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这样的做法,毁了孩子的一生!
伤痕可以留在身上,也可以留在心里。心理创伤因为是无形的,无从展示、无从倾诉、也就无人在意,而这种伤害却可能影响人的一生。
家,作为我们成长的载体,父母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回到家卸掉所有的伪装,展现出我们最真实的一面,而这一面是向子女展现出你的温情,还是展现出你的暴躁?
父母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一句话,一件事,你带给孩子的也许就是终生无形的伤害。

中国式父母
近期看宋丹丹和儿子巴图一起参加综艺节目,宋丹丹在节目中不停地数落儿子,也许是为了制造喜剧效果,但像她这样训斥孩子的家长,在我们身边却非常普遍。他们丝毫不顾忌孩子的心里,这也许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不善于给予孩子赞扬和肯定,而那句: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更成为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候的座右铭。

言语打击形成恶性循环
有次在商场,看到一个妈妈给孩子买衣服,问孩子喜欢哪件?女孩指出一件粉色的,家长说:这件太小了,明年穿不了了,你要那件红色的吧......孩子仍坚持要粉色,双方陷入僵持,妈妈很不高兴,于是大声问:你到底要哪件?看着妈妈发怒的面孔,孩子委屈的说:红色吧。显然孩子为了不让妈妈生气,而只好放弃。旁边售货员适时的说出:这孩子真懂事啊,妈妈露出胜利的神情,而此刻她是否考虑过孩子的心理感受。
很多所谓懂事的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爱或赞许,而委屈自己,不但没有了主见,也缺少了快乐。

心理学家指出,父母不要过多的为孩子拿主意,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当别人夸奖孩子的时候,也不要出于谦虚而否定孩子,长此以往,会给孩子造成心理暗示,于是便觉得自己就是不好或是不行。经常被父母打击的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而父母如果意识不到,言语越打击,孩子越不自信,这便形成了恶性循环。
父母谩骂引发的悲剧
新闻及网络时常会报道,青少年因为被父母谩骂,而自杀的消息,这里面有自身心理承受能力的原因,但父母的谩骂及不理解,一定是压胯他心理的最后一棵稻草。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语言虐待”,心理专家指出,语言虐待虽然看不见伤痕,但它的伤害可能比身体虐待更加严重。

没有人觉的谩骂子女是虐待,而孩子又慑于父母的威严,不敢表达,甚至很多父母觉得,我给你提供一切费用,比起我工作的辛苦,你有什么资格叫苦,有什么资格抑郁,但他们的痛苦却是真实存在的,每天生活在压抑之中。也许孩子最初靠哭泣来宣泄,逐渐就变的麻木,于是这种虐待就被慢慢合理化。
这个逻辑就好比,我捅你一刀,你喊疼,我说,没事,我多捅几刀你习惯了就不疼了。孩子的心,不是不疼了,也许是心死了,不要等到无可挽回时,才会唤起你的重视。
孩子作为一个家庭的中心,父母在寄予无限希望的时候,是否真正的了解他,走进他的心里,感知他的痛苦,作为父母,你在等孩子道谢的时候,是否想过要向孩子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