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交流
意图识别模型~~~平平等等的交流
今天这个话题对我来说趣味性很强。
人,能不能在每个人面前都平等交流?这里的平等不是资产上的平等,不是见识学识上的平等,不是地位阶级上的平等。是对话心态,沿伸出去的,意图识别下的平等。
在我上小学时候。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班主任叫韩卫。她人长得贵气十足,非常端庄漂亮大方。笑起来特别好看。岁数大概在45到50之间。就是一颗门牙有点歪。但歪的很俏皮。
她是我人生中唯一认可的班主任,她有主导的意图,和匹配的能力。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大多数人,就算有主导的意图,但实现方式手段往往会造成一个反向的结果。一致性很差
她当年带我们3年。她是迄今为止所有我经过的老师中唯一一个,能平等的看待我们的老师,不把我们当学生,当小孩,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样的人来对待。从说话的方式到说话的内容。
什么叫平等的心态?温铁军说过一个政策研究的条件,叫去意识形态。大多数人怎么理解?你先想别往下看,想想你怎么看待,什么叫去除意识形态去看问题?
去意识形态,很多人理解为无意识形态。其实不是,每个人都有意识形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避免都有自己的意识形态!不可能去掉。当一个人没有意识形态后,这个人将没有立场,一旦失去立场将如船失去舵手,会丧失方向感。就如那个因为别人言语的不同内容下一会骑驴一会被驴骑的故事一样。但在看待问题之前,可以不要先入为主。不先入为主,就是“去意识形态”。
韩卫老师,就不先入为主去看待我们。她不把我们当小学生,小孩。只以我们的行为和意图为主,并基于她的水平来坦诚的输出。这种做事方式形成的那种被平等对待的气息,感觉,令我永生难忘!但我并不是从她身上学到这个如何平等的方法的。
她要求我们回答问题,不要有话把子,口头禅。她只是这么要求,并没有说为什么,前几年我才明白是为什么。“然后然后”这是李红睿的口头禅,“就是。。就是”也是一种口头禅。
口头禅的背后是说话习惯的问题,更是思维方式等等问题。说话,是要带有目的地的。这个话最后会到达最开始预想的方向!而有口头禅的人,思维一开始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目的地,他们是用口头禅接续一个话语的发展。最后的目的地有吗?大多数是信马由缰说下去而已。
韩卫要求我们不要有口头禅,但背后运行的思维逻辑大原则那个“为什么不要有”没说明。其实就是开口说话前,有一个输出的目的地,而后才开口。没有明确目的地的话,是水话,说水话的人,这个水话的说话习惯反过来会影响自己的人格气质,让自己变得很是随意,没头没脑。
韩卫老师,我回想到她觉得很厉害,当时我认为,一个人能和一切人平等对话,那这个人一定要比一切人都高明,才能做到和光同尘。
后来发现是不可能的,一个人不可能比所有人都高明。真正能让一个人在所有人面前都能平等对待对方的必须具有2个点。一个是对内的。自己的坦诚,不预设对方比自己高,不预设对方比自己低,认真对待自己。很健康健全,不猥琐不萎靡不势利的人格,开诚布公。
第二是对外,要听懂对方的诉求,而后自己作出基于自己水平的反应就好。这个自己的水平高低无所谓,只要是自己的,真实的就好。难在听懂对方
而听懂了他人的意图,话背后的意图,是特别难的。只有听懂,才能达到平等的对话状态。这个难点在哪呢?我举个例子。我以全知视角说一个例子
我生病时,奶奶来看我。她的意图是希望我健康。而表述方式是,你生病了造成我吃不下睡不着,你应该站起来走两步,多吃多运动。现在立刻马上。
意图是希望我健康,而表述方式会让人感觉她老人家很自私。她的吃不下睡不着都是我造成的,而我必须多吃多运动,这样她就能睡得到吃得下。而对我的要求“多吃多运动”并不考虑我的真实身体情况,而强行让我这么做。
这就是我前面聊到的,人的意图,和表达,一致性是非常难的。对方本来就是个“错误”“不一致”。你还得从这个错乱中听出她的诉求,并得体的,开诚布公的回应她。才能做到平等的交流。
不平等的交流呢?一开始就认为她是长辈,但所谓长辈提出的要求又是极为刻薄自私的。把自己放在晚辈的位置上就会产生被压迫的痛苦。
而一开始就瞧不起老年人,高人很多头。觉得老人都是老不死,没什么了不起。再去听到她极为自私的要求时,你会暴怒!会产生岂有此理的观感。
2种情况都会一拍两散。
那么怎么去识别呢?不能一开始就找年富力强的人,作为观察对象。这类人,处于人生态巅峰期,他的意图和诉求和表述方法都是极为复杂的,他们这个时期的人,会有特别多的,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的,“虚伪”“掩饰”“修饰”“隐藏”“掩盖”。他们心态在自我作祟。不坦诚,自以为高明,自以为在施加保护给自己。这样的人格局极其有限!
练习这个识别,最重要是有识别的意识,有识别的反馈。进一步总结改进。而年富力强者,你是不容易一开始就知道底色答案。不知道他的底色答案,就无法反馈,无反馈,就不知道自己是对是错。就没办法进一步总结进步。
故而,一开始要型从老人开始,老人精力不够了,做不到在话语中再施加“掩饰”“装饰了”。他们只可能错误表达,不可能虚假表达。干扰项目少。
如果觉得老人这个难度比较高。可以从动物下手,动物没有“错误表达”,只有你判断错误。动物“虚假表达”更是趋近于0。他们很明确,玩,吃,大小便,发情。
比老人这个难度高一点的是小孩。小孩麻烦再他们是一阵一阵的。会忘。有一点错误表达,有一点掩饰,有一点不知所措,但都不严重。
然后难度是年富力强的大人。他们是小孩的放大版。也是最终试炼。
比大人难度还难的有没有?有!青少年。他们是最难的,因为他们这个阶段是迷茫的,不知道自己的意图。对于一个没有答案的对象。那是应该施加教育。
从对方错综复杂的表达,欲盖弥彰的遮掩下探知到他的真实意图后。再坦诚的,基于自己水平的,开诚布公的回应他的意图。这就做到了在一切人面前都能平等对待他人,既不趾高气昂毫无来由的高人一等,又不用低三下四畏首畏尾的低人一头。平等交流,一颗真心,开诚布公最是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