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铁路G型蒸汽机车(国铁SL16型)小考
1.背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六月,沪宁铁路全线竣工;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沪宁铁路全线正式通车,线路由沪宁铁路上海站(今上海北站)至沪宁铁路南京站(今南京西站);此后,时局动荡,国民政府于1927年十月定都南京,沪宁铁路更名为京沪铁路。

2.前奏:1930年,京沪铁路向英国北英机车厂订造了8辆4-6-2式机车;
由此,可以引出两个有意思的问题:
其一,京沪路已有C类4-4-0式机车专任客运任务,为何要新购入一批机车?笔者以为,这是由于C类机车虽然性能亦佳,然而煤仓储量较小,牵引力不大,仅适用于中短途运用;三十年代京沪铁路旅客列车扩编,且长途直达列车亦在筹备,需要能担任较长编组之强劲机车。

其二,为何向北英机车厂订造此批机车?笔者以为,这与沪宁铁路早期路权属英方有着密切的关系,建路初期购入的诸种机车就多为北英厂造,且京沪路路权直至1929年才被逐步收回,有着浓厚的英国背景,向北英机车厂订造此批机车,恐怕是不足为奇的。
3.远方来客
1930年,制造序列号为24026—24033的八辆机车依次出厂,同年运抵上海;我们可以找到(8辆中的1辆)机车的出厂照片。

机车运抵上海后,配属麦根路机车库,编为京沪铁路G型机车,车号为G53-G60。随即,G型机车开始担当长编组旅客旅客列车的牵引任务。此型机车性能先进,运行平稳,得到诸多称赞。运抵上海的G型机车在1931年3月号《远东评论》得到了专题报导,留下了诸多照片。
兹摘录如下:



4.曲折的运用
G型机车在1930年直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均在京沪铁路上担任长编组列车牵引任务。

最晚在1931年9月前,至少有一辆G型机车加装了挡烟板,并留下了影像记录。
下图出自一段记录上海学生前往南京请愿要求抗日的影像,摄于上海北站

1933年南京轮渡开通后,担任沪平通车上海至南京段的牵引任务。


1937年日寇进犯后,此型机车全数被自行破坏,陷于敌手。此后,京沪铁路被华中铁道接管,G型机车被更名为SC54型机车,按照华中铁道1942年所著机车最高速度表记录,SC54型机车最高速为90千米/时。1944年,华中铁道将SC54型机车改称华中铁道パシロ型机车(即太平洋第六型)。此型机车至少有两台幸存至建国之后,被编为ㄆㄒ16(坡西幺六)型机车,号段为946—950。五十年代初期,上海铁路局将管内ㄆㄒ16型机车全数转配郑州铁路局。1959年ㄆㄒ16型机车改编为SL16型机车,SL16 947号机车于1959年被路局以租借形式调配给安阳钢铁厂运输部,1961年安钢暂时停产后封存于机车库中。而SL16 946号机车则未见文献记载,下落不明。
此后SL16型机车无明确运用记录,至1975年已无此车。