和流行,以及禅宗在日本的影响,最终于政治相结合,不过这些内容都属于宗教学的范畴,与日本史本身的研究并没有太紧密的联系,因此不多做赘述。

因此纵观整本书,对于中世存在的各个历史事件和问题的分析还是十分透彻的,相比于其他相关的书籍,《剑桥日本史》系列最大的几个优点包括,首先,它能够博采众长,吸收各种专家的经验。在文章的写作中,不仅有专业研究日本中世历史的石井进老师和永原庆二老师,还有例如专业研究日本佛教的东京女子大学文学部教授大隅和雄老师等等专家的共同努力,使得书籍的专业性更强。同时,书籍中善用例子,比如说在介绍地头统治权利的时候使用了淡路国鸟饲农庄的例子,让论证更有说服力,而这种史料的运用在其他地方更是层出不穷。

不过作为非历史专业的读者,对于这本读物当然也是有一点建议的。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为了在6卷之内就讲述完整个日本的历史确实是非常勉强,而各位参与写作的专家们也尽量使用尽量精简的文字来传达自己的历史观点,但是文本还是牺牲了用来摆放实物图照片的空间,比如当时艺术品和文书的照片,本可以作为珍贵的一手史料展示给读者,但是由于篇幅限制,只能忍痛割爱。

总而言之,整本书可以作为研究日本中世史的权威著作了,无论是对于日本国内研究而言还是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外学者研究而言都是十分具有参考价值的作品,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学者能够投入其中,来让对于中世的研究更加具体准确。

参考文献

1、《日本史》 吴廷璆 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 

2、《日本文化史》家永三郎 译林出版社,2018年

3、《古事记》 太安万侣 上海人民出版社

4、《日本书纪》 舍人亲王 四川人民出版社

5、《平家物语》 信浓前司行长 译林出版社


《剑桥日本史(第三卷) 中世日本》书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