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考研真题题库精选资料

2023-07-14 22:55 作者:嵞十里红妆梦5  | 我要投稿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考研真题题库精选资料简介:

本文为节选,题库含真题/章节课后习题/答案解析/模拟考试(具体请查阅),每年进行更新。

题库摘录:

简要分析中国文化中心的迁移。[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答:(1)文化中心的迁移

文化中心的迁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文化运动现象。它是在经济中心转移的牵引力和政治中心的推动力共同作用下逐步迁移的。数千年来中国和世界文化中心迁移的历史表明,一旦世界文化中心迁移到某一个国家或一个国家的文化中心转移到某一个地区,它又会进一步促进这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2)中国文化中心迁移的轨迹

经济中心的转移,是导致文化中心迁移的基本的、稳定的、也是最大的牵引力或推动力。我国唐代中叶的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全国的经济中心基本上完全转移到了长江流域的下游地区。自元宋以来的千余年间,由于黄河流域环境的不断恶化,长江流域条件的优越,致使中国的经济中心始终稳定在江南地区。具体的迁移轨迹如下:

①中原文化时代

从夏商时代文明起源一直到北宋灭亡期间,中原地区始终支撑着中国文化的江山。故将这一时期称为“中原文化时代”。

②江浙文化时代

从南宋到元、明、清时期文化繁荣的时代被称为“江浙文化时代”。

③东南沿海新月形文化带的形成

近百余年来,由于我国东南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中外相互交流的影响,使得我国人才集聚,形成了北起江苏南部、历浙江、福建而至广州的我国东南沿海新月形文化带。

简述人口迁移的空间行为规律。[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答:美国人口统计学家拉文斯通过分析英国等欧洲国家19世纪后期的人口迁移趋势,提出了七条迁移法则,分别是:

(1)大部分的移民只是短距离的迁移,长距离的移民一般倾向于迁移到大的工商业中心。大都市的人口增长主要是人口迁移(即人口机械增长)的结果,相对而言,人口的自然增长不太重要。

(2)乡村人口向城市或其他地区的迁移具有阶段性。移民有从乡村到集镇,从集镇到小城市,从小城市向大城市的迁移倾向。即“工商业中心(城市)吸引周围乡镇的居民迁入,因此而留下的空缺则由更远处多村居民所填补,如此反复逐步影响到遥远的村落”。

(3)两地间的净迁移量在总迁移量中所占比重不大。从源地向目的地的任何迁移都会有一个从目的地“返回”源地的补偿流。

(4)乡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更富迁移性。

(5)短距离的迁移以女性居多,在较富冒险性且距离遥远的迁移中男性居多。

(6)大部分移民是年轻人,由祖国携家带着全家移出是很少见的。

(7)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农业地区迁移至工商业中心,迁移的主要动机以经济为主。

试述布莱克的人口转变“五阶段”模式。[宁夏大学2003年研]

答:布莱克人口转变模式有五个阶段:高位静止阶段、早期扩张阶段、后期扩张阶段、低位静止阶段、减退阶段。这五个阶段各自有各自的特点:

(1)在第一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并达到均衡,人口增长处于静止状态。这一阶段的时期处在中世纪及以前的漫长时期,其原因是当时生产力低下,生活水平低,再加上自然灾害和人为战争以及瘟疫,使死亡率增高,人类抵抗这些灾害的能力有限。

(2)在第二阶段死亡率先于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逐渐加速。这一阶段发生在西欧各国的产业革命之后,当时生产力水平提高,身体素质也随之得到提高,人类抵抗各种灾害的能力加强,这使得死亡率开始下降,而出生率变动不大。

(3)在第三阶段死亡率进一步的降低。这一阶段社会快速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都在不断的提高,抵抗灾害的能力也在不断的加强,而此时的出生率仍处于高位,虽后期下降,但相对于第二阶段的死亡奉下降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停滞,这样使人口大幅增长。

(4)在第四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下降至较低水平,使人口变动处于静止,但人口基数很大,在此阶段,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观点有所改变,使得出生率下降。

(5)在第五阶段出生率继续下降并开始低于死亡率,人口呈负增长状态。在这一阶段,由于前几阶段的人们都步入老年,人口老龄化,而人们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育观点的改变,使得死亡率相对于出生率高。

简述政治地理的主要过程。[宁夏大学2003年]

答:政治地理过程十分复杂,概括地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扩散

政治现象在某一地方出现后,可通过各种方式向另一地方传播,形成政治事件的扩散。其扩散方式有迁移扩散和扩展扩散。迁移扩散主要通过移民(包括殖民)的方式,将原土政治文化带到新的移民地区,从而形成与原土相似的政治地理单元,或将新的地区纳入原土的版图。

(2)政治整合

政治整合就是若干较小的政治地理单元,因为某种权力和利益的需要自愿组合成具有共同利益和期望、采取共同行动的更大的政治地理单元的过程。

(3)政治分离

政治分离是相对于政治整合而言的,它是与政治整合相反的政治地理过程。政治分离方式主要有帝国的崩渍、殖民体系的瓦解、国家的政治分裂等。

(4)主权的变化

主权是指某一政治组织及其全体公民对某一政治地理单元的支配权。这种支配权常因领土变化、民族独立而发生变化。

简述区位行为主义分析中普雷德的行为矩阵的主要内容。[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

答:(1)普雷德的行为矩阵的含义

普雷德的行为矩阵是进行区位决策行为系统研究的一种矩阵模型,普雷德详细研究了行为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发展了美国史密斯的空间成本曲线和获利边际理论,认为许多工厂并非建立在最佳区位上,这与企业家个人行为因素,掌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有关。因此,普雷德把决策者的决策描述为某种情况下有关信息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决策者处理这种信息的能力的函数,从而创立了行为矩阵模型。

(2)普雷德的行为矩阵的主要内容

行为矩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决策者掌握、运用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这样矩阵中的元素逐渐向右下角集中,趋于优化基础上的竞争,因而会出现矩阵参数的改变,导致新的行为矩阵的出现。并且企业布局的环境条件也在不断变化,环境条件的变化既制约着信息的有效性和可用性,也影响个人运用信息的能力。决策者掌握、运用信息的能力与决策者的经验、智力、欲望、偏好和态度等有关。因此,决策者只有在理想状态或者偶然情况下,才能选择到最佳区位点。

普雷德建立的行为矩阵对解释区位决策行为的宏观规律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使区位决策中行为因素的数量研究成为可能,促进了区位决策行为的深入研究。

......

注:本文为摘录,源自公众号【攻关课堂】资料完整版目录!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考研真题题库精选资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