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初期兵力谁更多?对TIK《数字说明一切:二战东线德军优势的神话》批判(中)
Nigel Askey对TIK的批判
本文翻译者B站莫德尔,本篇全长11400余字,今日发布版本约6500字。原文是Nigel Askey于2017年10月31日所写,那么译者认为,有反对声,且是有理性、有依据的反对,自然是好的,特此将这份文稿翻译成中文,供各位观众鉴赏,以下便是正文。
视频开始时使用的不可恢复损失表(胜利的代价,p.133)
问题1:
该图表只关注了不可恢复损失,因为这符合苏联/俄罗斯方面的政治议程。当然,如果你想比对真正的相对作战能力,那么所有类型的伤亡都要被考虑在内,特别是那些伤员,这是为何?伤员是敌人试图造成最大可能伤亡的结果,而且往往比他们的不可恢复损失高3-5倍(特别是,而且往往是在肩负进攻任务的部队中)。同样,即使是那些病到“不适合服役”的人,也可以归类进主要由敌人行动造成的作战伤亡。在关于这个问题的任何讨论中,伤员怎么可能被忽视?答案是,他们不能。为了真正强调这一点,请考虑以下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世界上最受尊敬和最有声誉的二战历史学家之一——尼古拉斯.泽特林(Niklas Zetterling),他的名声比欧弗曼斯要响亮的多,对德国档案的研究可以与格兰茨研究苏档相媲美。

《胜利的代价》的研究中对克氏在1941年的数据进行了纠正,并证明了1653627人为不可恢复损失。德方的数据在《Normany 1944》中公布,由联邦档案馆的记录汇编而成(例如,BA-MA RW 6/v.552, BA-MA RW 6/v.553, BA/MA RH 2/1343等以及其他一些OKH和OKW报告)。这些德国档案来源比欧弗曼斯的研究要可信得多,而且基本上得到了许多其他非常有声望的作者和机构的证实,其中也包括里德克(他在他的书中使用了类似的档案资料)和位于波茨坦的德国军事历史研究所。像所有的统计数据一样,这些也需要一些限制。首先,德国人的数据只针对陆军,不包括德国空军、德国海军和武装党卫军的伤亡。例如,正如《忍受旋风》(p.169)引用了1941年的德方伤亡人数为1094251人,比上述数字高出263201人。这包括其他兵种的伤亡,例如党卫军,它遭受了大约43000人的伤亡。里德克的数字包括167354人死亡,34514人失踪/战俘(即201868人是不可恢复损失),600584人受伤,291799人生病(892383人,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回到了部队)。总的来说,应该在1941-1945年额外增加大约980000名德国人的伤亡,以纠正这个这一点。其次,苏联的数字没有对NKVD的伤亡进行纠正(NKVD行政上不属于红军,但伤亡人数是最多的),也就是并未算入其中(p.133)。因此,应该在1941-1945年期间额外增加约1846000名苏联人的伤亡,以纠正这一点(约300000名NKVD军人和1942年的683884,1943年的612571,1944年的249709),特别是1943年和1944年的损失率。同样能说明问题的是,即使我们把损失数据(即假定Overmans的数据是正确和准确的,包括伤员和其他伤亡类型)与苏军进行比对,比率仍然对德国人非常有利,而且仍然远远没有接近视频中所显示的比率。换句话说,如果不考虑所有的伤亡类型,任何这样的比对不仅毫无意义可言,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实际上也是相当无用
问题2:
在《胜利的代价》一书中,仆从国军队被视作与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士兵一样,有同等的训练、装备、指挥和领导能力等等因素,这完全是荒谬的。除了明显的训练和领导问题以外,整场战争期间,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匈牙利的军队都极度缺乏各种类型的AFV(即使是半旧的),以及各式老旧火炮,并且拥有劣质的步兵武器(比如轻机枪)。芬兰和意大利在东线的军队同样糟糕(但芬兰人拥有出色的训练和领导能力,使得他们可以依托熟悉的地形进行防御战)。这些在交战中能给予苏军1:1的杀伤已经是走了大运。事实上,红军的装备比大多数仆从国要好得多,哪怕是1941年,而随着战争的继续,这种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尽管如此,洛普霍夫斯基和卡瓦勒奇克还是将1038700名仆从国不可恢复损失算进了德国国防军的4941600里,这有什么根据吗?虽然对待苏军的数据如此,但苏军的加盟国不可恢复损失只有119400人。此外,1944-1945年,德国曾经的盟友已经调转枪口对准曾经的主子。太过荒谬的一点就是指望仆从国军队能和德国军队发挥同等的战斗力,1941年的敖德萨、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已经可以驳斥这一谬论了。
如果需要做个合理的图:

问题3:
如前所述,欧弗曼斯的数据不应被用来计算在前线战死者的人数,尽管这就是洛普霍夫斯基和卡瓦勒奇克在其著作里所做的。值得注意的是,OKW/OKH的档案是几乎所有研究二战的军事历史学家喜欢用的,原因无他,它们是一手资料。在第一个“比率”表格中,TIK声称国防军1941年在东线的不可恢复损失是312600人(欧弗曼斯数据),后来他又给出一张里德特的数据(p.169),其中包括了201868人的不可恢复损失。换句话说,一个视频里的数据竟能产生相差110732人的说法,欧弗曼斯的数据几乎就是通过多个OKH/OKW档案得出的数字的1.55倍。欧弗曼斯的数据既无法说明国防军在1941年的东线战场上准确的死亡人数,也对研究各条战线德军的死亡人数毫无用处,尽管洛普霍夫斯基和卡瓦勒奇克引用了欧弗曼斯的数据,但就我所知,没有任何严谨的确凿证据可以支持欧弗曼斯关于1941年的数字。
既然欧弗曼斯关于1941年的数字如此糟糕,那么1942-1945年会不会更好一点呢?答案是,没有!举个例子,欧弗曼斯指出,1945年1月1日-5月9日,德国军队的不可恢复损失是1230045人(不包括战俘),这意味着,仅1945年四个月,就相当于德国国防军在整个1944年期间在东线的不可恢复损失人数(1232900人),当人们研究了几乎整个1944年东线的大规模战役(包括“巴格拉季昂”行动)后。1230045这个数字,为什么让人感到难以置信?因为按这个数据来,每天都有不少于9600人德军官兵死亡,这几乎是一个师!扪心自问一下,这有可能吗?要做到这一点,苏军和盟军必须在战争的最后岁月里对投降的德军战俘进行种族灭绝,而且是当场!据洛卡二人估计,1945年德军在东线的不可恢复损失为783000人,西线是447000人。2017年2月,罗伯特.穆伦坎普(Roberto Muehlenkamp)研究了美军和英联邦军在1945年对国防军、党卫军的每一次重大交战,其中包括突出部战役的后期阶段、越过莱茵河和鲁尔口袋。最后发现德军的实际不可恢复损失是欧弗曼斯宣称的21%。即使是鲁尔口袋,国防军(包含准军事组织)和党卫军的死亡人数也只是11500人,尽管这次有317000名战俘,但被包围的德军意识到他们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并非在东线那种对苏军的态度),所以不再进行激烈的交战,而是集体投降。无论是任何人还是什么群体,都需要知道,欧弗曼斯根本不能对自己的“1945年德军伤亡”自圆其说,哪怕他已经曾多次尝试。


整体作战实力比较(《巨人的碰撞》,p.383-389)
一般来说,我认为这个表格的问题比《胜利的代价》的图表要少,但依然很容易就能发现这里发生的几个主要的问题。不足为奇的是,这些数字显然表达了作者的立场。它们主要涉及本表中苏军的 “战线实力”,因为这是本表中所有相对实力比较中唯一使用的苏军数字。首先,很明显,对于轴心国一方(包括所有德国盟国)来说,“前线实力”基本上是他们在东线任何地方的任何准军事组织(包括德国空军的地面部队,当然也包括所有类型的党卫军单位)。基本上,如果它在波罗的海国家、白俄罗斯或乌克兰境内或以东,那么它也算。不管它在后方多远,或者它在做什么,它仍然被认为是轴心国“前线力量”的一部分。因此,举例来说,任何待在明斯克的OKH预备队,哪怕是离'前线'好几百公里,仍然被认为是轴心国“前线兵力”的一部分。同样,1942年在乌克兰西部活动的德国保安师,哪怕距离任何一条战线几千公里远,这也是轴心国“前线兵力”的一部分。为了确定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进行检验。例如,我自己对1941年德军的广泛研究(《巴巴罗萨行动:完整的组织和统计分析》第IIA和IIB卷)显示,1941年东线的德军部队(截至1941年7月4日) 约有3359000人(p.74,IIB卷)。这包括挪威北部的约87600人,以及OKH预备部队中的238700人(其中一些单位甚至还没有到达东线)(号主注:比如之前提到过tik把德第2、5装甲师强行算入东线德军巴巴罗萨参战兵力,实际上这两个师9月份才动身跨过41年边境,几乎完全没参与巴巴罗萨。以及第102喷火装甲营这种组建没几天就解散的单位。)。3359000人,这个数字包括德国陆军(包含保安单位)、党卫军、德国空军地面部队甚至是海军岸防炮兵(在东线)的所有人员。这个数字与表中的数字(约311.9万)相比可谓是相差近24万,这个数字来自于厄尔-齐姆克(Earl Ziemke)的书。我的较高数字考虑到了1941年6月23日和7月4日之间从西线运抵东线的十几个师。可以这么说:几乎每个单位都被计算在内,无论它在东线的什么地方。
不幸的是,苏联方面的情况显然不是这样。当阅读表格上的小字时,它特别注释了苏联的数字显示了在前线的作战军队和战线的实力。它还特别指出,所有其他部队,如内务部、人民旅、海军(可能包括海军地面部队? 这在1941-42年很重要),以及驻扎在后方的陆军部队不包括在“前线部队”中,而是特意在后边标了括号然后加在里面。这一点,TIK完全没有说明或强调,但这是一个用来比较整体作战实力的关键点。
首先,《巨人的碰撞》显示,红军在1941年6月22日的“前线实力”为2743000人(可能也是来自克里沃舍耶夫,克氏数据本身就有许多可疑的前线兵力数字)。苏联其他地方的陆军单位和其他部队架构类型构成了总计4901800人的规模,而且这其中有一些想必也不在前线附近。事实证明,即使是这个数字,也是完全不正确的。
我自己的研究表明,苏联武装部队总共有544.8万人(四舍五入)、 包括74945名劳工和军用建筑工人,他们属于文职部门)。格兰茨在他的杰出著作《泥足巨人》中也证实了这个数字。因此,在我们真正开始论述之前、 苏联第一个数据——总兵力,就比一般看法里的数字多出了10%以上(也就是说,它至少多出不少于546200人)。在这种情况下,前线兵力大概指的是列宁格勒、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西部特别军区、基辅特别军区和敖德萨军区的总兵力(即与苏联西部潜在敌国接壤的军区)。我自己对1941年苏军的广泛研究(《巴巴罗萨行动:完整的组织和统计分析》第IIIA卷和(即将出版)第IIIB卷)显示,实际上,这些军区在1941年6月22日有269.2万(四舍五入)人。然而,这个数字不包括一个庞大的、独立的最高统帅部预备部队(RVGK),这个RVGK总共有619000人。这些人驻扎在第16、19、20、21、22和24集团军中,并且要么已经在西部特别军区的区域内,或者非常接近边界。许多RVGK的单位状况要比西部特别军区负责指挥的部队好很多,RVGK将作为第二梯队的生员力量,被部署在防线上以应对任何入侵者。在巴巴罗萨战役开始后的几天内(有时是几小时),大量部队(特别是机械化军)(号主注:例如机械化第5/7军等,这两个军新车不多,但是他们的坦克并不少。7月6日先诺战前机械化第5军拥有17辆t-34/kv在内的971辆坦克。第7机械化军不计算摩托化步兵第一师有63辆t-34/KV在内的574辆坦克。这两个机械化军显然比西部军区的第9、11、13、14、16、17、19、20等军强)已经开始从他们的驻地开始向西移动,特别是奥廖尔、 哈尔科夫和莫斯科等地的RVGK。然而,很明显的是,整个RVGK被排除在《巨人的碰撞》表格中的“前线兵力”数字之外。RVGK这样的组织绝对不应该被排除在苏军的“前线兵力”计算之外,尤其是对于德国方面几乎细致到要统计平均几个德国人带条狗的程度。苏联的“前线兵力”数字中不包括RVGK(许多人被迫待在大型预备战线中,有时被关押在所谓的预备役军队中)。在随后的几年里(在 《巨人的碰撞》图表中)。在战争的不同阶段,这个数字从大约40万到远远超过100万人不等。他们几乎总是以梯队和波次的形式部署在紧随前线之后的地段(通常距离一线只有几百公里)。此外,在当一场特定的行动被制定好时时,这些部队往往会被迅速分配到一个一线作战单位。这一简单的权宜之计使图表的作者便于在和轴心国整体作战实力比较时将他们排除在外。这简直是聪明绝顶,但也非常有效,因为大多数人似乎选择了完全无视的态度。然而,归根结底,这仍然是一个统计角度上的“明箱操作”,来支持一个从根本上就站不住脚的“真相”。(作为一个开启上帝视角的人,我们也应该永远记住,为了建立这样一个庞大和令人惊奇的人力资源供给基地,前线需要稳定的局势,或者至少要有良好的人员配置。为了做到这一点,首先就必须要在战略层面上拥有显著的整体数量优势。
号主注:下面我们就来管窥一下苏军的这些预备队,以及后来动员的单位数量有多恐怖吧……(一线兵力反应不出苏军动员兵力特别多的这个问题)











好的,那么现在,让我们简要地考察一下NKVD和战略防空军(PVO)的地面部队(这些也不包括在苏联的“前线兵力”的数字)。1941年6月,NKVD有472000名在编人员(49000人隶属国家安全委员会(NKGB),388800人属于能够作战的部队(尽管在某些情况下作战能力实在有限),这一数据在我的著作第IIA卷(p.370)中有详细的介绍。在《巨人的碰撞》一书中,图表显示,1941年6月有334900名NKVD人员,这不正确(NKVD是个复杂的组织,涵盖了苏联的方方面面)。到1945年,NKVD人数已经远超过65万。总之重点是,NKVD有一半的人员在开战初被部署在边境地区,边防军实际上是第一支遭受国防军打击的部队,而边防军人数在194000左右,这又可以加入到苏联1941年6月的“前线兵力”中去,整个1941年,NKVD的所有可供作战的师都被动员起来,而国防军经常与NKVD部队直接交战(特别是在城市附近)。
如果观众不清楚,那么再说一遍,这些NKVD部队绝对不应该被排除在苏联的“前线兵力”之外,这相当于把德国党卫军单位排除在德国“前线兵力”之外,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正是《巨人的碰撞》中的兵力对比表的做法。另一支重要的苏联地面部队被轻易“掩盖”,这就是PVO。除了庞大的空军(它拥有数量不少且崭新的MiG-3)以外,还有一支非常庞大的PVO地面部队。1941年6月,这支部队由182000人组成,拥有5689门76/85mm和335门37mm防空炮(详见第IIA卷 p.522)。归西部特别军区指挥的PVO第一道防御带有116000人,3939门高射炮。这些单位集中在城市和主要铁路枢纽周围(特别是基辅、列宁格勒、明斯克等地)。除了需要击落德国空军的飞机以外,他们还经常与德国地面部队接触。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机动能力相对较差,往往无法从德国人的包围圈中逃脱。尽管PVO在打击地面目标方面不如德国空军高射炮部队那么熟练,但这并不意味着苏联没有PVO这个兵种。排除PVO,就相当于德国人的空军不存在防空炮部队。毫无疑问,这些防空炮部队被列入了《巨人的碰撞》中的轴心国一方兵力图表。我一直感到惊讶的是,适用于德国国防军的评估规则却并不适用于很多二战书籍里的盟军或苏军。
我还想提一下游击队,这是在确定轴心国和苏联的兵力比对问题时被完全遗忘的另一个因素,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无足轻重”的,但从1943年起,游击队确实成了一个威胁。埃里克森估计,到1944年中期(在“巴格拉季昂”行动之前),可能有多达百万的游击队员在轴心国防线后面活动。到这个时候,除了德军的保安部队(甚至还有一些陆军单位)之外,东线上几乎所有的匈牙利部队和一半以上的罗马尼亚部队都在关键地区驻扎并与游击队作战。这是一场大规模、残酷、血腥和经常被遗忘的战争,它削弱了德国和仆从国在前线的力量和补给能力,然而游击队员并没有被登记在《巨人的碰撞》中,甚至是其他许多书籍里也是如此,这倒也能理解,毕竟他们也不是正规军。但是,很显然,专门用于打击他们的德国和仆从国部队被列为轴心国“前线实力”的一部分,他们毕竟是轴心国一方军队的正规军组成部分。
因此,仅就1941年6月而言,我们可以完全且合理地在《巨人的碰撞》的表格中的苏联“前线兵力”中增加至少92.9万人,反正没有被登记在册的人员大部分在西部特别军区,以及西部特别军区还有NKVD和PVO地面作战部队。这意味着苏军在1941年6月实际上至少有3672000人的“前线兵力”,这意味着苏军从一开始就具有1.18:1的优势。这已经明显不同于书中的图表所显示的德军1:1.14的优势,观众以为这就结束了?而我甚至还没有开始呢!为了说明《巨人的碰撞》有些表格的数据有多荒谬,请看以下数据:


1941年11月1日,根据《巨人的碰撞》一书,苏联武装力量有6983814人,其中只有约220万人被认为是直接或接近轴心国军队的。我还没有做过彻底的全面分析(尽管这根本不值得)。但这个数字让我们仍然被给予了相应的期望并始终相信:在苏联为自己的生存而战的时候,在几乎所有可用的部队都在为莫斯科而战的时候,在远东、西伯利亚和外贝加尔地区的几乎所有可用部队都已被调往前线之后,只有31%的苏联武装力量是在真心实意地保卫祖国。在这种情况下,轴心国军队甚至有一部分在远离前线几百公里的地方维持治安)。我不知道你怎么想,但我希望我的学识储备能够让我对观众抱有一定的尊重,似乎这些书籍的作者常常认为读者是些完全的弱智(imbeciles)。在结束这一部分时,我想说《巨人的碰撞》的图表仍然是一份非常有用的参考数据,但在用于衡量相对整体(近似的)的力量时仅仅只能作为一条经验法则,我认为观众应该在苏联1941年的“前线兵力”上增加大约60万人。(同时忽略11月1日的数字!),在1942年的数字上增加约70万人,在1943年以后的数字中增加约80万人。这至少可以照顾RVGK这类未被登记在册的部队,这些部队都是真正意义上“在前线或非常接近前线的”。这个表格还有其他几个问题,特别是关于仆从国军队,但我相信,如果观众能看懂,那么就不会再有这种疑惑。

未完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